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很多二三线白酒企业“跑野”了,认为做一个区域市场,甚至运作家门口的小县城没有发展前途,企业很难做大。今天我们回头看看,事实并非这样。从守昌邑一隅到站稳潍坊市场,再到向山东省内大举扩张,短短几年时间,曾名不见经传的昌邑“乾隆杯”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乾隆杯的异军突起给诸多区域品牌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典范, 其在一个县级市的市场取得9000万元的销售收入,不仅建立了自己的根据地市场,而且还有了生存之本,发展之根。
根据地市场战略意义非凡
可以肯定地说,大部分二三线白酒企业的首要战略任务是生存,解决了生存问题才有资格谈及发展,没有根据地就没有立足之地,就不会有生存的资本。
山东昌邑乾隆杯酒业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王廷波在接受《华夏酒报》记者采访时说:“区域白酒企业只有通过家门口市场解决了基本的生存问题才能谈及更长远的发展,只有成为本地的名片,才能成为本地消费者首选的产品,培育忠诚的消费群体”。
“也并不是说,我们拥有了根据地就可以高枕无忧了。现实中,因为根据地的成功而做强做大的企业很多,反过来看,因为根据地市场成功但走不出根据地而失败的企业,也不在少数。”
目前,这些企业在拥有过亿甚至接近两个亿的销售规模的同时,在根据地市场还拥有了强大的消费基础,被当地消费者认为是本地的“茅台”。企业规模过亿之后,拥有了市场的发言权,便开始寻求突围之路。相比尚无立足之地的游击战企业而言,他们不存在生存之忧,轻装上阵谋发展;相对区域强势品牌而言,他们拥有复制根据地市场的能力,以蚕食的市场策略推进企业的战略突围之路,战略目标直指区域强势品牌企业。
在一如既往的坚持下,乾隆杯酒业成功地在昌邑市场建立了自己的根据地市场,成为区域市场的第一品牌。这个时候,企业有了足够的资本规划根据地市场突围战略,谋求更大的发展。
很明显,乾隆杯酒业是“不满足于跟在大哥的后面混饭吃”的企业。乾隆杯立足家门口市场,以战略的眼光构筑根据地市场,有了自己的地盘,面对白酒行业的洗牌性竞争,做到了我的地盘我做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