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市场 > 白酒 > 正文
伊力特:小剪纸剪出幸福生活
来源: 《华夏酒报》  2015-11-30 08:31 作者:关文玉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蓦然抬头,那人却在姹紫嫣红处。”

  笔者曾慕名前往新疆伊力特实业股份有限公司酿酒一厂剪纸巧手徐建兰的家。在友人的带领下,走出一条小巷,刚一转弯,眼睛便被一片姹紫嫣红的鲜花所吸引,那一抹红处,一中年男子笑吟吟地立在门口。友人告诉我,他就是徐建兰的爱人刘海。

  推开院门,郁郁葱葱的各种时令小菜让人目不暇接,中间人行道的两旁,月季、三角梅、令箭绚丽多姿。猛一抬头,却见花丛中女主人嫣然巧笑,妩媚端庄。想必,她就是徐建兰了。

  刚一落座,刘海就迫不及待地要妻子把家里珍藏的剪纸拿出来欣赏。徐建兰不急不慌,笑眯眯地进里屋,拿出珍藏多年的作品,小心翼翼地摊开在白纸上。瞬间,老虎、鸳鸯、龙飞凤舞等剪纸艺术品跃然纸上,栩栩如生。

  今年3月底,50岁的徐建兰从伊力特酿酒一厂起重工岗位上退休。对于她来说,这意味着有更多的时间干自己喜欢的事情。她说,剪纸陪伴了她大半辈子,早已成为她生命中不可分离的一部分。

  “我上小学二年级时,市面上出售一种像糖纸似的折纸,五颜六色的可好看了。上美术课时,我们都用那个纸画画。有一回,我把画画好,就用小刀剪刀一点一点把它剪刻出来,反过来一看,好看极了。”从此,徐建兰就像着了迷似地喜欢上了剪纸。

  可以说,徐建兰是自学成才。母亲对剪纸一窍不通,没有人教她,她就自己琢磨着一刀一剪地练习,慢慢地能剪出一些动物和花草。

  那时,没有现成的剪纸书,找图案是一件头疼的事。于是,她从被面上、邮票上、书上找各种图案,甚至家里的镜子、脸盆都被她派上用场来画圆。

  乡邻需要做花鞋、缝花帽,她就剪出各种花草、各种动物图形的底样送给人家。

  参加工作后,她的巧手引起了同事刘海的注意。经过两年的相处,1988年,两人决定参加厂里举办的集体结婚。

  那时,市面上没有成品剪纸作品出售。参加集体婚礼的同事去参观他们的婚房,看到门窗上到处贴的寓意吉祥的大红“囍”字,为图喜庆,都找徐建兰帮忙剪“囍”字。

  这可把徐建兰忙坏了。她白天上班,下班后饭都来不及吃就忙不迭地剪纸,收拾婚房的事就全权委托给了刘海。刘海很支持她的工作,忙里忙外的,毫无怨言。

  有人过意不去,给他们包了红包送来,被徐建兰拒之门外:“别人找我,是看得起我,这些都是积德的好事情。我不为别的,就这样想的。”

  以后,再没有人敢给她送红包,而她的名气越来越响亮,找她剪纸的人不断。

  有一回,一位乌市的朋友打电话过来要剪纸作品,说是朋友的朋友看到徐建兰的剪纸作品非常欣赏,在儿子办喜事前,非缠着剪一副“囍”字。徐建兰二话不说,满口应承,很快将作品寄走。

  谈到剪纸, 徐建兰说,这是一门“易学”但“难精”的民间技艺。

  徐建兰说,剪纸很讲究线条,因为剪纸的画面就是由线条构成的。剪纸的线条要求达到“圆如秋月、尖如麦芒、方如青砖、缺如锯齿、线如胡须”。剪纸更是个精细活儿,如果一剪不准,整幅作品就废了。

  对于徐建兰来说,与其说剪纸,倒不如说是“刻”纸。

  那时,没有专门剪纸的小剪刀。市面上买回来的大剪刀因尖粗,对于精细的剪纸活来说简直是灾难。达不到要求,又很容易剪坏,刘海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有一天,刘海琢磨着,把废钢条磨了大半天,做成一把锋利无比的刻刀。怕伤着妻子的手,刘海在刻刀上缠满胶带,只留刀尖。

  徐建兰拿到手上欢欣鼓舞,把画好的样品放在玻璃板上,轻轻一划,如行云流水般流畅。从此,徐建兰的作品更上一层楼。

  不过,这可苦了刘海。因钢条尖薄,在硬物上划,易钝。刻不了几副作品,就得磨。

  看着爱人手上的血泡,徐建兰很是过意不去,刘海却“嘿嘿”一笑,自顾自的磨刀去了。

  徐建兰的剪纸作品,大的如《龙凤文章来源华夏酒报图》长达1米,最小的鸳鸯作品还没有巴掌大小。

  徐建兰的剪纸作品贴近生活、朴实自然,丰富多样。

  她创作的《娃娃嬉鱼》、《福虎闹春》、《龙飞凤舞》等作品多次在伊力特剪纸大赛中获奖,并在四师剪纸大奖赛中获得优秀奖。

  “军功章有他的一半。”徐建兰偷偷地瞄了刘海一眼,幸福地笑了。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编辑:王丹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
总排行
月排行

—— 融媒体矩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