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文化 > 文化 > 正文
女人:微醉的感觉真妙
来源: 温州日报  2010-12-03 09:02 作者:张秀玲

    身为女性我虽不善饮,但并没割弃对酒的一番情愫。从小耳闻目睹酿酒的过程,米酿的老酒、烧酒的醇香幽幽渗透每个细胞。丰收过后,家里就开始酿米酒;水果上市时,家里就开始浸泡果酒。常令人垂涎欲滴的是杨梅酒。饭桌上,日复一日地放着一瓶杨梅酒,供大人们把酒话“桑麻”。不知是杨梅的诱惑,还是酒香的熏染,姐妹们也夹一个饱浸酒味的杨梅,在大人的嗔怪中一个趔趄歪倒在床沿。

    年龄大了,父母们总是婉言劝告,女孩子不宜喝酒,加上学业的增加,暂且把酒的牵挂埋藏在心底,毕竟藕断丝连,读到作品中饮酒的场面,喷薄而出,放任唾液的分泌,权作画饼充饥吧。宋代无香不入室的李清照,少女时代郊游时仍不忘饮酒,“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可爱天真的形象活脱脱从诗中跃出。《红楼梦》中多次写到娇生惯养的小姐聚会时饮酒、赋诗、赏花、看雪,史湘云醉眠芍药,红香散乱,还嘟哝“泉香而酒冽。”酒逢女人便湿润如水,女人饮酒,倍增诗意,酒如饰物,偶然佩带,熠熠生辉。

    男人好酒,喜在酒桌纵横驰骋。常有侠骨柔肠的男子端着酒杯,一桌又一桌,一杯接一杯,酒过三巡,仍所向披靡,那种咄咄逼人的气势使许多女人花容失色。女人好酒,绝不轻易表露,从不主动出击,轮到时,也以各种理由浅尝辄止,紧接着抚摸脸颊,三番五次称自己脸红了。如果真有一位敢于挑战者,必是酒量无敌,脸不改色,待她反守为攻,展开凌厉攻势,许多男人醉不成欢惨将别。其实,大多数女人还是愿意选择同性好友或知己,三五成群,三杯两盏;或与先生,浅斟低唱。

    平生最难忘的饮酒是在大学。滴酒不沾的室友在某晚夜深人静时异想天开,决定让晚上第一个入睡的人请客。那晚熄灯后,我强打精神仍做了“第一个”,于是乖乖拿出5元钱,买了啤酒、花生、饼干,熄灯后,躲过值日教师的探视,借着系在帐顶的电筒微光,八位女生兴致勃勃,开怀大饮,一醉方休,庆幸比“怡红院”的那些女子文雅些,不至于东倒西歪,至少还能找到自己床铺,只是第二天早上集体迟到,醉眼惺忪。室长禁不住班主任的盘问,和盘托出,于是名不经传的八位女生一下子令人刮目相看。时过境迁,唯有它仍被许多同学津津乐道。

    《菜根谭》说“花赏半开,酒饮微醺”,是喝酒的最完美境界。郁达夫在《故都的秋》就有一句绝妙比喻:“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一位女友提醒我,在晚上适当喝些葡萄酒,能助睡养颜呢。我也来个东施效颦,善饮的先生也推波助澜。情人节那天,兴尽所至,连喝几杯,便摇头晃脑,女儿和先生哈哈大笑,忙不迭地把我搀扶到沙发上,并首度合作,完成了一堆碗和一桶衣服的清洗。看着忙忙碌碌的他们,我窃喜,微醉的感觉真妙,既不讨人嫌,又赚来一晚轻松。

编辑:张勇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
总排行
月排行

—— 融媒体矩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