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深度 > 评论 > 正文
抢占节日市场须“竞合”
来源: 《华夏酒报》  2008-02-18 08:26 作者:赵鑫

  葡萄酒在情人节无疑是出尽了风头。它与玫瑰花、巧克力并列成为情人节最畅销的商品之一。对此,我们早已见惯不怪,洋节喝洋酒嘛!但我们不禁要问:中国的传统节日里,我们传统的白酒和黄酒是否也这样独占鳌头呢?
  按照传统,中国人一年中的几个重大节日,都有相应的饮酒活动。如端午节饮“菖蒲酒”、“雄黄酒”;中秋节饮“桂花酒”;重阳节饮“菊花酒”。但时至今日,我们却再也难文章来源华夏酒报寻酒与节日的关系。
  若把原因归咎于消费者的崇洋媚外、传统节日氛围淡薄未免以偏概全。归根结底,笔者认为是我们的酒类企业忽视了对节日消费习惯的引导。
  当然,酒企也一直在强调宣传,强调品牌,强调营销。但是宣传的内容无非是只有自己的酒才是最好的,这给消费者造成的印象是“张说张好,李说李好”。但某一酒种企业联合起来共同炒热节日饮酒氛围的情况几乎没有。
  各酒企大把地撒银子做巨额广告,你做14秒,我做30秒,你上省台,我进央视,你请三线明星代言,我请一级演员,都是要把别人比下去的气势,要表现的无非是自己的产品。互联网更是上演竞争对手之间的“明嘲暗讽”。各自为战的结果难免是一盘散沙。
  西班牙雪莉酒在中国参加酒类展会的时候,对外的宣传材料上只有“雪莉酒”,而没有出现任何品牌的名字。笔者曾就此事咨询过相关负责人员,得到的解释是:“我们想要的是一起做大雪莉酒市场,培养雪莉酒的消费群体。”
  法国葡萄酒之所以可以在中国消费者心目中占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也与他们多年奉行的营销方式有关,他们给中国消费者输入的是“法国葡萄酒”这一整体品牌印记。普通消费者可能从未听说过拉菲、木桐,但是他们都认为法国葡萄酒才是最好的葡萄酒。
  在过去的商业模式中,同行是冤家对手。但是,在新的商业空间里,不仅竞争对手被重新定义,而且合作也被重新定义。参与建设一种生活方式的企业数量越多,生活方式的商业空间往往也就越大。过去曾经你死我活的企业竞争,非但不能够创造或扩大商业空间,反而是在缩小甚至是毁灭企业的前途。
  酒企如果能够明白这个道理,在竞争中合作、合作中竞争,迎来自己的风光节日也就为时不远了。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编辑:王玉秋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
总排行
月排行

—— 融媒体矩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