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深度 > 营销 > 正文
企业会议营销,应循“三大原则”
来源: 《华夏酒报》  2007-10-19 09:17 作者:查钢

     从严格意义上说,会议营销已经成为本土企业市场推广的一种常见手法,在中国市场上运作了这么多年,已经具有很深的中国特色。如今,采用这种销售形式的企业很多,但是,更多的企业只是简单地利用会议活动解决生存的短期利益,开始都是耍得虎虎生风,三斧过后,真实手段能有多少?

 
制度大于技巧
     在不少企业中,一些公司热衷于自己的“特色服务”,向顾客反复强调自己的个性化。其实不然,成功的会议模式更重在于制度,技巧只是“出彩”,吸引顾客眼球,严谨的经营管理制度才是公司长足发展之本。坚持制度的规范化其实是一件很痛苦的事,因为它的枯燥和死板,原则性的东西是落地生根,不能更改。而我们的企业是松散惯了的,如何才能做到令行禁止?于是,短期利益一次次地被稀释,基础工作一次次被放弃。甚至不少身处管理层的员工都认为制度过于繁琐,起不到实质的作用。
     其实,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好的制度在于广大员工的理解和执行,制度内在传播的是严谨、科学、规范和组织的品牌力。企业的战略目标是否能实现在于它的基本功是否扎实,制度就是企业的基本功。当制度在整个团队的身上得到遵守,文章来源华夏酒报那么整个企业体系就会趋于效率化。在金庸的《天龙八部》中:乔峰在聚贤庄仅凭一套起势平平的太祖长拳,就打遍天下英雄。在这里,也说明了基本功的重要性。


产品的后续经营
     产品决定了会议销售经营的持续性,而现阶段是不少企业抱着一个产品就拉竿子树大旗,一个单品可以卖几年,反正中国市场大得像一个欧盟,一个省一个省地做至少也可以做满几年。还有些企业对产品的包装和适用人群感兴趣,不断向顾客放大产品的一次性购买价值和功效,同一种产品被重复包装,换个名称继续推广,产品的功效越来越重视,但产品的实效性却只有交给顾客去验证。
     产品策略决定企业的发展战略,把会议营销作为事业经营的企业首先一定要善于经营产品,注重产品线的后续化,功能的延伸性,以产品去细分顾客,由顾客来引导产品,产品经营的好坏决定会议营销企业的“寿命”。


人才的本土培养
     会议营销企业尤其看重的是团队,不少企业都引进“空降部队”作为营销的主力军,在不断“攻城拔寨”的过程中本土团队与外来团队在价值观的取舍上往往会发生差异。因此,人才流失和不断的外援引进成为会议营销企业的“软肋”。
     据说,现在企业的用人策略是直接到职校招工,在学生即将毕业时,把整个班的学生拉到公司,进行强化培训上岗。短期时间内,新进员工集体性比较强,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业绩不断上升。此外,企业还对新进员工采用“新进员工入职三个月后才能报销车票费用”的方法来约束员工。这样的用人制度,无怪乎员工要大量流失了。现在,不少人在择业时,就明确地把会议营销拒之门外,会议营销的“恶名”如同当年的保险行业了。人才不实行本土培养,企业就没有内生长动力,本土员工随企业一起成长,对企业有一种血融于水的感情,往往更能领悟企业的经营战略和文化精神,加强对本土员工的培训,提高本土员工的业务技能,对稳定企业的长足发展至关重要,毕竟,归属感是激发员工认真工作的重要因素。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编辑:尹贵超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
总排行
月排行

—— 融媒体矩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