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八”是一家以经营特色小吃、商务快餐为主的餐饮店。凭借老板李锋的机智果敢,闯了一条自我滚动、快速发展的创业新路径。今天,“星期八”已经拥有六家连锁店,近百名员工,成为厦门市规模较大的连锁快餐店。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也可以给酒类连锁店的建立一点启发。
“星期八”诞生,初露峥嵘
2002年,作业务出身的李锋做出了一个最重大的决定——开一家餐饮店,他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选择投资项目。他明白,在餐饮业高度同质化的今天,如果去走传统餐饮业的老路,那只能是“拾人牙慧”,注定没有出路。出人意料的是,李锋决定开办一家当时并不为同行所看好的快餐店。
为此,李锋决定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另类的店名:店名是传递给消费者的第一个信号,可以说,一个好的店名是餐饮店成功的一半。为了吸引消费者的眼球,李锋决定将店名定为“星期八”,其含义是“跨越时空概念,体会新感觉、新口味”。
确定主营业务:“星期八”打出了“地方特色小吃+快餐”的组合,更容易切入市场。快餐相对于传统餐饮业来说,具有不赊销,周转快,经营灵活的特点。
优选店址:为了拥有较大的客流量,李锋把店址选在繁华的某都市村庄与市区“接壤”的商业步行街上,在购置了餐饮设备,聘请了厨师,培训了新员工后,李锋的“星期八”快餐店正式开业。
开业造势,旗开得胜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对“星期八”而言,如何利用开业的时机,让更多的人知道“星期八快餐店”至关重要。为此,李锋和他的团队采取了如下的策略:
精心设计门头:采用黄底红字精心制作“星期八快餐店”店招和LOGO,使其醒目大方,令人耳目一新。
成功造势:在开业当天,上午街舞演出,傍晚戏曲表演,吸引了不少顾客前来。开业演出活动大大提升了“星期八”快餐店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推出促销活动:开业之前,李锋组织印制了很多精美的宣传单,在附近家属区、社区大量散发。经过李锋这么一番“折腾”,开业那天,果然人头攒动,顾客盈门,上座率达到了100%,这极大地鼓舞和振奋了李锋和他的团队。
趁热打铁,
开辟“第二战场”
成功开业后,李锋
文章来源华夏酒报并没有“坐以待币”,而是把营销做到店外,积极开发客户。
宾馆或旅馆“联姻”,锁定早餐市场:李锋与附近的中低档宾馆展开合作,为其提供早餐外包业务。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内,附近的十余个中小型宾馆被悉数拿下,“星期八快餐店”成了这些宾馆的“外餐厅”,而盘点下来,虽然利润不是特别丰厚,但最大的收获是“踢开了头三脚”,为以后的快速迅猛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积极地开拓商务套餐业务:李锋亲自带领助手,在附近的一些商务大厦,大量散发“星期八快餐店”便民服务卡,他还多次登门拜访一些公司的有关领导或部门负责人,洽谈午餐供应事宜,甚至还邀请他们到快餐店现场考察与参观,让他们感受“星期八快餐店”的优质与特色。李锋通过摈弃传统的“坐商”形式,主动走出去,大力开拓自己的“第二战场”,从而让其外来业务蓬蓬勃勃地开展起来,并且势头越来越猛,越来越喜人。
曲径通幽,
构建服务保护壁垒
连锁店的快速发展,引起了竞争对手的警惕,他们使出了“撒手锏”——价格战,欲置“星期八快餐店”于死地。对此,李锋采取避其锋芒,曲径通幽,通过构建服务体系,强化服务的方式,树立行业及市场壁垒,有效屏蔽竞争对手,对此,他的方法是:
建立客户档案:消费者每次用餐都可以折算为相应的积分。对达到一定积分的顾客发放优惠卡。同时,对于积分较高的客户,李锋还在一些重大节假日邮寄或上门赠送不同金额的礼品,以回馈老客户。
特色服务吸引客户:对于每天都用餐的商务写字楼上的顾客,采用嘉宾制,给予其一定幅度的优惠。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定期邀请他们免费聚餐,提升他们的品牌忠诚度。
顾问制稳定顾客: 附近写字楼一些公司的领导也经常光顾“星期八”,李峰聘请他们做公司的顾问,定期邀请他们参加一些研讨会,组织他们出去旅游等,扩大“星期八”快餐店的口碑传播效应。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编辑:尹贵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