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本月开始,东北某葡萄酒公司进入商超售卖的装葡萄酒的箱子中,不会再有葡萄酒塑料开瓶器了。按照每年10万箱计算,仅此一项就节省20万元。而节约这么一笔大数目,是因为该公司的市场总监最近到商超做了一回业务员。
今年秋天,刘先生受聘到东北某葡萄酒企业任市场总监,因为该公司做全国商超渠道,他一上任就开始下市场调研。上月中旬,他转到了深圳,下午在经销商处了解情况时,正赶上某超市人员来电话催公司的葡萄酒订单,而经销商的业务员又都下去送货或巡店了。
“下班前再送不来就不收了,断货的责任可由你们负责。”对方说完就挂断了电话。刘总监从经销商的内勤处了解到,这家商超只下了一件订单,而专门送一件葡萄酒所赚的钱还不够费用,所以就一拖再拖了。
“断货的罚单可不是小数目,而且关系也不好处了,闹不好就得撤场。”刘总监搬起酒就上了出租车。
做过业务的刘总监,很快办完手续从这家超市地下仓库进入超市的送货通道,一直送到地上售卖的葡萄酒区。酒区的负责人告诉他,需要自己开箱陈列。按照要求,他把酒陈列好。“酒箱里的开瓶器放哪里?”他问。“放哪都行,拿回去也行。”对方告诉他。
揣着这个开瓶器,刘总监回到了住处。他知道,酒箱子里的开瓶器是作为促
文章来源华夏酒报销品使用的,而且每年都是个大数目。他马上拨通了几个省经理和区域经理的电话,从了解的情况判断,放在箱子里进入超市的开瓶器对公司产品是起不到促销作用的。
第二天,刘总监就给公司发了一个传真。随后,连续几年在酒箱子里放开瓶器的规定取消了。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编辑:徐菲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