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吉林市采访华润吉林啤酒节期间,记者在当地的《江城晚报》看到了某酒企的一则招商广告,1/4的内页彩版,一看就知道这个品牌实力很强。
早些年,这个牌子的酒在东北卖得还不错,近些年来几乎就看不到了。“这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记者决定一探究竟。
按照广告中提供的手机号码,记者先拨了一位程先生的电话,没有联系上。记者又拨通了另一位梁先生的手机,对方马上接通了。
“我是吉林市的,想了解一下贵公司招商的政策,可否面谈?”记者在电话中说。“真抱歉,我们刚谈好了吉林市的经销商,都打款了。”对方在手机中说。
“那贵公司在县级也招商吗?我是蛟河市的。”记者问。“我们在延吉已经开发县级了。蛟河的可以先找吉林市的经销商谈谈,我在沈阳,明天到长春,您可以等我过来谈。”对方说。
“那我还是先见见吉林的经销商吧。”记者说。五分钟后,梁先生通过手机发过来了吉林市经销商张总的联系方式。
“是张总吗,我是蛟河的,刚才跟梁先生已经联系上了,明天打算到吉林,他让我找您。”记者说。“好的,我现在在外面谈事呢,明天见吧。”对方说。手机中我们约好了见面的时间。
5月3日上午10点左右,张总打来了电话,问是否到了吉林市,到哪里接。记者问了张总的地址,是在吉林市昌邑区的青年路上,就说:“不给您添麻烦了,我打车过去吧。”
在东昌小区18号楼头,一位右手举着手机、身穿深红色T恤衫的中年男子,看到记者手中也刚刚放下的手机,就赶了过来,不用说,这位就是记者要找的张总。
走进张总的公司,一层几十平米的厅内,是陈列有序、干净整洁的各种酒箱。记者扫了几眼,有通化股份的葡萄酒,有吉林省的龙泉春和德惠大曲等吉林省内名牌。
张总原本要领记者到二层的办公室,听记者说要先看产品,便直接在一楼的展示酒柜前坐了下来。
“我一个朋友想在县里做一个长线的白酒品牌,托我先来看看,考察一下这个牌子。”记者说。张总告诉记者:“早些年这个牌子吉林市是有人做过,但不知什么原因没有做起来。这个牌子过去就是老八大名酒之一,今年听厂家的人说他们要在全国实现销售十个亿,挤进中国白酒八强。”
记者问:“你到这个公司考察过吗?”“没有,我是通过朋友介绍做的,吉林省有几位朋友手中都有其它不错的品牌,也都接了(这个牌子)。”张总说。
记者问:“你首批打了多少款?厂家今年给你的任务是多少?都给你什么支持?”张总说:“我首单打了30万元,今年的任务是100万(元),厂家的支持是按照你的铺市进度和销售额度进行的。”
“这么大一笔款,你也不到厂里考察,就那么相信你的朋友?”记者问。张总说:“从白酒市场的发展趋势看,消费者已经向品牌消费和理性消费回归,这个牌子是中华老字号和中国驰名商标,还有中国的原产地保护。这么好的一个老牌子,加上厂家的支持,你还有什么怀疑的呢。”
“厂家的支持怎么样啊?”记者问。“作为一个大牌产品,因为价格比较真实,质量比较优秀,市场支持比较诚信,不可能像小厂家那样,出厂价定得非常高,支持力度也非常大,要么就是百分之百的产品支持,
文章来源华夏酒报要么就又是给车又是给人,结果是支持到了,产品却变成为了库存。”张总说。
“有人员支持吗?”记者问。“人员支持没有,都是我自己的员工,等铺市差不多了,厂家就会和我一起做终端的推动和拉动;另外还有一些电视和路牌广告的支持。总之,是越肥越添膘,你卖得好了,厂家就支持你多一点,你卖得不好,但市场有潜力,厂家也不会亏待你,这一点,人脉关系很重要,关键就看你怎么把握了。”张总说。
从张总的谈话中,记者了解到,张总真正从事酒营销这一行当已经八九年了,他从批发流通做起,发展到现在,公司有员工12名,4台配送车。张总是一个多通路的经销商,手中掌控着市内300多家大小酒店和吉林市几家大型超市,还有一百多家烟酒行。
“我要在县里做这个牌子,怎么操作好?”记者问。张总说:“厂家没得说,你要多了解一下产品,如果说要做这一个品牌,我建议你选3到5款中低档产品,尤其要有差异化的,比如这款专用于婚庆的产品,外盒和瓶子的包装都很高雅,厂价才9.5元。还有一款产品,也是盒装的,厂价才7元。价格拉上去一些,中秋前开个订货会,在超市里卖一赠一,肯定起量,春节时你就多卖点礼盒,利润高。”
“你再考察考察,选个牌子不容易,做一个市场更不容易,千万要慎重。”记者临走时,张总还一再嘱咐。
经销商的选择如果成功了,市场的选择就成功了;经销商的市场营销成功了,厂家产品的品牌推广就成功了。看来,这个品牌选择经销商是对的。
这个品牌,是西凤。这家公司,叫吉林市庆源商贸有限公司。这位经销商,名字叫张玉春。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编辑:徐菲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