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深度 > 市场 > 正文
啤酒商大战苏沪杭——苏沪杭啤酒市场管窥
来源: 《华夏酒报》  2007-06-08 15:09 作者:韩永奇
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近年来啤酒大鳄会战江浙,苏沪杭被啤酒资本看好。“华润雪花正打算在上海建厂。”一位业内人士透露说。此前不久,华润雪花在北京宣布,将斥巨资在江苏南京的江宁设厂,预计明年4月建成后年产量达40万千升。

  风雨起钟山

  ——江苏啤酒市场暗流涌动

  江苏省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消费水平高。尤其是苏南地区(包括南京、镇江、扬州、泰州、南通、常州、无锡、苏州等)经济发展最快,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次于上海、浙北地区,因而近年来成为国际资本的投资重点。

  这一地区最有代表性的是南京市场。坐拥天时地利,拥有英特布鲁外资背景的金陵啤酒多年来一直是南京市场老大。凭借性价比优势,华润旗下的莱克连续几年是南京市场老二。老三的位子几乎年年易主,青岛、珠江、天目湖、三得利轮流担当。

  2005年,雪花啤酒进入南京市场。由于华润有意用“雪花”逐步替代“莱克”品牌,其它啤酒厂家抓住其品牌置换期的时间差,加紧蚕食莱克的市场份额。青啤利用其在马鞍山的工厂生产专供南京市场的“钟山”系列啤酒。今年1月至5月,青啤南京分公司的销量同比增加20%,市场占有率从去年同期的7%上升到10%。此外还在扬州成立了青岛啤酒(扬州)有限公司,它是青啤集团首家全资拥有的外埠企业,固定资产总额近2亿,引进法国和德国一流的生产设备,生产高品质中丹系列啤酒和茉莉花啤酒,年产能近20万千升。三得利在江苏昆山投资1亿美元的啤酒厂投产后,与原先在上海的啤酒厂互成犄角之势,总产能达到30万千升以上,把触角伸进了上海以外的长三角地区。金星啤酒在雨花台区建了一个产能达30万千升的啤酒厂,对终端网点实行卖三送一或卖二送一的奖励。

  苏南啤酒市场基本由华润、英博、青啤、重啤四家所收购的地方品牌和江苏大富豪啤酒(荷兰喜力背景)占领,且市场已饱和,地区啤酒产能超过市场销量的20%以上,竞争异常激烈。一些5万千升以下的小厂在强势品牌的夹缝中勉强生存,多数亏损。

  华润雪花以7100万美元收购澳洲狮王集团狮王啤酒在华全部业务——无锡、苏州、常州三家啤酒企业,共计51.6万千升产能,包括世好、雪花、莱克、太湖水、林克曼等品牌。此次收购为华润建立华东、华南市场优势地位提供了有力平台;从布局上讲,构建浙江、安徽、江苏、湖北等区域优势市场的连接意义深远。业内人士分析,此项收购使华润雪花占据了中国啤酒市场份额的12%,这对雪花啤酒在全国布局,尤其是长三角市场布局有现实意义。英博拥有南京的金陵啤酒和亚力啤酒及泰州三泰啤酒。2004年英博集团前身英特布鲁公司将金陵与亚力合并,更名“南京英特布鲁金陵啤酒有限公司”。增资改造生产线,产能达到12万千升/年,成为南京第一畅销品牌。此外,还与马来西亚金狮集团共同投资2990万美元组建成立泰州三泰金狮啤酒有限公司,后更名为江苏华狮啤酒有限公司。江苏大富豪啤酒有限公司在江苏可以说是第三大户,目前已占据了南通80%的市场,占江苏啤酒市场的18%,拥有大富豪、通州、长江等品牌,总产能达35万千升。重啤集团收购江苏省天目湖啤酒饮料公司60%股权,更名重庆啤酒集团常州天目湖啤酒有限公司,产能30万千升/年,主要品牌为天目湖系列啤酒。重庆啤酒集团常州天目湖啤酒有限公司后又全资收购原镇江中泠啤酒厂。

  会战上海滩

  ——黄浦江畔竞风流

  上海市场空前繁荣,供需两旺,年消费啤酒的数量约80万千升。上海汇集了所有的啤酒品牌,成为我国最大的啤酒销售地,被啤酒行业人士当作国内啤酒市场风向标。今年的上海市场仍然是三得利、力波、青岛三分天下。市场上有20余种品牌,其中约3/5是合资的品牌,美国的百威、蓝带,荷兰的喜力,德国的贝克,日本的三得利、麒麟、朝日,比利时的嘉士伯,澳大利亚的富仕达,中国的青岛、燕京、雪花,几乎所有的知名品牌都云聚这里。这些品牌有的已经有了相当理想的口碑,有的正在不遗余力地打造自己的知名度。

  上海本地品牌在低端市场占有绝对优势。目前,上海亚太酿酒有限公司、上海三得利有限公司、上海东海啤酒有限公司(已被三得利收购)、上海富仕达酿酒有限公司等多家啤酒企业均为本土品牌。三得利超越虎牌啤酒、嘉士伯啤酒和生力啤酒,占据了整个上海啤酒市场的40%。力波啤酒是在上海益民啤酒厂基础上诞生的合资产品,如今实际演变成荷兰喜力旗下的品牌,但其与上海的渊源是其他竞争对手无法具备的独特资产。力波原先一直是上海啤酒市场老大,后被三得利取代。

  上海啤酒市场高端,喜力与美国的百威、蓝带、德国的贝克等争雄。在中低端,力波与三得利、青岛抗衡。青岛啤酒在进入上海的过程中,展开了一系列的收购活动,全面控股上海啤酒公司,收购了嘉士伯(上海)公司75%的股权,力图在上海生产一部分优质低价的青岛啤酒,让上海及周边市场的消费者都喝上当周乃至当日的青岛啤酒。青啤在上海的主力是定价在2-3元左右的青岛清爽型啤酒。此外,华润雪花、燕京啤酒已进入上海市场。金星的上海30万千升啤酒基地已动工。重啤集团在上海成立了华东管理公司。2007年上海啤酒市场大战一触即发。

  并购西湖畔

  ——杭州啤市形成新格局

  浙江是全国啤酒消费大省,人均消费啤酒44升以上,居全国第一位。省会杭州颇为典型,杭州近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上海相当接近,啤酒消费能力巨大。杭州市场几乎是百威、西湖、钱啤的天下,中高档酒店多被百威垄断,低档酒店及一些零售店被西湖控制。市场上既有西湖、钱啤两大企业的竞争,也有西子、桐庐、千岛湖等小型啤酒企业的竞争。洋啤酒占据了酒吧市场。

  此前,宁波的KK、丽水的仙都等曾极力挤进杭州市场。近两年红石梁杭州主攻中档酒店取得一定收效。杭州地产啤酒中,西湖啤酒产能超过20万千升,占据80%的市场份额。华润钱江啤酒虽有产能50万千升,但市场份额不足20%。

  2006年以来,浙江啤酒市场的收购大战愈演愈烈。在这场外资并购风潮中,华润又收购了杭州西泠啤酒,在浙江的产能最终达到70万千升,后备力量比西湖啤酒更强。与华润旗鼓相当的对手是英博集团。英博通过收购马来西亚金狮,在宁波市场占有38%的份额。红石梁加盟后,加上宁波KK啤酒集团,英博在浙江的市场份额已超过50%,此外还有温州市场70%的占有率,英博当之无愧成为浙江啤酒市场老大。

  2006年以来,浙江啤酒行业整合的资本变局又有新景观。7月23日,华润雪花啤酒有限公司宣布以人民币3.28亿元的交易价,收购浙江银燕啤酒有限公司100%的股权,成立独资公司。英博集团向浙西地区扩军,10月13日,英博集团、浙江衢州新国光啤酒有限公司以及温州金可达集团三方共同投资,成立新的中外合资公司。12月14日,杭州千岛湖啤酒有限公司与日本麒麟公司签约联姻。麒麟公司以3800万美元(45.1亿日元)收购杭州千岛湖啤酒有限公司25%的股权。至此,浙江省年啤酒产量在5万千升以上的企业,都已 “名花有主”。英博双鹿啤酒集团和华润浙江总公司两家企业的产量为111.8227万千升,占全省啤酒产量的40.37%。英博双鹿啤酒集团董事长史美斌说,未来5年时间,公司给自己制订了成为浙江最强、中国第五的详细5年计划,用3-5年时间实现销售突破100万千升大关。另外,企业单厂产量在20万千升以上的英博石梁、宁波英博、西湖啤酒以及单厂产量在10万千升以上的燕京仙都、重啤大梁山、千岛湖啤酒、新国光,这7家企业的产量为137.0447万千升,占全省啤酒产量的49.46%。这些数字表明:浙江啤酒经过不断改革、发展、整合,企业的组织结构和生产规模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浙江啤酒业的新版图正在改绘,竞争的新格局正在形成,整个行业的发展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从浙江省啤酒工业协会2007年1月出版的《浙江啤酒信息》中看到:2006年,浙江22家主要啤酒生产企业的销售收入为452674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10%,税利总额为133188万元,其中,税金106107万元,同比增长16.21%;盈利企业实现利润27081万元,同比增长17.85%;亏损企业的亏损额5864万元,亏损后的净利润为21217万元。2006年,全省啤酒业稳中有进,产品销售收入略高于产销量的增长。全省啤酒企业税利总额突破13亿,略高于生产增长的水平,平均每千升啤酒的成本费用为1343.29元。

  另外,啤酒企业千升啤酒平均税利465.45元,高于这个水平的有:英博温州(871.27元)、英博雁荡山(720元)、重啤大梁山(645.23元)、舟山英博(636.74元)、平阳英博(514.19)、宁波英博(497.65元)等6家企业。

  而也有熟悉浙江啤酒市场的人士透露,英博在浙江有100万千升的产能,市场份额达30%,而华润70万千升产能,市场份额只有15%。华润2004年3月收购浙江钱江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杭州)70%股份,钱啤公司主导产品为中华啤酒、钱江啤酒,年产能60万千升,在浙江市场占有12%的份额。6月又收购浙江西泠啤酒,华润雪花啤酒占股70%,总投资2.2亿元,将达到年产10万千升。主要产品西泠桥啤酒。重啤集团收购浙江大梁山啤酒集团公司,产能25万千升/年,生产大梁山啤酒。杭州西湖啤酒朝日(股份)有限公司系杭州啤酒厂与朝日啤酒伊藤忠(集团)有限公司合资成立的大型啤酒生产企业,总投资人民币24500万元,其中杭州啤酒厂占45%,朝日啤酒伊藤忠(集团)有限公司占55%,产能20万千升/年,产品有西湖啤酒系列产品、朝日啤酒系列产品。青岛啤酒(台州)有限公司前身为浙江海尔波酒业有限公司,2000年成为青啤在浙江的第一家全资子公司,产能6万千升/年,产品有海尔波、龙帝系列啤酒。

  2006年以来,浙江啤酒在这场外资并购风潮中,其行业集中度得到了提升,企业规模变大,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有人认为,从目前啤酒业的趋势来看,不管是以进入高端啤酒来提高利润,还是实现规模经营来提高低端产品利润率,都需要有强大的资本作支撑力。而浙江的几大啤酒集团也早已认清了这一点,于是,资本带动的并购在有着“啤酒大省”之称的浙江,更加风起云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