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肇庆蓝带啤酒有限公司、广东蓝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向安徽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投诉,反映该省有关市场经销的啤酒侵犯广东肇庆蓝带啤酒有限公司“蓝带”商标专用权,扰乱了市场,要求工商部门进行查处。
据记者了解,此次广东肇庆蓝带啤酒有限公司、广东蓝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要投诉对象是广东蓝带集团北京蓝宝酒业有限公司所生产的“蓝宝”啤酒涉嫌侵权。
经过一个月的调查,关于“蓝宝”侵权案最终被工商部门否定。“蓝宝啤酒使用商标合法,不被列为侵权查处范围。此案属于企业内部纠纷,工商部门不予处理。”合肥市工商局商标监督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蓝宝”、“蓝贝”、“蓝带”三者之间是什么关系?为什么工商部门最终裁定为内部纠纷?记者随后进行调查发现,一场看似自家人的“内战”其实牵涉到两个不同的经济实体。在中国的大江南北,同属于蓝带啤酒的“蓝贝”与“蓝宝”两兄弟正为了各自的利益争夺地盘而奋力厮杀……
复杂的“三角关系”
据了解,1990年10月广东蓝带集团成立。2000年,广东蓝带集团与河北蓝贝集团公司合资成立了广东蓝带集团唐山酒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东蓝带集团唐山公司)。2001年,广东蓝带集团与北京全顺酒业有限公司合资成立广东蓝带集团北京蓝宝酒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东蓝带集团北京公司)。
&n
文章来源华夏酒报bsp; 广东蓝带集团在广东蓝带集团唐山公司和北京公司均占10%的股份,广东蓝带集团以其商誉、冠名权和商标使用权作为入资和合作的条件。2003年,肇庆蓝带啤酒有限公司成立,广东蓝带集团拥有其40%的股份,2006年6年22日,河北蓝贝集团公司控股肇庆蓝带公司。“2006年以前,广东蓝带集团唐山公司和广东蓝带集团北京公司是平级的子公司。”合肥市工商局商标监督管理处王处长介绍。此时,北京公司的解释是与广东蓝带集团间是合资合作的关系,一方面,广东蓝带集团是北京公司的股东,另一方面,广东蓝带集团用商誉和商标投资入股。2004年7月广东蓝带集团把“蓝宝”商标的使用权作为投资入股延续至2011年。
据了解,广东蓝带集团唐山公司所生产的“蓝贝”啤酒和北京公司所生产的“蓝宝”啤酒在合肥市场均有销售,但是销售额却是大相径庭。蓝宝啤酒远远高于蓝贝啤酒。蓝带商标使用的“演变”
对于其侵犯了蓝带商标的投诉,北京公司认为使用“蓝带集团”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由于合资公司股权的变化,共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从合资合同签订至2003年6月3日北京公司和广东蓝带集团签订《使用商标商誉协议书》;在此期限内,广东蓝带集团允许北京公司在“蓝宝”啤酒上以较大的字样使用“蓝带集团”,并同意使用“广东蓝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蓝带集团北京蓝宝酒业有限公司出品”标识。
2003年6月3日至2006年6月22日河北蓝贝集团(即广东蓝带集团唐山酒业有限公司控股股东)控股肇庆蓝带公司,属于第二阶段,在此期限间,广东蓝带集团开始规范北京公司的商标商誉使用行为。
据介绍,由于各种压力广东蓝带集团唐山公司和北京公司法人代表被迫于2003年6月3日在广东蓝带集团起草的《使用商标商誉协议书》上签字。虽然北京公司一直没有盖章确认,但还是严格执行了这一协议,印制了很多“双排字”(即上下两批分别标注“广东蓝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荣誉出品,广东蓝带集团北京蓝宝酒业有限公司出品”)的招纸及内外包装,投入市场,并在2003年秋季糖酒会推出。但广东蓝带集团唐山公司从始至终一直坚持突出使用“蓝带集团”。2004年广东蓝带集团又撤销了主要负责审批标识的生产经营部,造成按协议“广东蓝带集团必须在五个工作日内对上报的包装标识给予书面答复,”不能及时给予答复,规范活动就此停止下来。在此情况下,北京方也恢复了原有包装。这样带有“蓝带集团”四个字的产品一直在市场沿用至今,不但有北京公司的“蓝宝”产品,也有大量的广东蓝带集团唐山公司的“蓝贝”产品。
第三阶段是从2006年6月22日河北蓝贝集团控股“肇庆蓝带公司”至今;2006年11月广东蓝带集团、肇庆蓝带公司、河北蓝贝集团和北京公司四方由广东蓝带集团原领导主持下在肇庆共同商量打击假冒“蓝带”产品及重新讨论商标商誉使用问题。讨论中均一致认为在2007年6月1日前规范好产品标识。基本上达到了不突出使用“蓝带集团”的要求。
针对北京公司提供的上述理由,安徽省工商部门认定,围绕商标的变化,突出使用标识,如何规范使用“蓝带集团”属于合资企业内部的问题,北京蓝宝酒业不存在侵权。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从整个事件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广东蓝带集团北京公司与广东蓝带集团唐山公司本是平等的经济主体,同属于广东蓝带集团的合资公司。“蓝宝”“蓝贝”应该是兄弟关系。
但是,自从2006年6月22日河北蓝贝集团控股了肇庆蓝带公司后,“蓝贝”的地位就升级了,二者关系由“兄弟”变为“父子”关系。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父亲希望对儿子进行严加管教,这就出现了文章中投诉北京公司的情景发生。
透过事物的表象,难道“父亲”只是希望简单地规范“儿子”的一些出格的行为吗?通过实例我们发现事实并没有那么简单。在北京蓝宝啤酒主要的销售区域东北和华北等地,在销售旺季多次出现蓝宝啤酒被超市下架、被查封的现象出现。当然这背后的投诉人是父亲“蓝贝”。
而据了解,蓝宝啤酒与蓝贝啤酒几乎同时诞生,但是在营销方面和消费者的选择中,我们发现蓝宝已经远远地走在前面。此次蓝贝投诉蓝宝只是在全国范围内的一个缩影。“蓝贝‘醉翁之意不在酒’,市场是残酷的,为了挽回市场。”专家认为,“父亲”蓝贝利用手中的“杀威棒”到处打压“儿子”蓝宝的这种行为已经构成了不正当竞争。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编辑:徐菲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