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深度 > 市场 > 正文
华南市场:从春秋到战国
来源: 《华夏酒报》  2007-02-16 00:00 作者:张怡蓉
         福州市场:雪津、青岛混战
     或许与福建人碰杯就干的喝酒习惯有关,总人口不算多的福建年消耗啤酒超过了150万千升,总消费量全国第三,人均消费量接近全国第一,巨大的市场空间令啤酒商瞩目。而福州的年啤酒消耗量约35万千升,占全省市场的五分之一强。更重要的是其作为省会城市,在消费者上往往具有“消费领袖”作用。因此,福州成了诸多啤酒巨头布局东南的重要棋位。
     2006年,福州市场上演了激烈的争夺战,雪津与青岛是其中的主角。而免费赠饮只是他们的促销手段之一。一方是“激情青啤”,在一系列终端开展“青岛清爽”、“青岛优质8度”等品种的免费畅饮活动,另一方是“真情雪津”,在不少酒楼推出每桌送2瓶“雪津麦之初”新品活动。
     按市场规律,本地品牌啤酒一般会占到本地市场份额的70%—80%。目前,青啤已经占领厦门啤酒市场70%—80%的市场份额,在泉州也已成为主导消费品牌,但在福州只达到20%—30%的市场份额。经过前期三四年的低调之后,2006年,青啤东南营销公司开始高调攻占福州市场。雪津立即对青啤的抢占市场行为进行高度紧张的抵制,包括以更高的买场费用巩固其在酒楼、饭店的“专场”,还有跟进做新品赠饮等,使2006年啤酒战事的争夺战打得不亦乐乎。
     广东市场:兵家必争之地
     广东啤酒市场容量、发展潜力大,2006年1—10月为218.73万千升,总产能为450千升,而市场容量超过300万千升,成为啤酒兵家必争之地。作为国内啤酒最富活力和潜力的市场,广东省的啤酒销量占到全国总量的8%强,利润每千升200元居全国第五,总利润占2005年全国啤酒行业利润的20%。到2008年,广东啤酒产量将突破600万千升,广东啤酒市场以其巨大的容量和诱人的利润吸引了全国的啤酒厂商。而综观广东啤酒,渗透率只有不到50%。就啤酒的人均消费量而言,目前只有18升,与全国啤酒人均消费量有一定的差距,与其他沿海省市30多升比较,相距较远,从市场的角度看,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自2006年3月底雪花啤酒在广东低调开售后,5月24日,华润雪花啤酒广东公司在深圳宣布启动2006年度“雪花啤酒勇闯天涯———啤酒爱好者探源长江之旅”华南推广活动,吹响了2006年啤酒销售的号角。2006年,除传统的广东区域霸主珠江、金威分别以广州、深圳为根据地在省内外开疆拓土外,雪花高调出水以来,国内啤酒业三大巨头悉数入场角逐。
     华润雪花啤酒广东销售公司总经理赵夕芳说:“在华南市场上,雪花是来迟了。在进入之前,雪花用了两年时间来调研这一市场的口味,推出超爽口味啤酒和纯生干啤,目前,雪花啤酒在华南尤其是在广东已基本站稳了脚跟,日销量已超过3万箱。”而镇守东莞华润雪花广东公司总经理程绍凯表示,雪花东莞厂2006年已实现产能15万千升,剩余部分产能2007年夏季也将投产。
     眼下,广东啤酒业原有强势品牌珠江啤酒和金威啤酒各自以攻为守捍卫阵地,而外资如麒麟啤酒也正积极建造珠海新厂,并发力渠道拓展夜场销售。
     2006年,珠江啤酒占有45%左右的广东市场份额,并投资1.3亿元引进第四条纯生啤酒生产线也已经投产,将纯生啤酒年产量提高到超过35万千升,以其开打广东市场保卫战。2006年2月,金威啤酒东莞厂投产,首期产能20万千升。金威啤酒董事长叶旭全同时宣布,2006年在广州周边的销量目标提高到12万千升,而2005年金威啤酒广州周边的销量为7万千升。
     2006年,燕京在广东的销量已超过6万千升,而且利润客观。因而,燕京啤酒非常重视在广东的扩张。继燕京啤酒集团2006年9月对广东南海分公司增资1亿元,用以巩固并扩大燕京啤酒在广东南海的生产基地后,2007年,燕京啤酒更是把广东作为自己的盈利市场准备大干、快干。
     青岛啤酒早在1999年便开始拓展广东市场,2006年,在“做强做大”战略思想指导下,全国市场进行了进一步的整合和布局。年初利用东南事业部,完成了东南啤酒市场的战略布局,使青啤由南到北的沿海诸点,形成一个呈呼应之势的市场链条。一些过去相对孤立的区域市场潜力进一步得到更大的释放,效益倍增。2003年只有20万千升的产能,2006年已经突破60万千升。
     2006年,青岛啤酒又将重点转向以原生啤酒主攻中高端市场。同时,2006年青岛啤酒在做好广东市场的同时,也把其麾下的广东著名商标“山水”牌啤酒的生产,引到了我国啤酒竞争最白热化的华东地区———淮海战区,从2006年11月,青岛啤酒淮海战区的六家生产工厂,快马加鞭地生产起了“山水”啤酒。据青岛啤酒淮海营销公司介绍,青岛啤酒在2007年将拿出巨额的促销费,重点在央视1、2套宣传促销“山水”啤酒,仅在淮海地区就预算了700万的广告费。佛山市场:啤酒品牌龙虎斗
     2006年初,燕京啤酒市场部李先生表示,他们2006年提出了销售翻番的目标。而青岛啤酒三水公司产销支持部长吴文涛表示,几年前国内众多啤酒商均忽略了佛山市场,这为他们打开佛山市场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吴文涛透露,2006年将超过8万千升。“我们占据了35%以上的市场份额。”他认为佛山地区2006年啤酒市场规模将增长到20万千升,成为排在广州、东莞之后的省内第三大啤酒消费城市。
     2006年,青啤、燕京等多个外地品牌的强势切入佛山市场,将珠江等本地品牌的啤酒打了个措手不及,特别是青岛啤酒在三水设厂之后,对包括珠江、金威等省内啤酒形成巨大压力。而从2005年开始,这两个企业就重金砸在佛山地区,希望重新占领这个市场。目前,珠江啤酒和青岛啤酒占到佛山市场70%—85%的份额。而吴文涛也承认,虽然目前金威的销量还没有威胁到他们,但金威2006年2月东莞生产基地首期20万千升项目隆重投产,2006年11月,金威签约佛山南海,投资5000万美元建设年产能20万千升规模啤酒厂,去年在东莞新厂投产后,在佛山的促销力度和绝对销售额排在所有品牌之前,所以,他们也是严阵以待。韶关市场:加拿大啤酒登陆
     2006年5月29日,加拿大啤酒公司与广东活力股份有限公司在韶关共同宣布:北极星啤酒进入中国。这标志着国内首个加拿大品牌啤酒正式在中国上市。据了解,北极星啤酒创建于1876年,在北美、欧洲等地区享有悠久的美誉。为开拓中国市场,该公司总裁到中国考察后,选择了在广东上市。首批在韶关上市的北极星啤酒,由加拿大北方啤酒公司提供品牌和技术配方,广东活力公司酿造生产,北极星啤酒由于集中于广东省及周边地区城市,2006年又取得了良好的发展业绩,2007年的发展便在情理之中了。
     2006年,随着华润、金威、蓝带、青岛、燕京、珠江等多个品牌纷纷发力佛山,2007年,佛山啤酒市场的龙虎斗将更加激烈。不难看出,华南市场青岛、华润、燕京与珠江、金威、金星等多个啤酒巨头对决混战的局势,同时夹杂着广东生力、广东嘉士伯和蓝带等众多强势品牌的市场对决。应该说,2007年的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南市场将更加成为中国啤酒业各大巨头展开全面对抗的主战场。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编辑:徐菲远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
总排行
月排行

—— 融媒体矩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