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文化 > 生活 > 正文
津酒往事
来源: 《华夏酒报》  2007-11-05 07:49 作者:钟国辉
     津酒是为适应国门开放、外交礼仪的需要而研制的高档白酒。从1974年立项,到1979年产品上市,经历了六个年头。回首往事,曾对津酒有过帮助的那些人又一一浮现在了眼前。
  &nb文章来源华夏酒报sp;  一位是天津市一轻局科研处王燕祥处长。他得知我们要搞科研,亲自下厂听取汇报,看到我们讲酒讲得头头是道,真的想干一番大事业,当即拍板:要钱给钱,要物给物。并帮助我们建起了试验厂房,购买了先进的监测仪器。在当时,我们的试验条件可算得上是首屈一指。虽然这都是王处长职务范围内的事,但我始终认为,他是第一个有功之臣。
     另一位是廊坊轻工局周恒刚工程师,他是公认的白酒泰斗。1957年提高粮食出酒率的河北省涿县实验点和1964年提高质量的茅台试点,我都有幸参与其中并和他一起共事。他是大师,是技术总策划,我则是初出茅庐。当周工得知我们在搞试验时,便亲自来厂指导,记得当时接到电话,我赶紧抓了一辆买酒糟的电三轮赶到北站接站,刚好赶上他出站。
     接到周工后,我们一起乘公共汽车来到小王庄,步行到厂。到厂后,周工详细地看了我们的试验设备和监测仪器,表示愿意到厂子帮我们搞试验。周工的加入,给了我们很大的鼓舞。他还经常利用工休时间,给我们参试人员讲他在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和对白酒生产的感悟,让我们受益匪浅。
     还有北京酿酒总厂龚文昌工程师,听说我们在搞试验,寄来了多篇翻译的国外资料,这些资料给了我们很多启发。后来才知道,这些资料是他让在天津工作的女婿经详细调查后做出来的。后来,我还将资料寄给了茅台的季克良,龚文昌工程师又将资料给湖南武陵酒厂的鲍沛生寄了一份,实现了他将资料信息在同行中流动的愿望。
     还有内蒙古轻化所的沈怡方工程师,我们也经常通信,交流切磋技艺。
     以上几位,他们都不在天津工作,没有领导的布置,不拿一分报酬,充分体现了老一辈知识分子无私奉献的精神。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编辑:张怡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
总排行
月排行

—— 融媒体矩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