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名士皆好酒。而我对酒的认识,完完全全源于老公,活到三十岁,如果给他定位的话,恐怕就两个字,“酒徒”。我之所以这样大胆地批曝他,是因为酒已成他生命的一部分,酒使他的情感放纵,同时也留给我许多有意义或痛苦的回忆。
在没认识他之前,我对酒是深恶痛绝的。在孩时,我有一个非常好的玩伴,身上总是留有父亲醉酒后捶打的痕迹,那种伤害或许真是一辈子的。19岁的他,在我看来,嗜酒如命,能喝酒爱酒,完全迷失本性,狂饮烂醉,虽不至于败家毁业,但也是三天二醉。随着交往的加深,我发现他是由于刚走上社会,心性较高,分工不如意或还是有别的原因,到今天我也不想追问。醉酒的他总是说:“生活不是这样的。”他总是把过剩的精力用于无休止的方城大战,萎缩的热情冷却为八小时的厮混和懒散。这些无聊的日子引起我
注意的是我听到了他猜拳的声音:“哥在龙潭掏烟囱,妹在家中念高中,每月寄点生活费,辅助妹妹念高中,念高中啊,念高中……。”有时实在看不下去劝他别喝了,你听他说:“喝冷酒伤脾,喝热酒伤肝,喝多了伤胃,不喝酒伤心。人啊!什么重要,当然是心最重要了。还是喝……”
25岁的他好一些,成家有孩子后,不怎么喝了。但工作不如意时或太累时,他也总是借酒浇愁。先是偶尔喝一次,后来竞成了瘾,一日三餐,一顿不喝就觉得茶饭无味,我这才又对他严格控制起来。这时的他大部分喝酒已不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了,完全是对酒已成了一种依赖,用他的话来说,酒是一种催化剂,高兴喝能助兴,忧伤时能解愁,也能让你断肠!
曹孟德的《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若朝露,去日苦多”的诗魂不知什么时候成为30岁的他饮酒的借口。我常劝他,好酒之人,要学会品酒,绝不能狂饮无度,因酒而误事。每当他醉的时候,我就想在他内心一定存在世间的艰难和困苦,不可名状,也无法坦露或是没人理解,只好借酒来宣泄。怜惜之余,更多的是恼恨。因为,人生大可不必这样。喝酒不醉方为高,饮酒一定要有节制,虽醉态仍不失理智,酒不乱性,仍是喝酒的真谛。
前日,我收到他的一条关于酒的短信:“酒,看起来象水,喝到肚里闹
文章来源中国酒业新闻网鬼;走起路来拌腿,见了小姐阳萎;弄不成事只能亲嘴,自我感觉还象政治局常委,半夜起来找水,第二天起来,日他妈,后悔!”我默然!只好发个短信告诉他:“一个性情中人,喜欢酒,也要热爱生活,因此在喝酒时,别忘记反省。为解自作的忧愁,昏然不知世事,充其量只能是酒鬼,我不喜欢。”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中国酒业新闻网。
编辑:张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