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作为一个饭桌上活跃气氛的“角色”,一直在人们的应酬中起着一定的作用。不过,酒多伤身。专家表示,掌握科学的喝酒、解酒方法,可以减少对身体的伤害。
招数一:喝酒时别忘吃饭
专家介绍说,在正常情况下,喝的酒经过胃肠道吸收后,在肝脏中经乙醇脱氢酶的作用转变为乙醛,而后生成乙酸,最后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当大量饮酒时,人体内的乙醛来不及转化为乙酸,会生成大量的超氧阳离子自由基,导致人体内氧化和抗氧化平衡的失调。但据科学研究表明,如果在
文章来源华夏酒报喝酒时多吃饭,能补充足量的碳水化合物,可以减少乙醇性脂肪肝的发生。
招数二:喝酒时要补充维生素
专家还介绍说,如果在喝酒时能够补充维生素C、B族,或吃些甜食、蛋白类食物,就能增加血糖浓度,缓解酒精对人体的损害。此外,如果酒后能及时喝些果汁或糖水,可对肝脏起到保护作用;吃点猴头菇,可以保护胃黏膜不受损害;也可以喝热汤,尤其是姜丝炖鱼汤,解酒功效更好;糖醋菜的解酒效果也不错,因为醋和酒能在体内形成乙酸乙酯,有解酒作用;饮用牛奶也可延缓酒精在胃内的吸收,并保护胃黏膜不被酒精损伤。
专家还强调说,喝酒的时间最好放在晚上。因为人体肝脏中乙醇脱氢酶的活性有时间规律,中午时活性降低,晚上活性增加。因此,中午时喝酒乙醇不容易被代谢排掉,此时喝酒比晚上容易醉,对身体的伤害也较大。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是,早上空腹饮酒极容易造成胃黏膜的损害。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编辑:张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