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深度 > 评论 > 正文
莫被“专用酒”忽悠
来源: 《华夏酒报》  2007-04-23 19:35 作者:韩玉斌
     细心观察,在日常生活中诸如“××政府专用”、“××指定产品”等广告语或商标屡见不鲜,是真是假无从甄别。笔者还发现,某地产的一种白酒的包装盒上标有“国宴专用”等字样,过去只听说茅台酒是国宴酒,现如今“国宴用酒”竟然满天飞。
     厂家、商家为文章来源华夏酒报何青睐“政府专用”?
     笔者认为原因有三:一是为了显示“特殊”身份,向公众“炫耀”自己与政府的关系非同一般,从而在竞争中占据“权力”优势;二是假借政府之名给竞争对手制造“无形压力”,从而排挤、打压其他竞争者;三是制造虚假信誉忽悠消费者———“我的产品被政府首选‘专用’,可见其质量上乘”,从而抢占商机,赢得好的市场份额。
     一般说来,明智的地方政府是不会给任何商品贴上“政府专用”标签的。近年来,笔者只见过湖北汉川市政府曾发“红头文件”,要求政府部门公务宴请时喝本地产的酒,那是出于“肥水不外流”的地缘情结,但在一片批评声中汉川市很快知错即改,废除“喝酒文件”。可以判断,不少“政府专用”是企业自封的,拉大旗做虎皮,是在盗用政府大名给自己的商品贴金。
     需要警惕的是,少数企业把“政府专用”当作庇护劣质产品的“保护伞”,打着“政府专用”旗号销售质次价高商品,坑害消费者。由此可见,企业自我标榜“政府专用”,构成了对消费者的误导、欺诈,属于典型的不正当竞争。而目前有关部门对此处理主要依据《广告法》第七条规定:“广告不得使用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名义。”这当然正确,但笔者觉得力度不够,对盗用“政府专用”的企业还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条款,以侵害消费者知情权和损害消费者权益,实施严厉处罚。
     假冒“政府专用”还侵害了地方政府的名誉权,有损政府名声,政府部门不该当旁观者,笔者建议受到侵权的政府用法律手段起诉企业,要求侵权者公开道歉,赔偿损失,让那些盗用“政府专用”的企业从中汲取教训。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编辑:田洪涛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
总排行
月排行

—— 融媒体矩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