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深读 > 白酒 > 正文
2007,白酒新转机
来源: 《华夏酒报》  2007-01-31 14:58 作者:湖北稻花香集团总经理/郑崇炳
     在改革开放的20多年中,中国白酒行业出现了“百舸争流”的局面,获得的东西太多、失去的东西太多、值得思考的东西也太多,中国白酒业已发展到一个复杂而纷乱的时代。
     中国白酒的发展是令世人瞩目的:年产量从解放初的十几万千升发展到当今的数百万千升;生产环境从家庭手工作坊发展到机械、半机械化生产;全国生产白酒的企业已发展到近4万家,知名品牌众多,年产量万吨级以上的超大型现代化酿酒企业集团有近50家;香型从4个发展到十几个;产品质量更是伴随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的创新与突破而实现了本质的飞跃;白酒已跨越了普通型———营养型———功能型———保健型四个发展阶段,更趋向于生活化、健康化、潮流化;全行业年销售收入达500个亿、实现利税130多个亿,成为国民经济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
     酒业发展一路历险。仅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白酒就经历了广告轰炸、产量跃进、品牌丛生、概念繁殖、终端为王、造假售假、资本侵入、促销泛滥等一系列险情。
     首先自1994年开始,鲁酒企业连续三年摘得央视标王,改变了国内白酒市场由八大名酒一统天下的局面,全国各地都喝起了山东酒。但好景不长,“标王事件”爆发使鲁酒市场在一片质疑声中全面萎缩。
     随后白酒业巨舰纷纷将自己的品牌交与代理商,企图将自身的“品牌资源”在一夜间兑现成巨大的资本财富。然而事与愿违,品牌“出让制”造成品牌自身战事激烈,品牌资源迅速缩水,白酒巨舰不得不断臂自保。
     同时,某些弱小白酒生产企业跟风造假、到处“点火”,折腾得白酒市场“烟雾”弥漫,以致于促使手握大量资本的非白酒制造企业并购和直接参与白酒市场的竞争,让传统的白酒制造商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2007年,白酒迎来新转机。中国白酒的无序竞争,只是中国白酒业危机重重的表层现象,而法制的不健全则是中国白酒业的致命伤。2006年国家商务部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和法规,为规范中国白酒行业将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007年白酒行业的无序竞争将会得到遏止,品牌区域化的现象短期内不会改变。各区域品牌必然会首先守住自己的一亩二分地,然后才向外扩张。以湖北市场为例,稻花香、枝江大曲、白云边、关公坊等几大品牌把湖北市场变成了一锅煮不开的水,唯独稻花香几年前主动放弃除宜昌外的湖北市场,另辟蹊径,在广东、安微、南京、江苏等地区拓展了区域以外的大片市场,扩大了品牌知名度,这不失为一个经典营销案例。但综观中国白酒营销格局,品牌区域化的情况(除少数几个品牌外)是一个总趋势,它有利于中国白酒营销局面的稳定。
     中国白酒应朝着多香文章来源华夏酒报型的方向发展,“一浓香天下”的格局要逐渐打破。
     白酒税务政策的调整,必将为中国白酒产业的发展带来宽松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中,中国白酒人除了做好、做足中国白酒这篇大文章外,还要与时俱进,贴近时代主旋律,不能再让中国白酒处于边缘化的境地。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编辑:田洪涛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
总排行
月排行

—— 融媒体矩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