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市场 > 国家名酒周刊 > 正文
孔可立:“醉”好当如挥毫泼墨时
来源:《国家名酒周刊》  2019-06-04 16:25 作者:陈振翔

初识孔可立老先生还是在数年前的一次书画作品展上,孔先生的一幅《苏东坡·大江东去》作品以“字体典雅、雄强有力”而受到与会专家和市民的喜爱。今年初夏,《华夏酒报》记者再次见到孔先生是在武汉一个陈年老酒鉴定师培训会上。活动期间,先生每每聚餐,与众多老酒界大咖频频碰杯,每次都能饮下二三两。孔可立告诉记者,由于身体原因,不敢喝太多,年轻时候曾被大家称为书法艺术界的“酒仙”。白酒与书法是中国的“国粹”,微醺时挥毫泼墨,笔走龙蛇,一气呵成是最为畅快的事了。

● 写意人生,笔酣墨饱耕砚田

书学曾是一道我国独有的人文景观,中国传统书法是儒学修养的体现,是书家的人格理想、精神境界的心画。

今年71岁的孔可立祖籍山东,世居河南和湖北。1948年出生书香世家,孔子第74代后裔孙,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书法艺术专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专业研究生。现为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北省和武汉市政协委员、武汉大学客座教授、中国收藏家协会书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孔可立幼承家学,习书法,继师月波、黄亮、邓少峰诸人,后受业于欧阳中石。书作出篆入分,结体新奇,气势开张,别有意趣。作品多次入选全国及省、市大型书法展览,在多家专业报刊发表,屡次获得书法比赛大奖,为多处纪念馆、博物馆收藏或被碑刻,1988年3月在武汉市美术馆举办个人书法展。亦擅篆刻,广泛涉猎秦玺汉印、封泥瓦当、碑额钱币等,以刀代笔,沉着酣畅。

孔可立告诉记者,书法艺术把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理念都融聚其中,其涵盖面广,包容性强,绝对不是简简单单的技法修炼,而是一个文化的修炼、人生阅历的修炼。

从少年得志的意气风发到两鬓斑白后虚怀若谷,追求作品的美感和思想纯度,不断挑战书法创作的固有模式,走过了一条否定之否定的艰辛求索之路。其作品旷达飘逸、苍利隽秀、时出天趣。他从事书法篆刻艺术研究与教学40余年。他不仅广搜博采,通碑融帖,而且还取精用宏,师古翻新,与时俱进。他的书法功力深厚,法度严谨,高古典雅,苍利隽秀,动静相生,形神兼备,个性鲜明,独步一蹊。

中央电视台、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为其摄制两集传记片《写意人生——孔可立》,武汉电视台摄制的三集纪录片《翰苑鸿爪——孔可立的书法世界》播出后,受到国内及国际舆论的高度评价。近年来,他先后在中国美术馆、上海朶云轩、香港艺术中心、孔子研究院等机构,以及在新加坡、新西兰等国家和地区举办个人书法作品展33次,在上海交大、湖北美术学院、华中师大等各大院校教学讲座,出版专集22册。

● 醉享生活,楚山鄂水竞风流

1948年出生在广西桂林的孔可立在战火中跟随家人一路南下,经过长途跋涉迁徙,在江城武汉落下了脚,开始新的生活。由于父母都是文化人,都从事文化教育工作,孔可立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背诵经史子集,学习礼仪,并在四岁时开始练习书法,1965年中专毕业,参加工作。

1968年,因为出身的缘故,孔可立被下放到湖北崇阳农村五七干校学习,后来又被分配到市土产公司,身为保守派的他又被下派到公司基层工作,在那个政治洪波的大潮中,经历了命运起落的孔可立,用悬梁刺股的毅力和心境,执着研习书法。

“文革”期间,孔可立虽然经历了一些精神上和身体上的挫折和伤痕,但是有一点从来没有动摇过——学习书法艺术的毅力,不管是什么样的工作环境,什么样的社会压力,什么样的思想状态,对渴望学习的心,对艺术的追求,对书法篆刻这个艺术门类的向往,确实是不可替代的。

1985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教育系书法艺术专业的孔可立在书法领域如虎添翼,初师鲁颜公,后潜心金文、石鼓、小篆、两汉隶分及魏晋六朝摩崖石刻,尤钟情于《毛公鼎》《散氏盘》《石鼓文》《张迁碑》《石门颂》《鲜于璜》《爨宝子》《郑文公》《张猛碑》以及墓志铭。

孔可立告诉记者,作为国粹的中国书法艺术,博大精深,形如高山流水,势如烈火猛兽,薄如雾,细似纱,形态千变万化,给人们的视觉冲击,引发人们去构想,去遐思,去追溯。书法的神奇与美妙是世界上任何文字所不能比拟的,是独一无二的独立学科门类,是人类文明艺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先祖赐予我们的瑰宝,也是炎黄子孙的骄傲。

白酒同样是“国粹”,谈到白酒,作为中国收藏家协会书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孔可立告诉记者,白酒是国粹,在国家政治、经济、商贸和生活中都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他第一次饮酒还是在二三十岁的时候,那时酒是金贵的物品,能喝上一杯都是幸福的。早年喝本地的白酒品牌多一些,上世纪90年代,随着交通和经济的发展,外地名酒进入武汉,当年喝的第一个省外名酒品牌就是五粮液,从此就爱上了浓香型白酒。名酒作为时间的沉淀,价值在不断上升,老酒作为一件收藏品,除了甘醇的回味之外,其艺术价值同样惹人注目。

2015年7月,孔可立的爨宝子碑《苏东坡·大江东去》书法作品被收藏纳入人民大会堂国有资产管理名单,成为第1832号作品,这也是湖北省被纳入该名单的首幅书法作品。

据孔可立介绍,2014年国庆节期间他收到了人民大会堂的邀请,为此他一共创作了三幅书法作品,其中两幅作品为八尺,另一幅就是《苏东坡·大江东去》书法作品。因人民大会堂各个会议厅的大小,八尺的书法作品悬挂起来显得小了些,而这件《苏东坡·大江东去》尺幅一丈二,长3.67米,高1.46米,尺寸比较合适,最终这件作品入选。据悉,进入人民大会堂国有资产管理名单的书画艺术品,用于悬挂、展示在中南海、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等地,因此作为国家资产管理的收藏也和博物馆、美术馆的学术收藏不同,收藏标准和要求更加严格。人民大会堂自1959年启用以来,56年时间里只收藏了1832件书画作品,其中就包括齐白石、傅抱石、钱松喦、关山月等书画名家的作品。

编辑:赵果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
总排行
月排行

—— 融媒体矩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