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深度 > 关注 > 正文
1991,为全国发行聚力蓄势
来源:《华夏酒报》  2019-01-24 11:23 作者:张瑜宸


 

1990年,尽管遇到了市场疲软、资金短缺、原料紧张、效益下降等诸多困难,我国酿酒行业仍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一度陷入低谷的白酒生产,特别是名优白酒的生产开始摆脱困扰,走上产销两旺的良性轨道,其他酒类及饮料的生产经营业也有所好转,日趋稳定。经过一年的发展,《华夏酒报》受到酿酒行业广大干部职工的欢迎。

1990年岁末,国务院确定1991年为全国“质量、品种、效益年”,这三个关键词也贯穿《华夏酒报》1991年全年的报道中。但原先的内部发行已经不能适应《华夏酒报》事业的发展,也限制了《华夏酒报》更好地引导我国酒业发展,更快地促进行业进步。1991年1月3日,烟台市人民政府以【1991】2号文的形式,向山东省新闻出版局发出“关于申请《华夏酒报》国内统一刊号的请示”报告,并将《华夏酒报》的主管单位变更为烟台市人民政府。

产品质量是关键

“产品质量是企业兴衰存亡的关键,必须老老实实地在质量上下真功夫。一个企业如果产品质量上不去,就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1991年1月1日,《华夏酒报》刊发的本报评论员文章《在质量、品种、效益年中显身手》如是表述。

在同期报纸上,《华夏酒报》用一个整版刊登了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于1990年6月检测的浓香型白酒产品质量检测结果,以及同年8月检测的葡萄酒产品和含汽葡萄酒产品质量检测结果。其中,163款浓香型白酒产品中,21款产品部分项目未达标,2款产品主要项目不达标。80款葡萄酒产品达标率为91%,而含汽葡萄酒全部达标。

1月22日出版的《华夏酒报》在头版刊登新闻中称,“全国食品标签检查结果表明,葡萄酒、白酒、茶叶标签合格率低,有关部门提醒消费者购买食品时养成重视标签习惯。”

面对这样的情况,酿酒企业该如何应对,如何提高质量效能?3月12日,本报记者撰写的《酿界向武钢学什么?》一文给出了答案。首先,牢固地树立质量效益意识;其次,建立以质量为中心的经营管理战略和质量为核心的生产经营管理体系;第三,围绕质量不断进行技术开发和技术进步,把质量管理工作落实在实物质量的提高上;第四,创建“质量优先”的企业精神,大力提高职工素质。

这一年,从名酒企到区域酒企,纷纷在提高质量上下了功夫。

6月18日刊登的《严把工艺关 克服老大难 茅台酒质量更上一层楼》中提到,贵州茅台酒厂在1991年解决多年来影响“国酒”质量的“二轮酒掉排”问题,为产品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当年,该厂二轮次酿酒比去年同期同轮次增产64.3%。到4月底,全厂超额6.4%完成原轮次产量计划,并完成了茅台酒主要质量指标“酱香”年计划的56.86%和“窖底”年计划的94.17%。

区域酒企聊城酒厂在提质量上也做足了功课,该酒厂厂长刘之平在6月25日的《华夏酒报》上发表署名文章《“一调”“三上”增强企业活力》指出,在“上质量”一环,酒厂从上到下,层层把关,强化质量检测手段。不仅成立了质量管理领导小组,还牢牢把握质量不达标、产品贮存期不到、灌装不合乎标准的“三不出厂”原则。同时,花费近十万元建立成品检验室、气相色谱仪,严控白酒内在质量。

9月19日,首批“中国驰名商标”产生。茅台牌(酒)、青岛牌(啤酒)、五粮液(酒)、泸州牌(酒)等10枚商标摘取了中国驰名商标的桂冠。可以说1991年,酿酒行业抓质量的效果非常显著。这其中不乏酒企凭借过优的质量,走出国门,远销海外,如安徽伏特加、青岛啤酒、陕西眉县太白酒、汝阳杜康酒等。

酒类品种多元化

1991年2月5日出版的《华夏酒报》在头版发表标题新闻:“轻工部调整酿酒软饮料工业政策,重点发展黄酒、果露酒,适当发展啤酒,严格控制低质高度数白酒生产,今后实行‘高度酒高税率,低度酒低税率’政策。”

该政策一出,便引发了酿酒行业产品结构调整,为保持市场竞争力,众多酒企推陈出新。这些新品在品种上既求新,还考虑当时我国市场的消费特点,涉及到啤酒、葡萄酒、白酒、鸡尾酒以及酒类包装等不同领域。

山东临沂啤酒厂在1991年初推出的新型啤酒——浓啤酒。据1月15日《华夏酒报》相关报道,浓啤酒是介于淡啤酒和黑啤酒之间的新型啤酒,有浓郁的麦芽香却没有黑啤酒的焦苦味,口味丰厚且略带咖啡香味,极适宜于秋冬季节饮用。

2月初,台湾省烟酒公卖局上市冻顶白兰地酒,一炮而红。此款酒综合冻顶(乌龙)茶和白兰地酒新口味,酒精度降为25度后,容易入口。上市不久就已脱销。

5月14日,《华夏葡酒公司研制成功玫瑰酒》一文引发了行业关注。文中提到,中法合资的河北省昌黎县华夏葡萄酿酒公司最近又研制成功玫瑰酒,不仅填补了我国高档葡萄酒产品的一项空白,也使我国成为目前世界上生产这种酒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

9月10日,《张弓酒厂新品开发走新路》中提到,该厂按照消费意向研制成52度张弓酒、48度张弓特曲和50度张弓陈曲酒3个新品。刚问世,一次订货量都在千吨以上。

9月,张裕特种鸡尾酒问世并投放市场,根据《华夏酒报》10月1日刊登的《张裕特种鸡尾酒问世》,该酒采用优质名酒白兰地、红葡萄、薄荷酒、干白葡萄酒精心调制,把国际上流行的鸡尾酒进行了中西合璧。

12月5日上午,轻工业部重点工程——山东南定玻璃厂十万吨瓶罐玻璃生产车间,我国第一只容量为330毫升的小口压吹轻量薄壁啤酒瓶终于问世。经现场测试,瓶壁薄而均匀,瓶重为160克左右,比老式瓶减轻54%,一只大啤酒瓶的原料可以做3个。该产品的问世,是我国日用玻璃罐容器包装的一次飞跃。《华夏酒报》在12月17日对此事进行了相关报道。

企业和行业效益同步提升

在1991“质量、品种、效益年”中,尽管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总体上取得了可喜的发展。以白酒生产为例,全国17家名白酒生产企业中,1991年1月至10月实现的利税突破10亿元,占上年白酒行业(预算内)利税总额的三分之一。这一年,酿酒行业在增加企业效益方面取得了众人瞩目的成绩。

首先是葡萄酒名酒企张裕葡萄酿酒公司在1991年的业绩大幅度提高,4月30日,《张裕葡酒公司首季效益增长》一文中提到,第一季度,该公司完成产量、产值、销售收入和利税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19%、110%、17%、103%。年中的时候,公司业绩已经实现“双过半”。7月23日,《华夏酒报》公布张裕葡萄酿酒公司超额完成上年产量、产值、利税计划,并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42.73%、32.69%和19.6%。11月,《烟台葡酒公司转轨变型》一文中指出,头10个月张裕实现利税2500多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1.17%。

6月4日,《开展“五创”互动出显效 汝阳杜康酒厂超额两倍完成年利润计划 比去年增加近六倍》中提到,到4月底,该厂已实现利润484.9万元,超额2.23倍完成了当年利润计划,比上年全年增加5.92倍。

12月3日《营口啤酒厂利税超千万元》,辽宁营口市啤酒厂不断调整产品结构,加强企业管理,头10个月,实现利税1039.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47.8万元,其中利润增加130.6万元。

不仅很多企业实现了效益提升,整个酿酒行业在1991年也表现十分亮眼。

据《华夏酒报》4月16日报道,1991年糖酒春交会成交额创最高纪录,本次交易会成交总额56.42亿元,比历史最高水平的1988年石家庄全国糖酒会还多2亿多元。

7月16日,《山东酿酒业大面积丰收》一文中提到,1991年首季,白酒、啤酒和葡萄酒的产量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3%、23%和64%。创历史最好水平。9月17日,《华夏酒报》报道《陕西酿酒业呈现好势头》。据统计,山西省仅上半年就生产饮料酒(混合量)11.45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15.6%。其中,白酒(商品量)3.27万吨,啤酒6.39万吨,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9.5%和14%。

编辑:赵鑫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
总排行
月排行

—— 融媒体矩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