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15”各地掀起维权高潮之际,恰逢本年度“两会”召开之时。消费者与企业积极维权的期望与国家保护知识产权相关立法趋势,备受关注。
多名来自酒业的全国人大代表也在此期间建议强化立法,以“天天315”的高压之态打击各种侵权现象,净化酒业环境,形成尊重知识产权、积极创新的行业氛围。
实际上,针对酒业各种侵权乱象,除了依靠更为完善的法律体系加以惩治之外,酒企完善细化渠道、压缩其空间,强化品牌宣传成为重要选项。
“假货”重灾区
相比于其他消费品,名酒俨然已经成为制假售假者肆意侵犯的重灾区,这与名酒类产品巨大的市场需求和较高的定价大有关联。
南京市公安局3月14日召开新闻发布会披露,新近破获一起案值巨大的网络制售假酒案,现场查获并扣押各类假冒白酒11700余瓶。
这起制售假酒案被破获,缘起于一次普通消费:南京市民刘某发现网购的某名牌白酒口感不对,经厂家鉴定为假酒后,引起公安机关重视。最后,经过侦破,南京公安一举摧毁这一制售假酒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21名,现场查获并扣押各类假冒白酒11700余瓶,假冒白酒注册商标42万枚,捣毁假酒制造窝点9处、囤放窝点23处。
据悉,这起案件中,制假售假团伙分工明确,从回收旧酒瓶到生产,从运输、储藏到发货,形成了完整的犯罪链条。
此前,在执法部门的打假行动中,“贵州假茅台”产业链被发现。
在这个产业链中,防伪标志、红丝带、外包装一应俱全,还动辄标着“内供酒”、“特供酒”,几乎可以以假乱真,成本不足200元一瓶转手入千元。
而在重庆警方前不久破获的一起制售假冒名酒案中,现场查获假冒贵州飞天茅台500余瓶,制假工具6套,假冒茅台酒外包装、瓶盖及空瓶千余套,假冒品牌白酒的商标标识3万余套,基酒若干,涉案金额逾千万元。
之所以屡屡被制假售假团伙作为目标侵权,与名酒的市场地位息息相关。有经销商向《华夏酒报》记者表示,目前茅台等名酒市场需求旺盛,很多地方处于卖断货的情况,这就给了售假团伙以可乘之机。
“很多省份,茅台一年的配额只有区区百十来吨,但是市场需求还很大,这样很多以低价酱香型白酒冒充的假茅台就会出现了。”这位经销商表示,名酒的高利润也是犯罪分子追逐的理由。
在目前一瓶茅台零售价动辄接近两千元的情况下,即便犯罪分子付出100元每瓶的成本,也足以获得高额利润,这种暴利水平远超其他类食品,导致铤而走险的逐利者源源不绝。
侵权形式新型化多样化
除直接的制假售假之外,酒业的知识产权侵权行为表现在方方面面,这也导致酒业的知识产权维护日益艰难,创新成本高昂。
“有一些问题是历史原因,也和过去我们普遍存在着的忽视知识产权的习惯有关。”有业界人士表示,中国很多白酒企业缘起于解放初期的工业化改造,在国字头大一统的情况下,往往对包括品牌、商标、专有技术保护等在内的知识产权持漠视态度,为今天的很多争端埋下隐患。
这其中,最为典型、引发争端时间最久的,莫过于中国白酒的老字号“杜康酒”。
因历史传说等多方面原因,曾分别成立陕西杜康、河南杜康等企业。在国营企业占据主导的时代,多达3个“杜康酒厂”一度相安无事。但是在进入市场经济时代后,因商标归属问题,陕西杜康、河南杜康展开了异常旷日持久的法律战。
直到今天,这场争端尚未完全平息,两家企业也找不到更好的解决方法,使得“杜康之争”成为历史遗留问题的典型代表。
如果“杜康之争”是由于历史上不具备品牌保护意识、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而引发的话,那么今天更多的侵权行为,则属于蓄意为之。
“比制假售价更恼火的是擦边球产品,他们会从外观设计、产品名称等多个方面模仿热销产品。”陕西一位经销商表示,当“国花瓷西凤酒”以“国花+国瓷”的独特外观享誉市场后,外观近似度极高的许多擦边球产品就突然出现,堂而皇之地摆上货架迷惑消费者,在其中分一杯羹。
茅台酒同样面对着这样的问题,“飞天茅台”几十年来保持不变的外观,已经被几十乃至数百种酱香型酒类所采用的,这些产品的瓶型和用料只有微小差别,普通消费者很难进行区分。
但这种对于知识产权的侵犯并不容易界定——有法律界人士表示,部分企业对于产品在外观、名称、专有技术方面的知识产权,并未进行逐项注册,这就导致了高仿品类的产生。
在业界看来,这与目前酒类产品创新缺乏、高度同质化的困境有关,也说明酒业对于知识产权的重视度不够。
尊重产权与立法维护并重
解决以上种种侵权行为,首要措施是细化立法,以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对于酒业来说,做精做细渠道,强化管控,挤压假冒伪劣产品的生存空间,同时强化宣传,提高消费者的认知力也是有效手段。
《政府工作报告》在2018年政府工作建议中指出,要以保护产权、维护契约、统一市场、平等交换、公平竞争为基本导向,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各种侵权行为要依法严肃处理,对产权纠纷案件要依法甄别纠正。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实行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
法律界普遍认为,这一提议,意味着我国将进一步加大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洋河酒厂股份有限公司酒体设计中心助理研究员李薇今年两会带来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议案。
李薇表示,希望有关部门加大对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处罚力度,从源头上遏制侵权行为,一旦有侵权行为发生,即处以重罚;尽快建立知识产权信用体系,降低维权成本,构建公平竞争、公平监管的营商环境,鼓励创新创业。
有相同呼声的还有全国人大代表,茅台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习酒公司董事长张德芹,他建议首先要进一步加强立法,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降低入刑标准,明确量刑尺度,提高违法成本。他呼吁,全社会尊重和维护知识创新,从立法和执法角度加大打击造假售假行为,“像打击假人民币、酒驾一样打击造假行为”。
在这些酒业人大代表看来,打击侵权,就是鼓励创新,让行业的违法成本更高,创新氛围更浓。
与此同时,也有业界观点认为,假冒伪劣产品同样需要出售渠道,若酒企不断做精做细渠道,将会对这些假冒伪劣形成挤压,将其逐出市场。
此外,酒类企业应强化对消费者的宣传,让其对正品产生准确认知,也会进一步挤压假冒伪劣酒品的生存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