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初心?
伊力特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热力厂维修车间的一名普通员工王源,26年来,始终坚守着初心,对工作尽职尽责、精益求精,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初心”的真谛。
初心,就是在人生的起点所许下的梦想,是一生渴望抵达的目标。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26年前,王源进入热力厂工作,那时他还是一名输煤工,整日与煤炭和汗水打交道。几个月后,热力厂安装1、2号炉,急需一批会电焊切割的人才。20岁的王源,由于工作认真,勤学好问,被选中协助完成厂区建设任务。那时候的他经常围在老师傅、大专家身边,他喜欢看别人操作,更喜欢自己动手琢磨。随着1、2号炉的安装接近尾声,他的技术水平也一天天增进。
谈起他在短短几个月内,就从输煤“荣升”到维修岗位,他仍是一脸憨厚的笑:“那是刚好赶上了。”
其实,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绝不是他说的“刚好赶上了”那么简单,而是得益于他踏实肯干和喜欢琢磨的个性。
经验是在不断地实践中总结的
刚接受这个工作时,王源吃了不少苦。他说“刚接触切割时,切痕有残缺,不平整是常事。那时候我就想,我一定要多练习。”
很多人都说切割、电焊是“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辛苦活。金属燃烧时产生的强烈紫外线、红外线、烟尘等对人体产生的影响就不说了。冬天外面多冷他们就多冷,夏天的感觉就是,大太阳底下站着,还得放一盆火烤着。
对此,他笑着说:“切割、焊接时,四射的火星在刮风的时候,稍不注意,就顺着脚踝钻进了鞋子里。通常,等我们结束作业脱掉鞋子的时候,脚背早就被灼烧得红肿了。但是,为了防止手抖,避免切痕的不均匀、不平整,再苦、再累也得忍着。”
辛苦总是有回报的。在不断实践下,王源总结了不少经验。现在,他不仅成为了一名优秀的维修人员,还带起了徒弟——2016年8月进入伊力特的大学生何庆疆。说起自己的师父,何庆疆骄傲地说:“我师父是个特别仔细、认真的人,他制做出来的东西既结实又美观。我可得把他的这些技能全学过来。”
坚守初心,对工作精益求精
26年来,在设备维修和材料制作过程中,王源始终把“修旧利废”放在第一位,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对凡是能修复的设备尽量修复,不能修复的就拆了当配件使用。
最近,王源正在赶制一个用在三号炉除氧器上的过滤器。这种过滤器在市面上很容易买到,价格低廉且制作精美,但是为了确保产品质量、保证过滤器与除氧器尺寸相符合,王源还是决定自己动手做。
下料时,他拿着尺子反复比划、测量,嘴里还不停地计算着。他解释道:“我们热力厂十分注重环境保护。如果我不仔细测量数据,做出来的过滤器大小就会有误差,从而造成水体有杂质,污染环境!”
测量完毕,他拿出氧气切割机,小心翼翼地开始切割。最难切割的是钢管。只见他聚精会神地半坐在一截钢管的末端,一手拿着氧气切割机,一手缓缓转动钢管,小心翼翼地打出一个切点。四溅的火星,像火山爆发般不断地奔涌而出后,钢管渐渐出现一丝裂缝。火星越来越多,裂缝越来越大。直到“咚”的一声,钢管彻底切断。钢管温度降低后,他轻轻捡起钢管,用手指不停地抚摸切痕。多次确认钢管无残缺后,才将所有切割完毕的材料整齐归放在一起,等待焊接。
在领导心里,王源爱岗敬业,对工作精益求精,节约了不少成本;在同事眼中,工作上他严格要求,做事雷厉风行;在徒弟看来,他切割、焊接、维修,样样精通,跟着他干踏实。
26年的维修生涯中,他并没有获得过什么荣誉,却始终坚守着初心,做好设备的维护与抢修,成为热力厂设备的“守护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