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深度 > 关注 > 正文
让世界聆听中国的声音
来源:《华夏酒报》  2017-08-30 11:18 作者:
智利当地时间8月22日至24日,2017比利时布鲁塞尔国际烈性酒大奖赛在智利科金博区首府拉塞雷纳市拉开帷幕。来自全球21个国家的77位评委分为11组,对产自48个国家的1150款参赛产品进行了最高水准的评审。

在今年的大赛上,贵州大学明德学院院长,贵州大学酿酒与食品工程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贵州大学食品科学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吴天祥,《华夏酒报》、中国酒业新闻网总编辑韩文友,湖南湘窖酒业有限公司首席调酒师及特邀研究员李文婧,北京红星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坤和泸州老窖百调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方翔,中国沈酒集团副总裁杨磊以及成都百橡环球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周玥等评委及代表参与、观摩了评审。

作为本届大赛的参与者与见证者,在本次大赛结束之际,评委代表感受如何?他们又对中国白酒走向世界有着怎样的思考?

为此,《华夏酒报》、中国酒业新闻网记者于赛后第一时间对5位大赛评委及两位企业代表进行了专访。
 

白酒国际化,创新是关键


吴天祥

贵州大学明德学院院长
贵州大学酿酒与食品工程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贵州大学食品科学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此次参加在智利拉塞雷纳市举办的第十八届比利时布鲁塞尔国际烈性酒大奖赛,我收获很多。

第一,参赛的国家和地区很多,报名参赛送样的品种和风格很多,来自世界各国和地区的评委分布很广。

第二,我们在评审过程中坚持不断地传播中国白酒、贵州白酒的工艺、品质特征和风格特点,世界各国、各地区的评委友好而有趣地主动认识、逐步接受和分享中国白酒和中国文化,是这次大赛的一个亮点。我作为特邀的白酒评委向大部分评委以讲中国白酒故事的方式,介绍和传授中国白酒的种类、工艺特和品质特点,与各国评委分享白酒的品评技巧,在这个过程中,评委之间相互交流,增强了信任,传递了友谊,可以说达到了预期的良好效果。

第三,更加深入认识酒类赛事的规则。大赛在评分规则上明确了评委的结构和层次,这次共有77名国际评委,团队成员中有来自对酒类有一定认知和理性欣赏的酒类消费者,有对酒类酿造工艺有一定了解的各行业的职业人员,有具备一定程度的品评培训经历的群体,有具备职业规范要求的、能胜任独立评判的自由人。

在评分指标设计上,坚守酒的色、香、味、印象等指标。这与中国白酒品评所要求的“色、香、味、格”等评价指标高度相似。这给我们的启发是:做好一瓶酒,一方面要坚守白酒酿造工艺的内涵,另一方面,要创新白酒酒体的色香味感的定位,品质创新的标准和路径以及方法。例如,在酒类品质鉴定团队的组合上,避免过去那种由少数专家按个人喜好而左右某款酒样的科学而公正的评定,我们知道,酒行业的品评专家不可能对每一杯酒样品评误差都能控制在一定科学范围内,而大赛采用团队大量评委独立得到的评分进行数据分析,得出每一酒样的实际成绩,能较全面地反映参评酒样的色、香、味、综合印象等指标,在行业专家、酒类消费者、酒类管理者、社会文化传播人士等群体中得到广泛的、全方位的、科学而理性的评价。

第四,在本次大赛中,各国各地区的评委在评价中国白酒时,能主动请求中国评委与他们分享中国白酒的香型体验、品评体验,认知和认同中国白酒在色、香、味、格的品评要求和技巧,以及评分标准的把握尺度。

第五,参赛酒样的编码科学合理实用。在酒样编码上,进行科学的有序设计,避免同轮次的评比酒样编码号在一桌以上是相同的酒样分布,避免了有些评委讨论酒样的品评和左右酒样的评分。

第六,白酒企业要加强技术创新,积极触合白酒的国际化战略。中国白酒工艺独特、风格独特、消费独特,但仍归属于蒸馏酒这个烈性酒大类。中国白酒如何在国际化方面启好步,我认为白酒企业的观念创新和技术创新是关键,坚守白酒纯粮酿造、固态发酵、长期陈酿、精心勾兑的传统酿造技术是基础,创新制酒理念,学习伏特加、郎姆酒、龙舌兰、CaChaCa(卡莎莎)等烈性酒的创新制酒理念,科学设计酒体,研发既适合净饮方式的42度白酒,又适用于调制年轻人接受的鸡尾酒的酒基。在品牌推广上,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做好白酒的品鉴体验,通过白酒鸡尾酒共享、体验的方式,讲好中国白酒中国共享和全球共享的故事,让全球酒类消费者以其认识和接受的饮用方式、渠道来消费白酒,并使之成为一种生活习惯。
 

谁先国际化,谁就是最大赢家

韩文友

《华夏酒报》、中国酒业新闻网总编辑
 

从墨西哥到智利,从相识到合作,从表相到感知……让我这个媒体人,走了不少捷径,对布鲁塞尔国际酒类大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大赛期间,通过与组委会卜杜安·哈佛主席及许多评委的交流,探索了中国酒业的国际化问题。

挖掘信息

为酒企提供更多资讯

本届大赛,聚集了来自全球逾40多个国家的样品酒1000多种,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7位评委组成了专业、权威的评委团。作为现场评委,在评品中深切感受到,这个世界级盛会的酒业大赛,它不仅见证了国际酒业的发展历程,更重要的是,它搭建了国际酒业彼此交流的平台。

我和吴天祥、方翔、张坤、李文婧等中国评委注重聆听世界酒业的声音,找到自身的差距,为中国酒业走向国际积累经验,并通过媒体传播,为酒企提供可行的国际化建议。

可以说,世界酒业信息的汇集,是大赛的一大亮点。大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专业媒体及举办地的主流媒体。《华夏酒报》作为中国唯一公开发行的酒类行业报纸,现场采集了大量信息,通过加工、分析,为酒企国际化发展提供更有价值的专业资讯。

创新研发

生产国际化标准产品

国际化,并非是通过一次评比,组织一个论坛,举办一场推介,而是通过以上活动,将产品在异国他乡落地生根。

尤其重要的是,要研发出适合国际口味的产品,这比获奖本身重要得多。产品要适合国际口味,要适合国际化标准,在香气和口感的酒体设计上,充分彰显该酒既适用于鸡尾鸡的方式,又要适合大众净饮的个性化需求。

大赛期间,北京红星股份有限公司以此为平台,将他们以古老的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为创作理念,专门研究开发的适合国际口感的500ml、42%V0L的红星女娲酒带到智利现场推介,一方面向世界展示中国历史悠久的酿酒文化和中国人民的不懈努力,另一方面传达红星人要填补中国白酒全球市场空白的决心。通过品鉴,红星女娲酒赢得了大赛评委的赞许和肯定,为真正国际化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勇于探索

进行多渠道多元化助推

酒业要走出国门,要有国际思维、国际视野、国际标准。在国际化进程中,不仅是产品工艺,而应全方位地适合国际化。比如包装设计、营销手段、推广方式以及中国文化等,缺一不可。通过一系列的创新,才能够真正走向世界。

大赛第二天进入“中国时间”。中国乌海葡萄酒和中国白酒推广专场会同时上演。乌海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冀晓青,用乌海特产“扇子”当作“邀请函”,向全世界发出邀请,建立国际沙漠产区葡萄酒阵营与国际沙漠葡萄酒生态平台。同时,现场展出了多幅“乌海沙漠葡萄酒与乌海大美风情”的艺术摄影作品。乌海政府牵头,用特产、画面等精心包装设计的这种葡萄酒营销推广方式,为来自世界各地的大赛评委及智利人士,留下了深刻印象。

锐意进取

融入国际酒业是必然

中国白酒走向世界,是必然趋势。谁能把握住机会,谁就会成为赢家。

首先,要文化先行,作为酒类行业主流媒体,华夏酒报/中国酒业新闻网已在北京国际酒类交易所协助下,真正地与国际接轨,与布鲁塞尔国际酒类大赛组委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华夏酒报/中国酒业新闻网已成立国际部,组建国际合作团队,通过英文、法文,向世界传播和渗透酒文化。同时,将所在国的饮食和民俗“引”进来,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让产品一落地,就能够打开市场。

近日,在智利《南美侨报》上刊发了一篇题为《智利葡萄酒盯住中国百姓餐桌》的文章,文中写道:2016年智利向中国出口的葡萄酒总额达1.9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3.4亿元),中国取代美国成为智利葡萄酒出口的最大市场。不难看出,这是智利人盯住中国人餐桌的结果。从中,我们应受到很多启发。

2017年11月9日,中国千商大会·博鳌酒业峰会期间,我们除举办布鲁塞尔国际酒类大赛中国区颁奖典礼和获奖产品展外,还将举办中国酒业国际化论坛,届时将有来自十多个国家的知名酒企,传经送宝,为中国酒业国际化带来一场思想盛宴。要走向国际化,您不去聆听,一定会遗憾。

中国酒业国际化,指日可待!谁先国际化,谁必定会成为践行“一带一路”的最大赢家!
 

白酒国际化在于坚持和沟通

李文婧

湖南湘窖酒业有限公司首席调酒师、特邀研究员

中国白酒有自己的特色和文化底蕴,重点就在于我们如何坚持自己的特点和传统,如何让国际友人学会欣赏白酒独特的魅力。就好比“皮斯科”,从白兰地里“独立”出来了,坚持了自己的文化传统,逐渐树立了自己的国家“名片”,让大家都记住了智利的“皮斯科”。

布鲁塞尔国际烈性酒大赛是一个很好的国际平台,通过这个平台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开始了解白酒,接受白酒。但是,相比葡萄酒有专门的侍酒师系统,烈性洋酒有庞大的鸡尾酒文化做载体,白酒不论是知识的系统宣传,还是独特载体的传播性,仍然需要我们的不断努力。
 

传承与创新是全世界烈酒共同的话题

方翔

泸州老窖百调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在美丽的智利海边小城La Serena,2017布鲁塞尔烈酒大赛在紧张而愉快的气氛中落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评委们依依惜别。3天时间感受颇多。

大赛的组织和专业性令人佩服,世界各地评委的专业交流让我们受益匪浅,智利朋友们的热情让我们流连忘返。

这几天的评酒生活给了中国白酒很多启示,也更加坚定了我们对中国白酒未来的信心!对于中国白酒的国际化、年轻化,有几点感受非常深刻。

鸡尾酒是中国白酒国际化

年轻化的正确姿势

我抵达La Serena的第一天,卜杜安主席邀请我在一海边餐厅吃饭,一款Pisco saour鸡尾酒开启了我们愉快的旅程。Pisco是智利本地的葡萄蒸馏酒类,相当于法国的白兰地。而这款口感甘甜冰爽的鸡尾酒几乎是智利所有餐厅和酒吧的标准款,它让第一次饮用Pisco的人一下就产生了好感。比赛前,Pisco协会作为欢迎单位做了专场产品推荐会,所有品牌几乎都在以鸡尾酒的形式介绍自己的产品。亲切感和维和感让人觉得这个品类亲切而愉快。

当然,除此以外,我们所熟悉的伏特加、墨西哥烈酒、金酒、朗姆,包括威士忌等都是以鸡尾酒的形式,针对饮用场景设计配方、推广产品。

当然,这也是世界各国年轻人饮用白色烈酒的主要方式。

席间和很多专家评委讨论,他们中很多人也都尝试过用中国白酒调制鸡尾酒,甚至一位英国的评委正在筹划写一本中国白酒鸡尾酒的书!

中国的白酒企业在传承的基础上,应该加紧研发适合调制鸡尾酒的基酒以及便于消费者传播普及的配方。

多数西方人对白酒净饮都表示压力山大,但用中国白酒调制鸡尾酒将是全世界都觉得很COOL的事情!

橡木桶白酒的诞生

将是中国白酒划时代的进化

现在几乎所有的烈酒都把进入橡木桶陈酿作为提升产品品质和风味优化的必要方式。我们所熟悉的干邑、白兰地、威士忌,都是典型的棕色烈酒,从国际市场看,棕色烈酒的品类地位总体上高于白色烈酒。它意味着陈酿、年份、珍贵、品味以及橡木桶赋予的多层次香味。橡木桶在世界烈酒圈的使用早已经有千年的历史,更重要的是已经有严格的法定标准。这次大赛出现了两三款不同工艺和层次的橡木桶白酒,虽然个别明显是新型白酒加橡木片浸泡,但这一创新品类迅速吸引了国际评委的眼球。

我从事橡木桶白酒的研发多年,许多国内、国际的专家都曾参与到这个项目中来。优质的中国白酒,其固态发酵本身不同于世界烈酒,陈酿以前工艺复杂,窖香、粮香是重要品鉴指标,如果通过橡木桶陈酿赋予其花香、果香、烘烤香味会使产品变得更加舒适美好。

当然,这种橡木陈酿赋予的香味正是引起西方评委和消费者共鸣的地方。相信这几款产品都能获得奖牌。

这次大赛上做主题推广的“卡莎莎”是来自巴西的一个品类,30年前是以甘蔗为原料蒸馏的白色烈酒,属于低端朗姆酒,但之后进入橡木桶陈酿,这些年经过不断创新改善,不仅使用标准法国或美国桶,其巴西本地20多种木桶也列入其法定可以陈酿的木头。产品的创新改变了它原来的奴隶酒形象,赋予它新的定位和品质纬度。

本身有着优秀传承和顶级品质的传统中国白酒,与世界橡木桶陈酿技艺的融合一定会打造出全球认可的顶级烈酒产品。

传承与创新是全世界烈酒共同的话题

这次大赛中我们发现,世界各地的烈酒也都在不断创新,推出了好多创新的产品。新的口感、新的蒸馏技艺、新的陈酿方式、新的混调方式。

同桌的组长威廉是个资深评委了,他提醒我们,评分的时候要注意传承和创新的平衡,这点我非常认同。

创新不是空穴来风,还是要尊重市场、顺应需求、秉承法则的。

比如,我们品酒过程中,有几款朗姆酒创新大胆,但已经找不到半点朗姆的痕迹了,这样的产品往往得分不高。但创新也是必须的,坚持和鼓励创新我们才能看到、喝到优秀的作品。

中国白酒千年的传承至今,其实也在不断创新,只是中国企业可以再大胆一点、开放一点,既然是要国际化,就应该尊重国际的消费者和国际化的饮酒习惯;既然是要年轻化,就应该不断创新,酿造符合他们饮用场景的产品。

在这次大赛中,评委们对中国白酒的讨论和话题最多,大家都对我们中国白酒印象深刻,给了我们很多好的建议,也对中国市场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敬畏。

比赛评分的间隙、party交流中、旅途行车中,评委们高喊着“baijiu!baijiu!”、“干杯!干杯!”

我们拥抱、握手,惜惜相别!明年保加利亚见!相信一定会有更多优秀的中国白酒作品呈现并获得金奖!
 

交流发现商机,沟通产生创意

张坤

北京红星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国际烈酒大赛这个平台,除了会选出各种获奖产品,数日的品评还强化了评委们对各种酒的认识,可贵的是在交流中,评委们心态开放,教学互长。

同时,组委会精心安排了Pisco,CACHACA、中国白酒等酒种的专业介绍和交流。来自世界各国的评委热情而且饶有兴趣地聆听我们的介绍,而中国白酒走向国际也将是我们红星的发展方向!

市场是不以我们为主导的,谁先引领,谁就占得商机!

一位来自希腊的老太太和我们交流说:“我们之前也不了解中国白酒,但是经过几轮的品鉴以后,发现自己已经爱上他了!”我想我们在接受洋酒的时候,又何尝不是有过这样的经历呢?最让我感动的是,所有老外在和我们碰杯的时候,都会说一句“干杯”,因为他们开始了解并逐渐接受白酒。经过多年的积累,红星有好的产品可以拿出来和这些国际友人分享!在增加了解的前提下,今后会更加助力于中国白酒走向世界。

这次还获得了一次宝贵的推介会机会,和公司领导一起把我们精心准备的红星女娲酒拿出来,我作为引领者把她介绍给大家,看到老外们兴高采烈地把我们为他们准备的礼品都打开来喝了,并竖起大拇指的时候,这才是我们想要的!这一晚红星闪耀智利,女娲点亮世界。中国白酒走向世界的时候,就是让这些金发碧眼的国际友人们发自内心地爱上我们的产品!
 

把好喝的中国白酒送给全世界

杨磊

中国沈酒集团副总裁

从中国到智利,从品评到交流,外国人眼中的中国白酒依然神秘。曾经在国内听过无数次报告,先是各种香型的比较,后是各种产品的比较,国内白酒就喜欢论资排辈,什么东西非要弄出个排行榜出来不可。然而,布鲁塞尔国际烈酒大赛,不走中国寻常路,好不好喝不是自己在那里独立标榜,谁的香型能独占鳌头,市场是检验产品质量的唯一标准。

大赛进行中,我始终在想,我们是中国白酒中的小字辈,香型和品牌中的比较我们没有较多的发言权,但是中国沈酒的路线必须明确。我们有很多专家资源,有很多品牌故事,有很多产品亮点,但是,我们所想展现的,应该给消费者更多好喝的酒。

中国白酒,老外们说起来都竖起大拇指,一个法国评委在比赛中对茅台大加赞赏,评委组长问我,你对结果有什么看法?我很骄傲地告诉他,中国白酒没有好与坏,像品评的前一组花果酒一样,你们不用征求我的意见,中国白酒凡是能到这里来参赛的,一定都是拿出了自己真本事的白酒,因为饮酒的心情和酿造的工艺不同以及喝酒所配的食物不同,都会有各种不同的感觉,只要你们觉得好就行,我的意见不重要。

我觉得中国白酒就应该以这种胸怀来放眼世界,研究好消费者,而不是各自占据山头的展现方式。白酒的香型交给专业的人去研究,把好喝的白酒送给世界,这就是我们该做的。
 

让门外汉爱上烈酒


周玥
成都百橡环球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

第一次有机会参加这样一次世界顶级的烈酒大赛,能够跟着五位中国专家以及世界各国烈酒专家学习品鉴各品类的世界烈酒,真的是非常荣幸。

大赛的三天,评委们专业认真,比赛现场气氛紧张又愉悦。跟这些大师们在一起,从学习观色,闻香,品味,到试着感受酒体的平衡感与和谐度,每一个动作都是在了解该酒的产地、气候、阳光、土壤,以及当地的人文历史与生活风俗。这时,我才明白,大师们对酒的尊重和热爱源于他们对世界历史文明的尊重和热爱。

在这样的酒与文化的盛宴氛围中,任何一个门外汉也会不知不觉地爱上烈酒的。


编辑:王玉秋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
总排行
月排行

—— 融媒体矩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