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市场 > 白酒 > 正文
贵州茅台帮扶“北京茅台”,为了友谊,还是另有深意?
来源:云酒头条  2017-04-07 11:21 作者:
清明节小长假刚过,贵州茅台的一个举动或将改变已经稳定几十年的白酒格局。

原来,茅台集团在假前刚刚召开帮扶华都酒厂座谈会,宣布将对华都酒厂进行帮扶。看起来很普通的一次酒业企业之间的技术合作,而且也并未得到茅台官方“浓墨重彩”的宣传,为什么说或将改变白酒格局?

这不得不提帮扶对象的特殊性:华都酒厂正是曾与红星、牛栏山二锅头驰名的“北京茅台”,此外华都酒厂目前的东家北京糖业烟酒集团,另外一个身份是茅台大商。在茅台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李保芳年初推动与郎酒、国台“会师二郎,饮马赤水”共同做大酱香和推动厂商深度合作的背景下,茅台扶植“北京茅台”华都酒业,显然或暗藏深意。

茅台帮扶的“北京茅台”如此重要!进军雄安新区前奏?

从计划经济年代,茅台已经承担在全国酱香型白酒技术交流的指导工作,但华都酒业显然并不是“普通”的帮扶对象。

华都酒业源自1976年北京市提出的“八大名酒进北京”项目,经酒厂技术人员到茅台酒厂学习酱香型白酒酿造工艺后生产酱香型燕岭春酒、华都酒,填补了当时北京没有中、高档白酒的空白,被誉为“北方小茅台”,也被称为“北京茅台”。但由于此后错失市场发展良机,华都酒业市场萎缩,最终被北京糖业烟酒集团收入囊中。

对于此次帮扶华都酒业,双方都比较重视:茅台集团总工程师王莉、茅台酒股份公司副总经理万波,北京糖业烟酒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华都酒厂董事长王晖等《茅台帮扶华都计划书》的相关内容进行探讨。

从具体帮扶措施来看,此次茅台帮扶华都酒厂从2017年开始为期三年,时间为每年的3月至11月,帮扶内容包括酱香型白酒制酒生产工艺技术指导、酱香型白酒原辅料验收指导、酱香型白酒勾兑技术指导、酱香型白酒生产化验检测等。帮扶形式包括华都酒厂人员在茅台交流学习,通过现场操作培训、工艺理论培训、“一对一”结对交流等深入了解茅台酒生产工艺;茅台技术专家定期或不定期的到华都酒厂开展技术指导;通过一些活动的开展,助力华都酱香酒文化传承发扬。

这意味着,华都酒业将继续把“茅台工艺、茅台品质”的酱香型白酒在北京市场传承发扬。对于此次活动的初衷,《国酒茅台广播电视台》亦表述为:“为更好地培育中国酱香酒酒文化,发扬光大酱香酒工艺”。

值得一提的是,相比五粮液、洋河近年来频频的进行并购,茅台的“并购战车”依然未能发动,基于华都酒业良好的区位优势,以及茅台在全国范围探索与经销商的深度合作,在“千年大计”雄安新区到来之际,并不能排除茅台未来与华都酒业深层次合作,甚至并购的可能性。毕竟在北京有如此贴近茅台酒,又具有一定实力的酒厂,并不多见,何况华都酒业手中还握着一张地标性“天门安”商标。

帮扶“异地茅台”组建“茅台系”,茅台野心这么大!

帮扶“北京茅台”的背后,或是茅台壮大“异地茅台”,把分散的“点”连成一张“大网”,组建“茅台系”,推动“茅台酒”超香型存在,单独成为一个“品类”的动作。

在很多人看来,茅台帮扶华都酒业多限于技术交流层面,对于茅台来讲,至多从一定程度上推动酱香型白酒的市场占有率,然而忽略的一个事实就是“北京茅台”的身份,同时推广的还有“茅台”这一品牌概念,即使茅台酒在中国市场已经“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XX茅台”在全国的生根发芽,对于包括茅台系列酒在内的茅台各类酒来讲,都是一个市场铺垫之举。

显然“北京茅台”并不是个例。提起异地茅台,很多人首先想起的是“珍酒”。实际上,在历史上国家推动“茅台异地生产”以及酒企之间技术交流频繁的大背景下,酱香型白酒在全国开花结果:“北京茅台”华都酒、“北方小茅台”迎春酒、“小茅台”珍酒、“塞外茅台”宁城老窖、“湖南茅台”武陵酒,“北派酱香”云门酒、醉八仙酒、古贝春酒等等风起云涌。

这些可以被称为“XX茅台”的优质酱香型白酒,虽然分布在各个省市,并且因气候原因在风味上与茅台酒存在差异,行业内的知名度也远不如茅台,但是一个个散落在具体市场的品牌,是茅台在推广酱香型白酒,以及“茅台系列酒”时完全不具备的优势:一旦这些分散的“点”连接起来,就是茅台酒一张“大网”,足以覆盖大多数白酒市场,“茅台概念”似乎有一夜之间铺满大江南北的态势。

相比之下,茅台镇的众多中小酒厂在地缘、品牌优势上,更加接近茅台酒,但由于其市场、产品、规模的限制,虽然对于拓展“茅台产区”具有重要作用,但对于“茅台”品牌美誉度和市场占有率的影响要弱的多。

做大酱香型白酒对茅台很重要!

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或者事实就是:当前浓香型白酒占据市场主流,酱香型白酒仅占约5%,酱香型白酒市场推广还需要一个时间过程,茅台通过与“北京茅台”的联手,将利用华都酒业和北京糖业烟酒集团在北京周边的渠道优势,扩大酱香型白酒的市场份额。对于茅台来讲,显然“帮别人就是帮自己”。

很多人对于“香型”并不以为然,很直接的“反面”案例就是“凤香型”西凤酒和“特香型”四特酒,只有企业个体甚至极少数企业生产,大大影响了本香型白酒的市场接受度。以西凤酒为例,其在计划经济时代也曾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生产凤香型白酒的企业不在少数,但在市场发展中,生产的企业越来越少,也影响了西凤酒自身的发展。

同样一个可类比的案例就是啤酒。啤酒早在1860年左右即进入中国,但与传统中国酒极大的差异,其一度被中国人称为“马尿”,而拒绝饮用,只在外国人中较为流行。直至1942年北京第一家啤酒厂诞生,但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讲,啤酒依然是个新鲜事物,没有喝啤酒额习惯,认为啤酒有中药味,品不出啤酒特有的苦香味道,直到六十年代,北京人才对啤酒有了较大的态度改观,啤酒也才进入大发展的时期。

与啤酒类似,酱香型白酒的一个很明显的特征就是除了在产地具有广泛的消费基础,“拥趸”是其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即行业人士所说的“喝惯了酱香酒就会喜欢上酱香”。对于大多数年轻消费者,或者新饮酒的人来向,53度的酱香型白酒度数过高,而且其明显的“香、味、格”让其接受程度远低于浓香型、清香型,甚至目前市场很火的“绵柔”等产品。

在这一背景下,考虑到“千亿茅台”的远大目标。距离2020年实现1000亿,只有3年的时间,而2017年茅台集团的发展目标为700亿,这也意味着未来三年要跨越3个台阶,茅台酒有限的产能并不足以独力支撑这一目标的实现,即使考虑跨业经营的支持,也并不容易,因此茅台酱香系列酒被茅台视为“第二增长极”,但酱香型白酒稳定的市场份额显然不利于其快速扩大市场规模。

实际上,茅台对于做大酱香型白酒市场一直有很强的期许。这一点对于行业人士来讲已经是共识。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事件就是,2017年1月,茅台、习酒、国台、郎酒在赤水河畔的郎酒集团举行了一场新春恳谈,达成企业之间建立固定交流制度的初步想法。在很多人看来,在李保芳的推动下,“这次看似邻居串门的拜访,有可能催生中国白酒行业一个品牌联盟体——酱酒企业抱团合作,一致对‘外’,做大规模。”

与此同时,作为茅台酱香系列酒对于壮大酱香型白酒市场空间也早有预期。日前,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贵州茅台酱香酒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李明灿在茅台酱香系列酒营销顾问团第一次会议上特别强调:“酱香型白酒销量目前只占全行业的5%,占比仍非常小,如果提高到10%,市场蕴藏巨大机遇。只要坚持精耕细作,未来三五年,茅台酱香系列酒市场会是一片蓝海,对于经销商来讲也是一个巨大商机。”

2017年茅台酱香系列酒的增长目标是43亿,如果按照李明灿的预期,酱香型白酒市场份额提高10%,那么即使按照同比例推算,未来茅台酱香系列酒实现100亿也并不是难题,“第二极”的作用得到体现。

编辑:张瑜宸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
总排行
月排行

—— 融媒体矩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