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文化 > 收藏 > 正文
围屋酒器客家印记
来源:《华夏酒报》  2016-07-08 09:18 作者:王海


 

黄酒是由中国人发明的,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三个酒种之一,也是中国独有的酒种,中国人酿造黄酒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

客家源黄酒,又叫糯米酒、客家娘酒,在《物学琼林》中有记载,是客家古文化和酒文化相结合的精华,是南迁的客家人,为了适应南方炎热、潮湿的气候环境,选用优质糯米、黑糯米、红米、山泉水、甜酒饼为原料,用传统工艺古法酿制而成。客家源黄酒有舒筋活血、驱湿散淤、养颜健身、恢复元气等功能,被誉为“中国客家历史文化名酒”,和围屋土楼、大襟衫、客家话、客家菜、客家山歌一起并称为客家文化的六大遗产。说到此,不能不说一下南迁客家人的来历。

客家人原是中原一带的汉民,相传在两晋至唐宋时期,由于中原的征战不断,黄河流域的一部分汉人为了避免战乱、饥荒等原因,被迫背井离乡,历经五次大迁移,辗转万里,来到现江西、福建及广东北部。由于平坦地区已有人居住,只好迁于山区或丘陵地带,故有“逢山必有客、无客不住山”之说。当地官员为这些移民登记户籍时,为有别于当地原有居民,立为“客籍”,被称之为“客家”,此为客家人称谓的由来。

客家人在背井离乡、流离失所的过程中,都有深切的体会:不论是长途跋涉的过程中,还是新到一处居地,许多困难都得依靠自己人团结互助、同心协力去解决,共渡难关。同时,由于客家人大多居住的是偏僻的山区或深山密林之中,为了防豺狼虎豹、盗贼骚扰,加上惧怕当地人的侵袭,为了一致对外,他们不得不聚族而居、建造有防御功能城堡式住宅,这样就形成了客家民居独特的建筑形式——客家土楼。

客家土楼也称客家土围楼、圆形围屋,是中国客家文化中一种纵贯古今的结晶,是落后生产力和高度文明两者奇特的混合。客家土楼其中以圆形的最引人注目,当地人称之为围屋。主要建筑材料是黄土和杉土,就地取材,造价便宜,其墙体厚达1.5米左右,热天可以防止酷暑进入,冷天可以隔绝冽风侵袭,楼内形成一个夏凉冬暖的小气候。客家土楼,特别是圆形围屋的坚固性最好,墙中每10cm厚层布满竹板式木条作墙盘,起到相互拿力的作用,圆筒状结构能极均匀地传递各类荷载,同时外墙底部最厚,往上渐薄并略微内倾,形成极佳的预应力向心状态,在一般的地震作用或地基不均匀下陷情况下,土楼整体不会发生破坏性变形。恶劣的生存环境也迫使客家人极其重视防御,客家土楼1.5米左右的厚墙是最突出的防御性特征,以常见的4层土楼为例,底层和二层均不辟外窗,三层开一条窄缝,它主要是防御外敌入侵的瞭望孔、射击孔,四层开有小方窗,便于用土枪、土炮、弓箭等武器抗击来犯之敌,这些全部出于防御要求。

客家土楼属于集体性建筑,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其造型大,无论从远处还是走到跟前,土楼都以其庞大的单体式建筑令人震惊,其体积之大,堪称民居之最。围屋规模大,结构复杂,布局讲究,其中不仅有卧室、澡堂、书房、厨房,而且还有一个四层高的楼阁。土楼内水井、粮仓、畜圈等所需生活设施一应俱全,土楼使客家人获得了足够的安全保障。他们将住宅建造成一座易守难攻的设防城堡。土楼这种民居建筑方式体现了客家人聚族而居的民俗风情,同一个祖先的子孙们在一幢土楼里形成一个独立的社会,共存共荣,共亡共辱,所以御外凝内大概是土楼最恰当的归纳。

河源客家民居土楼建筑的风格和形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变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是围屋。围屋与其它客家土楼一样,自始自终、由表及里都凝聚着客民第所留存的中原汉民族某些价值观念,以及客家人在南迁过程中为适应和开拓新的生活环境所创造的一些文化因素。

围屋一般以一个圆心出发,依不同的半径,一层层向外展开。其最中心处为家族祠院,向外依次为祖堂,围廊,最外一环住人。其内部有上、中、下三堂沿中心轴线纵深排列的三堂制,一般下堂为出入口,放在最前边;中堂居于中心,是家族聚会、迎宾待客的地方;上堂居于最里边,是供奉祖先牌位的地方。在建筑上都有其共同特点:以南北子午线为中轴,东西两边对称,前低后高,主次分明,坐落有序,布局规整,以屋前的池塘和正堂后的“围龙”组合成一个整体,里面以厅堂、天井为中心设立几十个或上百个生活单元,适合几十个人、一百多人或数百人同居一屋,讲究的还设有书房和练武厅,令人叹为观止。除了结构上的独特外,土楼内部窗台、门廊、檐角等也极尽华丽精巧,实为中国民居建筑中的奇葩。

围屋一般建在依山傍水的山坡或山丘下,之间相距数百或数十米,有的则坐落于山丘与耕地交接的坡地上,背山面田,前低后高,有利于排水和通风透光。它有着奇特结构和合理布局,既有古代宫廷的神韵,又蕴含着浓厚的文化底蕴。从一个围屋的规模也可看出某姓家族的人丁兴衰,尽管围屋规模大小不同,但围屋的基本设施却都“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客家围屋的独特艺术性主要体现在整体造型上,从高处看,像地下冒出来的“蘑菇”,又如同自天而降的“飞碟”,也难免在冷战时期,它曾被西方国家认为是我国的核反应堆。围屋圆的外形与天穹呼应,崇山峻岭之间,本色的黄土墙与大地紧密连接,它以浑然一体的纯粹形态出现,正如茫茫大漠中的埃及金字塔那样,极具纪念观赏性。

我收藏的这款客家源黄酒,以其独特的围屋形制酒器的包装,与浓厚的客家酒文化结合起来。酒瓶高20厘米,底部直径18厘米,容量4.6升,酒瓶外侧一圈做成条石状,底部二层无窗,3、4层均匀、对称,象征性开有6个小窗,正面底部象征性开有入口大门,大门上部以酱油色、浮雕字“客家源”三字,酒瓶背面底部有浮雕“毛主席万岁”五字,向人展示了围屋土楼的沧桑。

如今客家围屋可以说是客家文化的载体,优美的屋脊线、朴素的外观以及精致的装饰都展现出客家人的智慧,看惯了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再看看古色古香的客家围屋民居,不仅是一种美好的享受,同时又增长了历史知识。即使没有机会去现场观赏客家围屋,看看这款客家源黄酒,也会有近距离的认识,不能不说是另一种感受。

(作者系中外酒器文化协会副主席,江苏省酒文化联谊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江苏省收藏家协会酒茶艺文化收藏委员会副秘书长,九州华棠酒器文化博物馆执行馆长。)

编辑:王丹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
总排行
月排行

—— 融媒体矩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