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深度 > 评论 > 正文
如何保持使命与利益平衡?一杯啤酒引发的思考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016-07-05 18:34 作者:顾远
如果让一个人说出比利时历史上的三个名人,估计大多数人想上半天还不一定说得出一二。但如果这个人喜欢喝精酿啤酒,让他说出几款比利时啤酒的名字,那绝对是脱口而出的事情。前不久我在欧洲游历,作为一个精酿啤酒的重度爱好者,在比利时的几天里,匆匆路过布鲁塞尔、安特卫普这些著名的大城市,直奔偏远乡村,给自己安排了一次“啤酒之旅”。

在这趟旅程中,我不仅遍尝了那些最优秀的比利时啤酒,还发现其实社会企业可以从这些酿酒商中,特别是从酿造比利时啤酒巅峰之作的Trappist修道院那里学习到很多东西。

这可不是我在微醺时的任意发挥。我们且看看Trappist修道院啤酒是怎么一回事。说起来可能会让很多人惊讶,修道院本是侍奉上帝安心读经的清修之地,怎么会跟啤酒沾上关系?殊不知,修道院酿造啤酒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估计在一千年以上。原因有两个:一方面,长期以来,修士们把啤酒当做清洁饮用水和营养的来源;另一方面,啤酒也可以对外销售,贴补日常所需,让修道院实现自给自足。

修士中有一支苦修派被称作Trappist教派,他们酿造着世界上最顶尖的啤酒。1997年,比利时、荷兰和德国的几家Trappist修道院为了避免“Trappist”这个名称被滥用,成立了“国际Trappist协会(ITA)”。ITA有自己的专属标志,只有符合协会生产规范的产品才能使用它。

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一共只有11家酿酒厂可以在自己的产品上标明是经过认证的Trappist啤酒。它们全都严格遵守协会规定的如下三个标准:一、这些啤酒必须在Trappist修道院的院墙内酿造,要么是修士们亲自酿的,要么是由修士们监督酿造;二、酿酒业务在修道院内必须处于附属地位,必须不违背修士们应有的生活方式;三、酿酒不得成为该修道院一项营利性的业务,收入只能用于修士们的生活起居和修道院的维护,如有盈余必须捐赠给慈善事业。

这样的标准听起来是不是很有点社会企业的味道。虽然围绕社会企业的定义问题有经久不息的争论,但是有几条基本原则还是得到了公认:社会企业的使命必须是为了解决某个社会问题,而不是追逐利润;社会企业必须有可持续的业务模式;社会企业的收入来源必须有一定比例来自于市场交易。比照这几条原则,这些酿造Trappist啤酒的修道院算得上是货真价实的社会企业了。

如果要问我这几天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我的第一反应会是:啤酒好喝。

Trappist修道院啤酒风靡世界的首要原因是因为啤酒本身的品质,而不是宗教信仰或者任何悲情与爱心的故事。而现在很多社会企业无力推出有品质的产品,只寄希望于用情怀、故事去打动人。这样做或许可以一时“得逞”,但难以持久地赢得消费者,最终只会让人们对那些情怀和故事敬而远之。但是一些社会企业却往往对这样的结果愤愤不平,认为自己做的是好事,别人就必须理所应当地支持自己。

好的产品不仅是产品本身要好,还包括围绕产品的方方面面都能做得好。比利时有六家Trappist修道院生产经过认证的修道院啤酒,每一家都为自己的啤酒设计了专属的杯子。每一种杯子都经过反复测试,最匹配某一款啤酒的香型、外观和口味,赋予啤酒独特的气质。Orval是六家修道院中的一家,他们授予全球300多个咖啡馆、酒吧、餐厅“Orval大使”的称号,这些“大使”们都认同并遵守Orval啤酒饮用的规范,也熟知Orval的历史和文化,乐于向消费者传播。当然,大使们愿意被认证为大使,前提还得是Orval的啤酒的确广受欢迎。

这样的理念和做法在商业领域近乎常识,但在社会企业领域,很多社会企业还是只关注产品本身,缺乏设计、缺乏美感、缺少文化的内涵,因而即便是好的产品,也往往行之不远。行文至此,我想起了家里那两瓶摆了很久的“公平贸易”蜂蜜。也许蜂蜜真的不错,但是包装是不是可以更有特色一些,是不是可以附带一些介绍,帮助消费者知道这款蜂蜜搭配什么食物最好?

产品如此之好,这些Trappist修道院“使命优先”的特质也就体现得更加突出。修道院的首要使命是修士们的清修和帮助有需要的人们,而不是靠酿酒来营利。Trappist修道院中有一家叫Westvleteren,其酿造的一款啤酒连年被评为世界第一,但产量却非常少。这家修道院的啤酒只接受电话预定,一次只能购买一箱,半年内不得再次购买。他们还要求消费者承诺,所购买的啤酒只用于自己消费而不得销售给他人。

为什么不扩大产能呢?因为修士们觉得如果扩大了产能就会占用太多时间去酿酒,干扰自己的清修和其他事务(有些读者第一反应可能会认为这是一种营销策略,量少才能卖高价。事实是,如此高质量受欢迎的啤酒,修道院的售价仅为不到2欧元一瓶)。联想到社会企业领域,对社会企业来说,一大挑战就是如何在社会使命与经济利益之间保持平衡,当一家社会企业的经济利益增长空间巨大时,它能抵挡住市场的诱惑而不发生“使命飘移”吗?

要想获得Trappist修道院产品认证,修道院必须提交一系列复杂的文件,还要接受现场检查和产品测试。认证的有效期为五年,五年后还要重新申请。如此严格的流程确保了Trappist产品认证的权威性,为各家修道院的产品带去了品牌的集合效应。另一方面,获得这种认证也是一种面向公众的公开承诺,约束了修道院的行为,既保证了产品的品质,也保证了对使命的坚守。

国外的一些社会企业认证也具有类似效果。不论是英国的“社会企业标志(SE Mark)”认证,还是美国的“B Corp”认证,带来的结果都更像是一种集体宣言和对成员个体的公开约束。反观国内正在进行的一些社会企业认证的尝试,不少的积极参与者根本目的却更像是用“社会企业”这个头衔去获取更多的外部资源和名誉。

三天的啤酒之旅,我走访了比利时全部六家获得Trappist产品认证的修道院。漫步在每家修道院所在的村庄和小镇,我会一次次地惊讶于这些修道院对于当地的深刻影响,以及人们谈起这些修道院和它们的啤酒时的自豪与尊敬。

我想,这种情感只有很少部分是出于宗教的原因,而更多的是出于对修士们人品的认可、对啤酒品质的认可,以及对由此带给社区的荣誉和发展机会的感激。事实上,这些修道院在当地都已存在了百年以上,早已成为当地历史文化中不可磨灭和替代的组成部分。它们根植于社区,也不断服务于社区,并从社区中获得持续的支持。这种结果不正是社会企业所致力于实现的吗?

编辑:张瑜宸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
总排行
月排行

—— 融媒体矩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