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深度 > 评论 > 正文
僵尸企业面临行业强制淘汰
来源:《华夏酒报》  2016-04-19 16:19 作者:刘保建
  今年的酒协年会上,中国酒业协会在报告中“史无前例”地公布了行业中存在的“亏损面”,从亏损企业数量、亏损企业占比,到亏损金额、亏损增长率都有清楚的数据,其坦诚公开尺度之大,让人出乎意料。

  统计2015年全国2689家规模以上的酿酒企业可发现,其中亏损企业299家,亏损面为11.12%,亏损企业累计亏损额54.3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80%。

  中国酒业协会的报告也显示,中国各个酒种都有不同程度的亏损,甚至亏损面和亏损额都在增长,规模以上的企业亏损额增长18.80%。白酒行业亏损企业102家,啤酒行业亏损企业139家,葡萄酒亏损企业29家,黄酒行业亏损企业2家,酒精行业亏损企业19家,其他酒行业亏损8家。除了个别酒种亏损面减小,大部分酒种的亏损都有扩大的趋势。

  我们还必须看到,由于中国酒业协会报告只统计规模以上的企业,更多没有被统计进去的小企业,正面临着更大程度上的亏损。由此也可想象,行业真正的亏损面会更大。

  长期以来,行业似乎有一种“为尊者讳”的想法。因为身处这个行业的原因,大家一贯乐于谈成绩,耻于谈“亏损”,甚至故意回避谈亏损。而今年酒协的报告则直接点出企业亏损数据,也为行业开了个好头。任何产业出现一定程度上的亏损是客观必然,也是合理存在。它不因我们不正视就不存在,也不因为我们回避而消失。

  亏损面和亏损额的增长,说明整个行业竞争激烈,产业格局正在加快优胜劣汰,企业集中度提升速度快,“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两极分化态势很明显。同时也间接证明了深度调整下的行业,其实充满了竞争的活力。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国家总理李克强就数次提出“清理僵尸企业”。一时之间,“僵尸企业”遭到各大媒体的报道和起底,经济学家更将之视为政府引导的政策。对那些已停产、半停产、连年亏损、资不抵债,主要靠政府补贴和银行续贷维持经营的“僵尸企业”讨论,终于正式走上了台面。

  僵尸企业的出现有多种因素,行业周期导致、盲目扩张、布局不合理、政策性亏损、技术跟不上市场形势、企业内部管理等,但它们也深具共性:抢夺健康资源,吞噬产业资源,危及行业发展等。

  然而,鉴于上市原因、脸面问题、贷款回收、人员安置、资产处置等各种原因,本应及时清理的僵尸企业却“僵而不死”,有的企业甚至在账面亏损严重和资不抵债下,仍能依赖补贴勉强不死。最新的报道称,有百家僵尸企业三年累亏1400亿,期间获307亿补贴续命。

  此番政府引导下清理“僵尸企业”,也正暗合国家当前提倡的“供给侧改革”,对运营不合理的企业及时扭转,是改革的手段,也是恢复经济生气的办法。

  从酿酒行业来看,进入行业调整期以来,面临大幅亏损、出现资不抵债的企业也不算少,由于各种原因它们处在免于倒闭、正在倒闭的边缘。不过,未来随着行业中企业“强分化”趋势的加大,这些陷入困境的“僵尸”企业,必将面临行政和市场的双重强制淘汰。

  在行业继续深度调整逻辑下,僵尸企业面临强制淘汰,也是大概率事件。从这一角度看,未来的行业内还将发生诸多并购重组事件,“僵尸企业”被行业强制淘汰,将大幅度集中优质资产,让企业重新上路,增强行业经营能力。

编辑:王玉秋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
总排行
月排行

—— 融媒体矩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