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深度 > 关注 > 正文
“从一”精神,酒类智业机构的工匠哲学
来源:《华夏酒报》  2021-12-23 10:39 作者:邹陵远

2016年全国两会召开之后,“工匠精神”瞬间在网络上蹿红,迅速传遍大江南北。当下“中国制造”正在向“中国智造”强力迈进,“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就写到,“改善产品和服务供给要突出抓好提升消费品品质、促进制造业升级、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三个方面。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可见,“工匠精神”是一项系统工程,更离不开对每一种产品质量和价值,每一个细节的高度关注。

然而,放眼当前中国制造业,随处可见的是追求短平快利益的浮躁,到处遍布的是模仿照抄的偷懒。尽管政府制定了清晰的“中国制造2025”长远发展战略,但在互联网风潮的鼓吹下,各种空洞的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有的成功融资一夜暴富,有的如日中天转瞬轰然倒塌,有的甚至成为全球焦点之后,便销声匿迹了。这种突如其来的变化,让很多传统行业深受影响,中国制造业也是身陷囫囵。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全国都在互联网化,纷纷加入信息产业大军,而真正作为国民经济基础的实业处境十分窘迫,积贫积弱、层次不齐的局面与国家战略很不相符。与之截然相反的是,德国制造闻名全球,但德国产品的更新换代并不快,且几乎没有一家迅速蹿红而又轰然倒塌的企业。德国是全球领先的工业强国,有很多大型跨国集团,更多的往往是专注于某一个领域或某一种产品的“小公司”“慢公司”。这些拥有百年历史的“隐形冠军”,正是凭借专业、专注的工匠精神,才使得“德国制造”长久繁荣。

就处在时代变革期的中国制造业而言,要培养工匠精神,首先是要营造不浮躁的企业经营氛围;其次是强化每个人的质量和危机意识;最后是建立一个专业专注的平台,提高产品、服务的质量。这与当前中国酒业如出一撤,产品质量问题频繁触动大众消费者的神经,整个行业处在内部自我革新的调整周期。酒企需要传承“工匠精神”缔造核心竞争力,而酒类智业机构作为酒业智囊,更应该坚守传承“工匠精神”,才能为行业指引方向。

越是在最艰难的时期,越是磨练锋芒的最佳时期,酒类智业机构唯有创新才是未来出路。那么,酒类智业机构如何传承“工匠精神”?它讲究的是专业、专注、专心,讲究的是一种长久以往的精神积累,即从一而终。智业是宏观与微观、理论与实战、创意与执行的结合,唯有“从一”的坚守,才能屹立不倒,这就需要酒类智业机构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系统的培养。

从专业到专注,铸就精神高度

做服务,首先要给人的是专业,然后才是品质。酒类智业机构作为智囊决策提供者,在与甲方合作过程中,大多是担任“医生”、“教师”的角色,帮助企业解决核心竞争力问题。国内大大小小的智业机构数以万计,在合作过程中真正完全履行了角色责任的公司可以说寥寥无几。就算是再大的智业机构翻开服务的案例,也有很多做死的客户,更多的是服务过程中平庸度过,毫无建树,真正成功的少之又少。

我们不禁反思,为什么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还不能够成功?其中可能有50%的原因来自企业决策者,但作为服务方,智业机构应该100%尽责,除非有不可抗拒的因素,否则一个项目的失败主因都是在乙方。

在商业合作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人专业知识讲得头头是道,但这就能代表智业机构服务能力强吗?不一定!因为智业机构虽然是派专业人员在做专业的事,如果他们只是给出一种认证的态度,而不是一种专注的精神高度,那么创新必然流于形式。用专业的眼光能够发现浮在表面的问题,但是缺乏专注是很难发现深层次问题的。

很多时候,智业机构的专业只是让企业觉得很“专业”,他们容易将所有企业一概而论,将不同的市场一概而论,更习惯将以往的经验用在全新的项目中。而这恰恰是对企业最不利的,因为所有的企业和产品所处的环境和面对的群体都是不一样的。这时恰恰需要智业机构有足够的专注,才能更客观透彻地看清问题,帮助企业最有效地解决方法。精深高于态度,专注深于专业,这是智业机构根本的功力。

从创意到创作,巩固理念深度

在智业服务过程中,创意是大多数人听得最多的词之一,而创作却并多见,甚至很多人经常将创意当成创作,直接一概而论。

曾经在智业服务中有过一个点子打天下的时代,但很快就被时代所淘汰。因为创意只能解决暂时性的问题,不能解决长远发展问题。甚至很多业内人士陷入了创意的误区,总以为想到了一个完美的创意,所以事情迎刃而解了。但在实际项目造作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创意只是其中很小很小的一个缓解。而且有时在项目服务过程中,可能都不需要创意,只需要整合。但智业机构在服务的任何一个项目,都是一个潜心创作的过程,它需要处理好每一个环节才有可能取得成功,反之则功败垂成。

然而当前国内的很多智业机构的服务理念还停留在创意阶段,并没有深入到创作层面。更令人心寒的是,在智业行业,我们经常看到各种抄袭、模仿,这对于行业长远发展来说是有害无利。未来是属于创作者的时代,把每一件作品,每一款产品,每一项服务都做到极致,都将需要完整的创作过程。而智业机构的服务过程也是如此,能打动自己的创作,必然能感染大众。

从实力到实战,奠定服务准度

通常而言,当我们评论一家公司实力,一般都是从公司的规模、企业领导人的知名度、服务客户案例、公司营业额、公司行业定位等方面来进行分析。而这也是很多大客户选择智业机构的标准,是中小企业趋之若鹜的主因。早期国内竞争相对缓和,市场刚开始起步,一个公司的实力代表了服务的能力,这是毋庸置疑的。但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行业越来越细分化,竞争愈演愈烈。公司实力的展现慢慢转移到资源整合、团队执行力层面。

辗转至今,酒企都进入拼刺刀竞争时代,品牌与品牌之间角逐白热化。这导致公司实力的体现潜移默化地转向了解决市场、产品、渠道、受众等综合层面的实际问题,而酒企选择合作智业机构的标准也逐渐变得多样化。智业综合性公司、创意型公司、特殊型公司的行业格局由此而来,酒企服务需求也与时俱进地变化。

而今是以大众需求为主导的时代,白酒消费回归理性市场。过剩的产能,过量的产品,遍布全国各地的大小酒企;有限的传统渠道;有限的经销商,有限的消费群体,这一切都迫使酒企走向实战化。与此同时也带动了智业服务从理论向实战技能的转型,智业机构要做出成功案例,就必须抛开以往理论主导的思维,转向以市场实际情况为依据,才能提出更符合酒企发展的切实战略方案。

从产品到产业,拓展思维广度

以往做品牌,要么是将产品推向全国从而形成品牌影响力,要么是把品牌推向全国从而带动产品销售力。中国白酒产业,全国各地酒企众多,智业机构在服务过程中也是采用同样的方式。当时国内白酒市场处在飞速发展的成长期,全国各地酒水消费开始慢慢起量,才有了“黄金十年”。一方面是行业竞争小,市场范围大,没有哪个品牌能够对存在文化差异的全国市场实现统治,其他省内酒企才能大肆发展,巩固根据地市场;另一方面,当时受众对酒类品牌认知不足,目光都是集中在产品价位和品牌上。

因而当时智业机构思维的聚焦点在于产品,帮助企业打造有效的产品体系,制定完善的价格体系,从而进行全国招商。处在求大于供的背景下,企业需要大量的产品去满足大众消费市场需求,才有了智业机构打造的诸多成功产品案例,如洋河蓝色经典、红花郎、国窖1573等。

辗转至今,国内酒业正由“产品”走向“产业”深度调整发展过程中,大多数酒企要么在区域扎根,要么在全国站稳脚跟。酒业的调整已经不在局部,也不是针对行业某个环节,而是波及整个产业,牵动产业链上下游的全面变革。这就意味着未来国内酒业的方向将由产业决定,行业发展趋势也将受到产业变革所影响。酒企核心要掌握的就是产业发展的风口,适时顺应时代行业发展潮流。

因此,智业机构就应全面拓宽,从产品转向产业,以敏锐的视角观察整个酒业的发展动态,以全局观去把脉行业发展。如此才能系统地解决酒企在新时代的长远发展问题、企业生存问题。

在时代变革过程中,智业机构是酒企的竞争前哨,必须时刻保持专注;而酒企是智业机构的生存后盾,必须懂得合理辨别。智业机构做不好,死的不只是自己,还会有客户。任何企业,做一件事,从一而终,必然会看到开花结果。

编辑:闫秀梅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
总排行
月排行

—— 融媒体矩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