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深度 > 关注 > 正文
我们需要怎样的工匠精神
来源:《华夏酒报》  2016-04-19 16:16 作者:李天
  4月13日,2016中国国际“酒与社会”主题论坛在中国酒业协会理事会期间举办。论坛以“我们需要怎样的工匠精神”为主题,围绕“弘扬工匠精神有什么样的意义”、“如今的工匠精神发生了什么样的改变”、“工匠精神如何促进产品的工艺改革与创新”等话题,中国标准化协会理事长纪正坤、中国酒业协会发展战略专家团专家季克良、中国绍兴黄酒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傅建伟、百威英博啤酒集团亚太区副总裁王仁荣、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韩建书、中国跨界设计师、建筑师、艺术家王开方等与会嘉宾展开了深刻探讨。

  为了使读者进一步了解论坛的精彩内容,本报记者将与会嘉宾对于工匠精神的独到见解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纪正坤:弘扬工匠精神标准化助力酒业供给侧改革

  过去,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这是从需求侧角度促进经济增长。现在,与之相对应的就是供给侧,从根上来解决经济增长的问题。过去消费动力不够,需要刺激消费;现在消费需求动力大,但供给的产品品质无法满足消费者需求,因此要改善产品品质,从供给角度解决这一问题。

  当前,我国经济主要面临产能过剩,大量商品积压,满足消费者消费需求的高品质产品缺乏;企业债务高、经济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突出,须从供给侧角度、从需求的对面,在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国家从几个方面提出了许多政策性调整措施。

  一是化解过剩产能。由于总供给超出了总需求,造成资源极大的浪费,使得经济增长面临更大的下滑压力,所以要淘汰“僵尸企业”。酒业存在着同样的问题,须加大产业重组,化解当下的困境。

  二是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国家出台了降低税收、减税甚至免税等一系列政策性的改革,使企业减少不必要的制度性成本,确保企业有更多的资金研发新品、创新、改良技术提高生产力。

  三是化解金融风险。去年,我国股票市场出现非正常性的巨大波动。国家及时出台相关政策,严控金融风险,今后,须形成良好的股票市场,促进经济稳定发展。

  供给侧改革就是针对国家现存的经济问题对症下药。这是国家经济发展和经济改革的一种新方法。如今,国家大力弘扬工匠精神,从优化供给侧结构这个角度促进经济的发展。

  工匠精神就得是“严谨专注、精雕细琢、精益求精”,核心在于“精”。要用“工匠精神”的精气神,促使企业创品牌、升品质、求发展。前些年,社会各个阶层、行业刮起了浮躁风,表现在工匠精神的缺失:一是重数量,轻质量,质量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二是顾眼前,忽长远,着重于眼前利益,把长远前景放第二位;三是施粗放,妄需求,粗放式的经济对企业影响颇深,不把需求方放在首位就是妄需求的表现。

  现在提出追求高品质。高品质是什么?从工匠精神角度而言就是真材实料、精工细作、科学管理。以工匠精神促进供给侧结构的改革,要抓住实质问题,让工匠精神成为今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准则。用这种准则追求产品和服务的高品质。

  要用持续改进的科学管理提升供给链,满足消费需求。我国产业供给链条很长,包括酒业,从生产到流通的完整供给链,这个链上的各个环节都要不断改进、提升。供给侧方面结构不合理,就需要大量的产业调整、结构性调整,以满足不断变化的消费需求。

  助力标准化、供给侧的改革,须有三项原则、八项措施。

  三项原则:一是放活市场,市场要起决定性作用。标准化改革措施的指导思想是“先放后管,放管结合”,把该给市场的还给市场,该给企业的还给企业;二是松绑企业;三是把捆住企业、不利于企业发展的政策性的成本降下来,减少制度性的成本。

  就相关法律修改而言,主要有八项措施:一是取消行业和地方强制性标准,设国家标准,由国标委统管,免费向社会全文公开;二是取消企业标准备案制度,改为企业自我公开声明;三是增设团体标准,由依法设立的社团指定、社会自愿采用,联盟标准明确定性为企业标准;四是政府给予表彰和奖励;五是标准化著作权,由制定该标准的部门、社团和企业享有;六是国家鼓励运用标准化方案实施经济调控、市场准入、行政监督、提供社会公共服务;七是政府支持开展标准化试点示范;八是国家鼓励培育发展标准化服务企业。

  就酒业供给侧而言:在品种上,酒业现有的五大类,即白酒、啤酒、葡萄酒、黄酒、酒精,应更加适应市场,随着消费者养生意识不断增强,在果酒、药酒等产品研发上着重发力;在原料上,核心应是保真实、保安全,在这些基础上研究新的配方和配比,从细节入手,保证酒业的供给侧品质提升;坚持传统工艺和创新工艺相结合,在工艺上讲究“臻”,以“精”为配方、配比研发的第一原则;供给上力求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尤其是年轻消费群体。年轻消费群体比之常规群体量不小,品质要求高、品种要求广。服务上守信用、重诚信,注重服务链的点滴环节;实施全过程管理标准化,严格遵守规章制度。

  季克良:技艺传承、精益求精,成就工匠精神

  回顾中华文化的发展进程,物质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胜枚举,大量的民族精品都是人民智慧和工匠精神的反映。工匠精神是古老的存在,近期再次提出来,上升到国家政策层面。工匠精神作为供给侧改革的重要环节,非常契合当下的国情。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供给无法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酒行业,特别白酒行业,酿造过程中,利用的微生物非常复杂,操作则完全依赖手工,微生物又是人眼不可见的,更需要发扬工匠精神。

  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奖产品达1000多种,目前仍在生产、销售的品牌只有100多种,许多民族品牌的消失,正是因为工匠精神的缺失。茅台历来重视发扬工匠精神,最近几年,生产、质量、销售比较好,去年茅台酒的销售收入,达到360多亿元,利润达到200多亿元,上交的税金150多亿元,品牌的价值处于第一位。茅台的销售收入,超过了法国所有白兰地酒厂总和,上交的税金超过苏格兰威士忌。

  工匠精神,不仅仅是开始,要一连串的工匠精神结合在一起,把产品做好。所以茅台的一些精神,是否值得借鉴?茅台的历届领导都非常重视质量,从业者对事业要有敬畏感。工匠精神要落实在具体事情上,只有有了敬畏感,才能够把事情做好。

  现在,大家都在探讨工匠精神,部分工匠精神确确实实需要认真发扬。譬如说茅台坚持以质量为中心,把质量工作放在第一位。

  茅台提倡工匠精神,靠工艺吃饭,同时也需要文化底蕴、科学知识,把工匠精神发扬好,把产品做好。因为有一代一代很敬业、专业的员工、生产骨干、领导以及有工匠精神的人在生产、管理,才有茅台的今天。

  工匠要有奉献精神,甚至要有牺牲精神。茅台酒厂的老酒师们很多都没有请过假,三个老的生产副厂长每天都在车间跟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茅台的发展历史证明,工匠精神是保持企业文化内涵与品质的内在动力。酒作为我国的传统工艺文化,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更是中华文化自豪感的重要体现,对它的传承更有一种历史责任在里面。这就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培养工匠,培养出有工匠精神的人,这样,我们的行业才能越来越兴旺发达。

  傅建伟:时代需要工匠精神

  黄酒作为传统产业,与工匠精神保持着特殊的情愫,从过去到现在,工匠精神之于黄酒有种特殊的意义。在这个时代,酒行业包括中国黄酒,特别需要呼唤工匠精神。黄酒有6000年的历史,发展到今天,就是在工匠精神的感召下,一代一代的工匠,用他们对黄酒事业的挚爱、敬畏,对黄酒事业的精益求精,使得黄酒绵延不断传承下来。黄酒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烙印、一个符号,这个烙印符号的存在,工匠精神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

  酒行业知名度很高,涉足面很广,关注度也高。全国、全球的人们,直接或间接地都跟酒在发生着关联。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从业者不精益求精、不坚持工匠精神,是无颜面对广大消费者的。

  酒是一种物质,更是一种精神、文化等多层面结合的产品。人需要的不仅仅是生理需求,更是心理需求。如今,社会压力比较大,酒应该是人们更加喜爱的东西。黄酒属于传统产品,不意味着它陈旧。黄酒未来的发展面临着两条路:一条路是让传统的更经典;另一条路是让现代的更时尚。“两条腿”走路,黄酒才有真正出路。

  回顾黄酒6000年的历史,传统黄酒也非现在的黄酒,黄酒的发展就是不断的精准改良过程,是不断进步的过程。随着消费者对品质的不断提升,人们对酒的定义也在变。品、饮黄酒原是一种休闲,把个人对时间感知融入品酒过程中,悄然地享用。

  西方有句谚语:停下脚步,等等你的灵魂。黄酒能够起到这个作用,仅仅等待灵魂远远不够,还需与时俱进。如今,黄酒面临着人才缺乏的问题,缺乏的是一代又一代的工匠精神深深感召下的人才。只要这种人才脱颖而出,黄酒就大有希望。

  竞争法则中有一句话:满足不同消费层次的需求。但是满足一定消费层次的需求,要在标准、品质方面加强监管,特别是要把工匠精神,即对专业技术的专注和事业的追求、产品的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作风,带到产品中去,把产品做得更好、更精。

  黄酒消费是有层次的,有高、中、低档的消费需求。黄酒目前仍是较小的酒种,从另一个侧面看,发展空间巨大。只要从业者继续努力,把工匠精神真正融于酒中,黄酒一定会迎来下一个春天。

  王仁荣:啤酒的工匠精神回归

  啤酒发展的趋势充分地反映了工匠精神。啤酒有5000多年的历史,古埃及时就诞生了啤酒,中世纪,通过寺庙、修道院得到了广泛地推广,以手工的方法进行酿造,这些就很好地体现了今天所讲的工匠精神。过去的几十年里,啤酒经历了飞速发展的过程,大公司出现、规模化生产、生产效率不断提高等。

  近几年,欧美发达国家的许多大工业化啤酒销量处于下滑趋势。但是精酿啤酒的迅猛发展,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工匠精神的回归。国内精酿啤酒发展也很快,很多大企业也进入精酿啤酒领域。

  不是只有个人的、民间的资本才能参与酿造精酿啤酒。整个啤酒的发展,从早期的手工方式到大工业化的生产,逐步发展到关键阶段,进入稳定期、成熟期、结构调整期。这要求企业更加重视个性化品质、消费者体验,这就是工匠精神的最好体现。

  中国啤酒行业的发展历史很短,在过去20年里经历了西方100年的发展历程。2015年,啤酒销量下滑,也有积极的意义,如销售额、利润等有所提升,从业者意识到可持续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随着消费升级,消费者的选择多样化,各大啤酒公司都在探寻新的出路,提供更多特色的、个性化、多样化的产品供消费者选择。最近四年,进口啤酒平均每年增长60%,主要原因就是国内啤酒企业缺乏精益求精的精神。

  提出工匠精神后,引发了“工匠精神是否影响生产效率”探讨。工匠精神要不断地尝试、出新,增加了时间成本,这种情况下会牺牲效率、品质等。其实不然,国内绝大部分啤酒企业,在精细化、标准化方面仍存在巨大空间。大力提倡工匠精神的目的就是提高效率,更好地精细化、标准化。

  只有酒类企业继续朝着最新的科技、现代化的手段、检验方向努力,增加可比性,这对未来的行业发展的帮助极大,也是跟工匠精神完全契合的。

  从啤酒行业现状来看,机会多,相当于“蓝海”,这应该是行业、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指导思想就是工匠精神、精益求精。

  韩建书:坚守工匠精神,严格把控产品质量

  说起工匠精神,就要提到严谨,专注、精雕细琢和精益求精,特别强调一个“精”字。当下中国酒企,尤其是白酒企业,对照这12个字,做得如何?这是作为行业和从业者都需要反思的。

  目前,白酒行业缺乏工匠精神,或者说缺乏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理念。一方面由于行业的自律性较差,部分企业没有产品检验机构甚至厂房,政府监管部门对行业的监管以及标准制修订有待提高。

  白酒是否需要工匠精神?现存百年以上民族企业不多。早在300多年前的正史里已提到汾酒,传承到如今,离不开一代一代人的工匠精神在支撑品牌的发展。

  用工匠精神保持产品的品质,汾酒做了大量工作。去年,中国食品发酵研究院对汾酒的食品安全标准与国际食品安全标准接轨,为白酒行业下一步如何走向国际市场,做好部分前期准备工作。

  秉承严谨、专注,精益求精的理念,不断把汾酒的品牌推广到更广阔的市场去,这就要从田间到餐桌确保汾酒的品质。汾酒酿造所用的高粱、大麦、玉米,全部来自自己的基地,保证上游数据可控。

  汾酒建立了严格的产品追溯体系,实现各个环节全纪录,包括电子或文字的记录,确保每个环节有据可查,这项工作得到了国家食药监总局的认可。汾酒的产品标准是在国家标准基础上,结合部分国际要求,规避可能发生的风险,实施与国际接轨。这是中国白酒行业应该尽的义务和责任。

  王开方: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变革

  酒文化在中国文化中是有灵魂的,因此,关于酒的跨界创作是有难度和高度的。

  如今,全国都在倡导工匠精神,包括艺术和设计领域。工匠精神更多的是专注、专攻,这也容易带来一个误区,就是“闭门造车”。这就要求工匠精神与时俱进,以前的工匠精神更多的是讲个人、手工以及传承,而现在的工匠精神不仅仅是个人。

  处于跨界的社会,不仅跨界还要万物互联。每一项进步都结合科学、人文和多种技术。部分艺术作品,不仅是艺术本身,还是哲学思考、力学、几何学等的跨界综合,只有这样才能有与时俱进的创作。

  通过当代人对于酒的思考,传承、宣扬中国酒的精神。从过去到现在,酒文化、包装不再是浅层次浮夸的表现形式,更多体现的是精神和态度。

  在探讨行业标准时,引发了“是质量还是品质”的探讨。品质是相对全面的。品质的“质”包括了质量。“品”则包括了品位、品格、品德、品种等。特别是品位、品格,其中包含的是人。质量言物,品则是讲人,所以叫做“工匠精神”。我们在创造什么?是人创造物吗?不仅如此,应该更多是在创作人,以什么样的工匠精神来创造人?设计师最重要的作品是人本身。所以,当代的人跟传统的人,是有所不同的。

  在许多人的认知中,中国酒是相对瘦弱的。但是当代人和未来人,特别是年轻人,不再只是喝酒、“成仙”,还有强身健体,发扬和改良“干杯文化”等。所以,当代的工匠精神,需要与时俱进。

  如白酒国际化遇到的问题,由于文化、口感差异,导致很多外国人不喜欢喝白酒,不认可白酒的情怀。当代中国的年轻人,更喜欢喝洋酒、葡萄酒,如何把白酒做得时尚化很重要。

  如何让白酒能够跟得上年轻人的步伐?需让白酒年轻化、时尚化。

  年轻人喝啤酒相对较多,尤其在夏天。哈尔滨啤酒、青岛啤酒同样源于德国来,味道差别很小。中国啤酒是否应有一些中国自己的味道?以前,北京有一种酒叫桂花酒,是北京人接待外宾的主要酒产品,因为这酒极具中国特色。

  无论是黄酒还是啤酒,都需要坚守中国特色的同时符合国际的口味,这样才能走出国门。黄酒是最有情怀的,酒精度数低,适合大碗大碗饮用。花雕背后的故事也是国外烈酒所不具备的。

  酒不仅是要表面的包装,还要加入艺术、中国的哲学思想和文化,让外国消费者知道中国酒是怎样酿造、怎样喝的,打开“酒眼睛”去看世界。

编辑:王玉秋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
总排行
月排行

—— 融媒体矩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