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是影响近期股市的最重要因素,其次是市场技术面,接下来才是上市公司业绩和国际股市形势等其他因素。”颐和资本董事长王吉舟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认为,“下一阶段市场还是会有很多热点,我个人持续看好重组概念股票。”
先看经济,再谈资金
自2008年10月底上证综指见底1664点以来,特别是进入2009年以后,A股市场的缓步稳健上升态势,令很多投资者相信新一轮投资机会已经到来。但在目前形势下,应该立刻大规模投资还是稳步增仓?哪些因素将对今后一段时间股市的运行态势产生重要影响?
“依然是实体经济运行状况。”曾任职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张玉川认为,从已公布的上市公司2008年年报来看,上市公司业绩总体没有出现大的波动,这方面也没有出现能够推动股市上涨的理由,“但为什么近期以来‘见底论’非常流行?根本原因还是大家预期下半年经济总体运行情况会有所好转,而且复苏力度会比较大。我对于今年GDP“保八”的目标很有信心。”
3月24日,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宋国青在“2009嘉实基金中国投资论坛”上声称,3月份中国经济可能已经非常强劲地回升,回升速度“在过往30年内前所未见”。他的论据是,首先,3月份前20天发电量与去年3月份持平,有七成的可能预示中国经济在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快的速度回升。作为GDP数据变化的先行指标,发电量被认为是未来经济能否转暖的风向标;其次,过去3个月企事业单位的活期存款大增,可能代表企业计划的投资在增加,有八成的可能预示中国经济已在非常强劲地回升。
3月25日,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樊纲在出席瑞信亚洲投资大会时认为,中国经济已经触底,“直接进入实体经济的”4万亿元的经济刺激计划,将保证今年GDP8%的增长。同一天,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2009年前两个月全国工业经济运行情况。统计显示,2009年头两个月,工业呈现低位趋缓的运行态势,部分行业和地区开始向好的方向发展。
同样在3月25日,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乐观表示,中国经济出现了回暖迹象,预计下半年中国经济会走到一个新的增长区域。他为此提供了两个证据:一是河南废品市场上的废金属价格已经开始止跌,从一个侧面说明需求环节开始相对稳定;二是与去年11月份相比,高速公路上卡车数量明显增加,物流量的增加也说明经济开始回暖。
野村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孙明春参与撰写的一份报告认为,历史经验表明,新一轮投资热潮即将来临,“预期2009 年实际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将会达到20%左右。但鉴于这几年中国的投资占GDP 的比例已经大幅提高至42%,20%的实际投资增长仍将足以使GDP 增长率达到8.0%。”
“不管是民间还是官方,最近的乐观言论越来越多,对2009年和2010年的经济运行预测正在好转。这是促使近期以来资金持续流入股市的重要原因。”张玉川说,“有资金支持,二级市场可以说是‘给点阳光就灿烂’。”
统计显示,2008年四季度的63个交易日中,沪市总成交金额为3.478万亿元,日均成交额552.06亿元;而2009年1月5日至3月26日的54个交易日,沪市总成交金额达5.687万亿元,日均成交金额1053.15亿元,环比上升90.77%。
“最近一段时间,很多来自实业方面的资金持续流向股市。”王吉舟这样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