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深度 > 营销 > 正文
节日促销大战中的生存之道
来源:  2015-12-21 09:00 作者:

《华夏酒报》宫华明 制图

    中秋、国庆刚过去不久,元旦、春节又将接踵而来,市场消费又要进入一个黄金时期,酒类销售也开始进入旺季。面对双节市场这个“香饽饽”,谁都希望能赚个盆满钵满,于是酒类厂商纷纷“开足马力”,积极备战终端销售市场。
     随着物质日渐丰盛,今天的买方市场竞争呈白热化,节日经济为酒类厂商抢占市场份额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每年的这个时期,酒类销售终端总是推出花样繁多的促销活动,以期赢得消费者的光顾。
     但很多酒类厂商还是按照老套路或者盲目追随其他商家的做法,形式雷同的促销根本无法营造热烈的终端销售气氛,消费者对各种促销手段已经厌倦,促销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
     那么,酒类厂商如何在元旦、春节双节中有所斩获?如何在节日营销打出漂亮的“一战”,让消费者惊喜,让合作伙伴欢颜?


节日营销为何成“鸡肋”
     众所周知,节日市场相较于日常市场有着独特的消费特性。节日有较长的空闲时间,许多消费者都会选择在这个时间段进入卖场和销售渠道,异如往常的人流量、从众性的消费心理让商家获取了难得的推销契机。同时,这时候也是礼品消费和大宗采购的集中时期,消费者短时间内的消费支出大幅提升,厂商可以实现快速的业绩增长。
     基于此,节日期间酒类厂商在终端促销上都会加大投入,以求有个好的市场表现来拉伸销量。“有节过节,无节造节”,这个在传统百货、商超惯用的法宝,酒类厂商亦屡试不爽,因此,在节日市场我们会看到各类促销活动扎堆,打折、促销特价、买赠等信息不绝于耳。
     一个现实的问题是,节日越来越多,促销一波高过一波,节日促销手段、策略却愈来愈同质化,节日营销综合症日益明显,酒行业节日营销环境不容乐观。
     实际上,酒类厂商已经走入节日营销的一个冰冻期,节庆终端促销无外乎降价、折扣、抽奖、礼品券、演示促销等,自己与对手都是“程咬金”,没有第四板斧了。如何在形式上让人耳目一新,需要做足功课。媒体宣传都是围绕价格战展开,诸如“全场特价”、“买一送一”等煽情广告已司空见惯,消费者麻木甚至感到厌烦,酒类厂商到最后往往是赔钱赚吆喝。一些促销活动表面看似红红火火,但销量在激烈的竞争面前难以实现,投入产出总不理想,盲目进货还造成资金占用和库存积压严重。
     “节日热,节后冷”,也让节日营销变得中看不中用,越来越成为酒类厂商眼中的“鸡肋”。酒类厂商应该学会跳出节日营销的樊篱,突出差异化,细分市场,细分消费群体,创新营销方式,否则很难在根本上对促销的预期效果有所帮助。
     那么,酒类厂商节日差异化营销路径在哪?


节日营销“掘金”靠差异化
     注意力经济时代,电视要关注收视率,网络要关注流量,销售终端市场同样也要人流量,节日期间就聚集了众多消费者有限的注意力。酒类厂商想做大做活节日市场,就必须另辟蹊径。面对年轻消费群体的崛起,更要设计出符合他们消费行为和理念的营销活动,有效聚集众多消费者的注意力,以此顺利打开节日市场,在最短的黄金时间里捞到最多的“黄金”。
     策略一:出位创意,烘托节日氛围
     节日营销要给消费者耳目一新的感觉,设计一个具有吸引力、让消费者印象深刻的主题至关重要。酒类产品在节日期间经常利用各类小赠品、同品牌产品“买一送一”或“特惠双瓶装”的捆绑销售、抽奖兑奖等优惠活动,虽然也能激起部分人购买的想法,但总难有真正的突破,因为这些活动已经不能给消费者足够的惊喜。
     金六福选择“春节回家·金六福酒”作为其春节营销的关键点,以品牌的身份和关怀的口吻,传达了这样一个销售主张:不管多忙都要在春节回家看望父母妻儿,和亲人团聚。这种主张直抵消费者内心,引起大量共鸣。
     其实,与供应商举行堆头竞赛、现场拍卖等别有意义的主题活动,也能出奇制胜地促进销售。
     策略二:文化营销,传达经营理念
     促销能够吸引人,出奇的卖点固然重要,但若能艺术化地“扯虎皮做大旗”,打亲情牌、文化牌,则会使活动更贴近消费者,更打动消费者的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文化营销,就是充分挖掘和利用节日的文化内涵,并与自身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结合起来,在给消费者艺术享受的同时,也能带来良好的市场效益。某地一商场曾在春节前三天开辟出一块“年货市场”,同时聘请10余位书法高手,开展“购物逾千元,现场赠春联”活动,使消费者体味到浓浓的春节喜庆氛围,效果不言而喻。水井坊厚植中国优雅“礼敬”文化,曾在全国开展一场“敬你一壶酒”新春礼尚活动,以600年传承演绎中国礼尚新春,倡导“赠人芝兰,手有余香,予人美酒,君子高尚”的新春风尚,传承中华文化魅力的同时,也推动了品牌价值累增,市场愈加供不应求。
     策略三:互动营销,拉近情感距离
     节日营销创新,不仅要赢得消费者的眼球和关注,还应带领消费者参与进来。酒类经销商要善于塑造情景终端,“活化”产品陈列,通过独特的堆头设计或者配合一些相关的主题推广活动,最大限度地刺激消费者的购买。
     如端午节将堆头设计成龙舟的形状,中秋节堆头力托“嫦娥奔月”之主题,以显与众不同,另外也可搞堆头促销之类创意大赛。沱牌舍得酒今年就在微博上发起一场“舍得V聚会”互动营销活动,以“有舍得,无处不春风”为主题,实现目标受众与企业品牌对位,精准有效地传达企业理念,同时突破微博平台的限制,在线下制造全国重点人群的“大聚会”,建立企业与目标受众之间的紧密关系。这群加“V”认证的微博用户亲自参与活动,并将自身良好的感受传播出去,凭借他们的影响力达到扩大活动传播效果,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塑造良好企业形象的目的。
     策略四:差异促销,激发售卖潜力
     尽管促销活动常常“新瓶换旧酒”,但细节的创新仍有许多挖掘空间。例如一次“新年赢大奖,谢谢也有礼”的活动中,企业进行了两种促销形式的组合,共设置5个奖项,分别是冰箱、微波炉、自行车、保温杯和“谢谢”,活动规则约定消费者凭借刮刮卡的四个“谢谢”可换取一盒小礼品,这样在设计大奖的同时,把“买四赠一”给设计进来了。
     酒类企业开展买赠促销的时候,不能仅仅局限于同类产品的“买一赠一”、捆绑销售,还可以进行发散性思维,诸如尝试旅游促销、跨行业促销、联合促销等。即便是常规的价格战,也能做出差异,比如使用阶梯价格、自主定价等。
     另外,不同的区域,目标消费群体的消费行为和心理也不同,因此需要在不同区域针对不同群体进行促销,并考虑到促文章来源华夏酒报销的持续性。口子窖曾经推出的象棋打火机,使得无数消费者为了收集齐一套象棋而痴迷。

节日营销需望、闻、问、切
     节日营销虽能够促进销量、提高市占率和拉升品牌形象,但终究是企业的一种“吃药”行为,具有副作用。药过猛则常不对症,药过轻则收效甚微。为防止节日营销背后的隐患,酒类厂商还需懂得望、闻、问、切,既要让目标消费者获得价值,又要实现经销厂商价值的增值,让营销活动价值最大化。
     望:判断形势
     自身品牌处于哪个发展阶段?市场竞争位次如何?与消费者关系如何?行业的竞争态势和发展空间怎样?只有经过分析,才能认清自身品牌的需求与方向。同时还要分析开展节庆营销的区域和节庆特点,因地制宜,因势利导。
     闻:了解对手
     主要表现在了解其他厂商的动静,特别是重要的节假日以及周年庆时竞争对手最新的促销意图,以及同类产品在对手那里的状况,比如产品结构、折扣力度、赠品分派、新产品引进等,从而确定企业是否开展节庆营销,节庆营销具体目的为何,以及促销活动的规模和节奏安排。
     问:分析消费者
     目标消费者是谁?其节日消费习惯是什么?会否因促销改变消费动机?这些因素直接决定了产品包装、媒介组合、促销主题和内容等。促销活动除了要迎合喜庆的节日氛围外,还应该让消费者感受到真诚实惠。
     切:定制战术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再好的策划,再好的时机,如果没有完整准确的规划预算,届时商品不充足,促品不到位,顾客该买的买不到,该拿的拿不到,最终结下“民怨”反而吃力不讨好。
     面对即将到来的“双节”,酒类厂商要想唱好这台大戏,必须明确目标、突出主题、宣传到位、做好现场氛围布置和人员培训,同时,对消费者进行分析,对产品特性进行发掘,丢弃那些花拳绣腿式的招式,全面有效地开展节日营销。唯有如此,才能在硝烟弥漫的促销大战中辟出一条生存之道。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编辑:赵鑫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
总排行
月排行

—— 融媒体矩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