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深度 > 营销 > 正文
感性传播VS理性传播
来源:  2015-12-21 08:55 作者:
  最近晚上笔者看上海卫视的电视节目,经常看到两个剃须刀广告,一个是飞科,一个是奔腾。在同一广告时间段,两个广告采用了不同的表达形式。考虑之后,笔者认为飞科剃须刀的广告创意形式似乎更胜一筹。

  我们先来看看这两个广告:

  飞科:飞科剃须刀,全方位浮动剃须,三环弧面刀网,全身水洗,飞科剃须刀。

  奔腾:男人总是这样,从来不顾女人的感受,爸爸残留的胡须总是扎我,真难受!奔腾剃须刀,剃须不残留!

  表达形式上,飞科采用了硬性较强的“纯”功能性表达的形式,而奔腾反其道行之,采用了“情感营销”之法进行反向思维,把宝宝、女人怕爸爸(男性)胡子茬扎的心理表现得若文章来源华夏酒报即若离,虚虚实实,让一大批女人和孩子深有同感。

  事实上,剃须刀的购买者绝大多数是男性,而不是其爱人。从人性的角度考虑,与女性相比,绝大多数男性是呈相对“理性”之态,而非“感性”之态。男人看一则广告,往往很简单——看这个广告看的就是广告要表达的信息,如产品的卖点、优势等,最好能直接地表达出来,不需要太伤脑筋!而女性则不同,通常在看一则广告的时候,会对一些功能性广告半信半疑,而对于拥有人性化、情感性、故事性的广告,往往愿意把自己置身其中。

  倘若做一个实验,让一群从没有听过这两个牌子的消费者去看两个广告,然后让他们不考虑价格,仅凭喜好去选择他们喜欢和信赖的。笔者做一个很大的设想:倘若这群人是男性,那么大部分的人会选择飞科,倘若这群人是女性,帮其爱人选择产品,那她们大部分会选择奔腾。这就是男人和女人、理性与感性、简单与复杂、直接与委婉之间的区别。

  笔者浏览了不少剃须刀相关视频广告,典型的有Wilkinson、飞利浦、BIC、吉列等,观察和分析后发现,Wilkinson、BIC等广告创意形式基本和奔腾同为一类,属于“软”广告而非直白性的广告,通常借助于第二方来进行反向衬托;而飞利浦、吉列等则可以归为飞科这一类强调硬性功能的广告形式。

  西方和东方的居民消费行为存在一定区别,像Wilkinson、BIC甚至飞利浦、吉列等品牌,在国外采用“情感广告”、“故事广告”等进行“软”烘托倒无可非议,但在面对中国消费者时,需要对广告创意表现形式进行“中国式改造”。中国消费者似乎更注重实在,因此在中国的广告中,“硬性”传播的出现频率更多一些。

  广告创意同样离不开市场和营销策划,对企业来讲,最重要的还是市场份额、销量和利润,只是这些需要营销战略、广告创意、市场传播等进行支撑。从企业需求角度出发,满足以下条件的才能称之为一个好的广告创意,而不是广告“失意”。

  找到自己广告创意的受众——潜在消费者、潜在购买者、建议者、现在使用者。

  了解广告受众的人群——找到受众只是第一步,你真的了解他们的消费行为和信息接收方式吗?

  你要表达什么——目的何在?想要传播什么信息?是产品、品牌,还是促销?

  怎么将要表达的信息精准快捷有效地传递到目标受众——要通过什么样的广告创意来进行表现,通过什么样的载体进行传播?

  检查——你的表达方式、创意、途径真的有效吗?通过调查问卷、网络测试等调查方式或者委托第三方服务进行检验。

  革新——检查之后,接下来需要对原来的广告创意进行调整或者维持,并结合竞争对手和行业环境对广告进行二次或者多次创意升级。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    zhanglingkai321@163.com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编辑:魏琳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
总排行
月排行

—— 融媒体矩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