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岁末年初,天寒地冻。经过2008年大雪、地震、奥运、金融海啸等诸多纷繁后。2009年,在市场无奈、消费信心受挫、两位数高速发展的神话将停滞等负面悲观情绪中恍若飞鸿,翩然而至。
对于未知的变化,人们忐忑不安。这些冲击与变化最先影响的往往就是市场销售,而且非常具体、直观地表现在企业销售的开单、收益、进账上。
对于很多企业、销售人员来讲,2009年可能并不是一个瑞雪兆丰年的好年景。可奇怪的是,电影《非诚勿扰》逆市飘红,票房高开,大获全胜。电影《非诚勿扰》上映19天,公映时间不过一半,票房就破了3亿元。导演冯小刚本人一举成为中国首位电影总票房超过10亿元的导演。
由此可见,危机、危机,“危”从来都与“机”福祸相依。可惜的是,我们往往只看到了事物的一面,而忽视了另外一面。
战略:增值情感体验
在2008年全球经济萧条的大势下,人们越来越希望能找到一方远离红尘的静土。而电影正是向人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心灵避风港一样的港湾。它带给人们的正是生命个体未必有机会去体验的情感历程。
在接受李湘的采访时,导演冯小刚一再宣称他贩卖的是一种情感体验——快乐。他一再向走进剧院的观众保证:“你们会开心的。即使是在这样一种不安、悲观的经济局势下,你也可以在电影所营造的氛围中暂时逃离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得到精神上的按摩、放松。”这对于时时处于高压状态下的观众来讲,确实是一个很好的精神栖息地。
所以,冯小刚没有卖葛优这个老拍档,也没有卖北海道的风光,更没有卖舒淇的性感,他把这些元素揉和在一起,卖了一种玄而又玄却又可以真实感觉到的东西——快乐。
可惜的是,大部分的企业并没有像冯小刚一样认真思考这个问题,并用产品来具体的提供解决方案。大部分企业经营者还将自己的思考范围锁定在硬件的提供上:我的商品性能如何、价格是否具备优势、送货渠道便捷度如何……做到最后,致使“Made in China”在全球范围内成了廉价的代名词。
风靡一时的体验式经济,其实也是向市场提供/强化/弥补某种情绪体验的过程。他们总是在与人们内心的某种情感彼此呼应,例如:包容的爱、纯粹的快乐、高雅的品位、幸福的人生、美丽的容颜……人们通过购买、使用这些商品,得到了情感上的满足。无意识中,人们更愿意为自己的情感需求埋单。
所以,“打动消费者的心,那是通往他们钱包最便捷的途径。”企业首先要考量:客户在购买过程中最需要被满足的是哪样一种情感。
对企业来讲,应分析自己所处的区域市场的情况,找到客户最迫切需要满足的情感,并以商品为解决方案提供出来。例如:金融行业客户首要的情感需求是安全,所以,他的产品必须尽量实现资金风险低、投资回报率高;便利店则首先要满足客户方便、快捷的情感需求。
除了行业的划分外,企业还必须时刻关注宏观经济环境造成的客户情感需求变化,并通过产品、服务的创新,随时与市场的情感需求变化保持一致。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