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深度 > 营销 > 正文
公益营销,何去何从?
来源:  2015-12-21 07:22 作者:
     回顾近几年国内企业的营销运作,我们心酸地看到,有不少企业及营销人士至今仍未分辨出何为公益营销,何为事件营文章来源华夏酒报销。

     有人认为,如今的公益营销已经进入了博弈时期,笔者很赞同。因为,当众多企业都开始复制某类营销手段的时候,比的是创意力、持久力和资源的合理搭配。

     进入博弈时代,公益营销就必须上升到战略高度,和企业自身的营销规划水乳交融,达到完美的统一,才能获得巨大的收益。如蒙牛通过近十年公益营销树立的企业公民形象;加多宝(红罐王老吉)经过近七年的公益营销,赢得的销售井喷等等。如果一项营销手段没有长远部署,没有分解动作,没有持续执行,充其量就只能是荡几个小水圈罢了。

     笔者一向认为,公益营销是实实在在的战略,弄虚作假没有意义,更不能存有暴发户心态。

     当把公益营销上升到战略高度后,企业就该思考如何选择战术执行了,任何一家企业都应该选择适合本公司定位的公益营销战术。如药品企业喜欢搞慈善、义卖、义诊。

     而更多的企业是两手乱抓,不管何种公益项目都加入(撇开心善不表),以为可以兼顾方方面面,忘了企业的定位——这跟把产品卖给所有人有什么区别?最后资源浪费了,也形成了自己“没有风格”的风格。所以,无论多大规模的企业,都不能也不应该囫囵吞枣似的进行公益营销。

     回归酒企。白酒营销几十年,很多营销模式都用尽了,渠道为王、终端制胜、盘中盘、密集分销(深度分销)等,但是,公益营销还没有在中国酒企身上刻下烙印。尽管有很多酒企在零零散散的做着公益事业,但仔细考究后发现,没有一家酒企把公益营销作为一项战略实施。

     笔者曾在一篇文章中说过:酒类的竞争已经成熟,价格、广告、渠道和促销等方面再怎么折腾,都很难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

  企业要想继续赢得消费者的认同,以及区隔竞争,就必须思索和尝试不同的营销战略战术。如公益营销,没有一家酒企能达到蒙牛的高度。

     酒企公益营销,不单指中小酒类企业,更是巨头企业,如五粮液、茅台等应该积极采取的战略。

     最近,白酒市场上最劲爆的信息就是茅台降价和五粮液逆势涨价,一降一涨的博弈哲学都是在考量消费者的反映。究竟谁会成为赢家,需要市场裁定。

     此时,中国的营销人士大概都没有想通:为什么二者在产品、价格和渠道上都运用到极致了,仍然不思考采用其他战略来提升自己的美誉度?如横向的跨界合作,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来拓展客户;通过公益营销实现美誉度的溢价等等。两巨头仍然囿于“双寡头”梦幻里的二虎相争,没有把自己置于整个酒类产业中思考。

     老名酒已然加速崛起,从区域开始蚕食市场,目前只是体现在量上,如国窖1573、蓝色经典、水井坊、双沟珍宝坊等,但当量变引起质变的时候,局势就难以控制了。

     看到茅台在央视广告竞标中挥霍8320万元,笔者真有“黔”驴技穷之感;再看看五粮液谋划进军酱香型白酒,更是令人不知所云。

     前面说了,营销手段的雷同,导致营销无用,这时候比试的就是创意,企业只有改变思维,采取差异化战略,才能使新进者突围,老朽者突破。

     不只是公益营销,任何营销策略的推出都要立项研究。当企业无法达到战略高度的时候,最好别浪费资源,还是应该以深耕渠道和终端为上策。

  当然,这是指企业在考虑营销而非公益的前提下。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编辑:张怡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
总排行
月排行

—— 融媒体矩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