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应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抵达英国首都伦敦,正式对英国开展为期四天的国事访问。在访问期间,中英双方达成了多项合作协议。
志和者,不以山海为远。对于习近平主席此次访英,中国外交部部长王毅表示,在中英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步入第二个十年、中欧建交40周年之际,习近平主席首次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全面推动中英关系发展,开启了中英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黄金时代,为中欧合作注入了新动力,为中西交流互鉴谱写了新篇章。英国财政大臣奥斯本也同样认为:“两国关系进入了黄金时代。”
势所趋,共酿盛世佳音。作为英国爱乐乐团国际首席战略合作伙伴,五粮液集团与英国有着密切的文化交流及经济合作。而在此次习近平主席访英期间,五粮液集团携手英国爱乐乐团,在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泰晤士报》上刊发整版广告,欢迎习近平主席访英。广告将中英两国的代表元素“长城”和“大本钟”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以此寓意中英两国文化的深层融合。
大国外交少不了酒增进感情
在各国政治经济依赖程度日益加深的现代社会,以和平方式处理国际关系的外交活动成为各国解决冲突、加强合作最主要和最有效的途径。但是,在不同的国际环境中,外交的内容、形式以及发挥的作用却是大相径庭的。总体来说,访问、谈判、交涉、缔结条约、发出外交文件、参加国际会议和国际组织等方式是主要的外交手段,外交家们在会议桌上透过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相互博弈。
除了会议桌上的大国博弈之外,餐桌上的外交同样被各国政要所重视。中国人认为:“外交无小事,饭局大学问。”法国美食家布里耶·沙瓦朗也曾经说:“餐桌上,看得到政治的精髓。” 而在移动互联网技术发达的今天,这种餐桌外交的影响力也被进一步放大。
而餐桌上的酒,更是与政治有着不解之缘。古往今来,酒与政治是相辅相成的,换句话说,酒已经渗透到政治的各个层面。在历史上,君王借酒夺取权力、巩固地位;在现代外交中,政治家借酒活跃气氛、促进社交。英国爱乐乐团董事总经理大卫·威尔顿也曾表示:“音乐、美酒、艺术是全球共同的语言。”
在西方国家,葡萄酒在外交活动中是一种沟通感情、促进交流的存在。从1995年就进入白宫国宴厅的总侍酒师丹尼尔·夏克斯即认为:“一场国宴不只是葡萄酒和食物的搭配,关键是与时机的结合,要与国家利益和讨论的问题能够合拍。葡萄酒是起调节和推动作用的。”
而在我国的外交史上,白酒同样是不可缺少的。如周恩来总理曾多次以五粮液款待海外贵宾,它们也多次作为国礼被赠送给外国政要。如1972年,秘鲁上校塞萨尔·贝劳尼率领国家乒乓球队来华参加亚洲乒乓球锦标赛,周恩来总理精心挑选,将五粮液作为国礼相赠。朝鲜人民民主共和国主席金日成1973年和1989年访华时,中国政府两度以五粮液和龙井茶作为国礼相赠。
时至今日,酒仍然是外交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存在。如习近平访美期间在网上广为流传的《药酒、巧克力、一号球衣,习近平访美的八则小故事》中,酒是联系中美两国人民友谊的一个存在。习近平主席与英国首相卡梅伦赴乡村酒吧小酌的照片也让中英两国的外交更显轻松和谐。
由此可见,在外交活动的餐桌上,作为外交活动中具有特殊润滑作用的酒是不可缺少的,这在古今中外,概莫能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