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市场 > 国家名酒周刊 > 正文
(国家名酒周刊)一辈子的酒
来源: 《华夏酒报》  2015-09-23 09:30 作者:张琛

  4月24日,在由济南西去往苏州北的动车上,到了中午吃饭的时间,坐在我旁边的一位大叔掏出一个小矿泉水瓶美美地啜了一口。我在想,喝个水还这么享受,一闻,不对,是酒。我颇为好奇,就跟他聊了起来。

  得知我此行与五粮特曲有关,他告诉我,他喝的就是五粮特曲,真是好酒。

  这位大叔姓党,目前在山东省济南市定居。他出生在江西一个贫困的乡下,至今,那里的空气依然清新,天空仍然湛蓝,河水依旧清澈。

  他们那里有一个习俗,就是每天三餐都会饮酒。因此,他从小就认为酒是最正常的饮料,直到他外出读大学之前,一直以为全国各地的农村大致都如此。在外省读书后,他发现那种习俗似乎是他们那里的特色。

  即使在参加工作后,他也没有了解到哪里有和他们大致相当的习俗。但是,他坚信在中国一定还是会有这样的地方的,毕竟中国酒文化底蕴深厚。

  他们不知从何时开始就有饮酒的习惯。在那里,大人对小孩饮酒也是持积极态度,认为适当喝点可以活血、解乏。在这个习俗背景、乡土文化的薰陶下,他们那里的男孩自孩提时起,便学会了饮酒,特别是在红白喜事,喜庆节日,小孩们的加入为大人们增添不少酒兴。

  他人生中第一次喝醉是在小学三年级的暑假。起因是他家杀了一头猪,按他们当时、当地的习俗,请了几桌本族、好友来庆贺丰收。他们小孩一桌,也和大人们一样,互庆互贺、推杯换盏、觥筹交错,不一会功夫,醉倒了几个,他是其中之一。那是他第一次醉酒,印象深刻,他感觉似乎并没有人们描述的那样可怕,相反有意气风发的感觉,一改他的柔弱气象。

  他这下明白,饮酒原来是如此痛快淋漓的事情,难怪大人们乐此不疲。他现在回想起来,依然清晰可感,这大概是他经常回味的缘故吧。从此,他便对酒有一些好感。读书期间的节假日,他们那些“臭味相投”的同学们也常在一起谈友情、拼拼酒,展现好辩的口才、抒发内心的激情。但那时的他们还很穷,喝不起好酒,他们经常会开玩笑说,等哪天发达了,别忘了请兄弟们尝尝五粮液啊。

  到工作之后,他终于发现他的生活已经离不开酒了。因为工作的需要,应酬变得多了起来。这一场合需要喝更多的酒,也有机会喝更多的酒,这感觉适合他的生活,毕竟自己有了早年“酒文化”的洗礼,经过锤炼也有一定的酒量和酒胆。

  一周下来,如果没有什么应酬的话,他也会不时约上几个朋友,出去喝上一回。即使在家,晚餐一个人也要喝上一小口,否则,这餐总是觉得缺少什么,不管有菜没菜,当然在城市里,平时早餐、中餐是不会饮酒的。所以,在工作之后的十来年中,醉酒也便成了家常便饭,不过,这影响不到他对酒的兴致,甚至有些执着。

  这期间,他喝过几次五粮液,他坦言,确实是名不虚传的好酒,但因是应酬之类的,喝起来也并不是那么无忧畅快。

  后来,随着年纪的增加,他醉酒的次数也逐渐增加,身体也在“温水煮青蛙”中日益变得脆弱起来。过去醉一次酒,第二天一早就几乎恢复过来了,渐渐地,变成几天都无法恢复如初。

  现在,已过文章来源华夏酒报知天命之年的他,因为身体的缘故,慢慢地,对应酬有了厌倦、抵触的心理,至少对酒的兴趣已经不是那么强烈了。

  去年,女儿结婚嫁到了南京,女婿每回来看他,都带两瓶精品五粮特曲来。女婿告诉他,这是五粮液公司推出的新品,酒质和五粮液相当。女儿知道他的父亲喜欢喝酒,因此想让他在少喝酒的前提下,尽量喝点好酒。

  他也由衷地说:“从读书时对这酒的盼望,到现在自在地喝这酒,这酒喝着真痛快,虽然现在喝的少了,但我这辈子算是离不开酒了。”

  (作者系《华夏酒报》记者)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编辑:赵果
相关新闻
总排行
月排行

—— 融媒体矩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