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文化 > 文化 > 正文
李庄:追随大师的背影
来源:  2015-12-21 14:34 作者:

 当风景美到极致,人们就会用“像在画中”形容,李庄正是这样一处美景。5月19日,李庄出现在中国邮政发行的一套特种邮票《中国古镇(一)》的画面上,这枚邮票取景自李庄一条古道“羊街”,画中朱门、飞檐,一婀娜的青衣女子手撑一把红纸伞,行走在青石铺就的街巷里。
 其实,李庄并非仅仅因为风景秀美闻名于世。
 人们造访李庄,是因为想品尝最正宗的李庄白肉、李庄白酒。同时,也是因为在抗战时期,国立同济大学、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中国营造学社等纷纷迁入李庄,小小的古镇上一时间,才俊云集,冠盖相属。傅斯年、李济、吴定良、董作宾、劳干、夏乃鼎、梁思成、林徽因、郭沫若、童第周、美国学者费正清、英国学者李约瑟……随便一罗列,都是举足轻重的大家,他们在李庄留下了自己的青春,而李庄也成为他们不可磨灭的记忆,时光流转之间,大师们仿佛在眼前一掠而过。
 在抗战时期(1941年~1946年间),大凡从纽约、伦敦、巴黎、莫斯科等地寄往李庄的书信包裹,只要写上“中国李庄”,就可以准确寄达。于是,也就成就了“中国李庄”的声誉。
 如今,一切都随着时间消散 。小镇里的石板路上,每一处磨损都见证着当年的种种故事。而今同济大学的旧址很多却成了混乱的民居。房屋被隔断分成数个人家,杂乱而充满了生活气息。一切都物是人非。
 李庄,依然是一个文化和历史遗迹沉淀的古老的小镇,是一个诉说着抗战风云和沧桑的古老的小镇,是一个能折射中国文化、涵养着民族精神的古老的小镇。

传承了千年建筑
 李庄古镇位于宜宾东郊长江南岸,素有“万里长江第一古镇”之称,距今已有1460年建镇史,依长江繁衍生息,形成了“江导岷山,流通楚泽,峰排桂岭,秀流仙源”的自然景观。
 它与江苏昆山的周庄并称,有“东有周庄,西有李庄”之说。
 李庄当年被梁思成称为:“谁都难以到达的可诅咒的小镇。”从重庆坐船走,“上水三天,下水两天”,“没有任何办法可以缩短船行时间或改善运输手段”。走陆路,当年林徽因带着母亲和孩子,坐敞蓬卡车,从昆明直坐到李庄,费时两个星期。
 如今,乐宜高速的开通,从成都出发仅3小时就能安坐在李庄的长江边饮茶思古了。
   由于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这座小镇的古建筑很有特色,研究古建筑的梁思成正是在这里完成了自己的名作《中国建筑史》。一千多年来,它不仅完好保存了由庙宇、宫观、殿堂组成的“九宫十八庙”、旋螺殿、奎星阁等,镇上众多的古街古巷和古民居四合院,也尽显川南民居韵味。
 当年梁思成在李庄居住时,曾赞誉李庄的民俗建筑,说有“李庄四绝”:奎星阁是上海到宜宾两千多公里长江江边建造得最好的亭阁;禹王宫内的九龙石碑,犹如故宫太和殿前九龙石那样“可贵王冠”上的“明珠”;张家祠的舀鹤祥云窗,用整块楠木雕成,四周有镂空的祥云衬托,上有两只仙鹤,每扇窗上形态各异,造型优美;旋螺殿,在镇南石牛山上,是明代万历年间的雄伟建筑,特点是不用一颗铁钉,是榫逗斗拱全木结构。梁思成在多次考察后赞誉:“其梁柱结构之优,颇足傲于当世之作”。
 时至今日,漫步在小镇那些宽不过三尺、两边全是青砖石墙的小巷,穿梭在歇山顶、硬山顶、悬山顶的建筑间,抬头可见穿斗重檐相映,举目则与屋脊上端坐的龙、凤、狮子、海马、狻猊、押鱼、斗牛等脊兽相遇,与门楣之上的福兽蝙蝠对视,仿佛仍能与当年漫步其间的先贤相逢。

安放了烽火中国
 真正让这个小小的城镇列入中国千年名镇的行列的,是上个世纪四十年代中华民族面临危机时的那段历史。
 李庄仅在1940年至1946年短短六载的艰难时光中,就慨然相助数以万计的中外学者,以一方净土保存并发展了民族的历史文化。行走在小镇里,依稀能听到发生在这里的抗战风云。
 上个世纪四十年代,中华民族正面临着日本帝国主义的全面进攻,从上海历经波折迁到昆明的国立同济大学,打算迁往四川,一批中央研究单位也在酝酿迁川。据闻,中央研究院史语所所长傅斯年希望这次能搬到一个地图上找不到的地方。
 四川南溪县李庄镇的士绅闻讯,发出了“同济迁川,李庄欢迎,一切需要,地方供应”的电文。
 于是1940年秋,同济大学率先前往,随后中研院史语所、社会所、人类学所筹备处、中博院和中国营造学社也陆续迁往李庄。
 一时间,来自各个领域的学者专家们齐聚在李庄这个弹丸之地,素有“梁上君子、林下美人”之称的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历史学家傅斯年、“东巴文化之父”李灿霖等在李庄写下了各自的巨作,而中国经济、建筑、社会、历史等各方面文化研究也在此有了纵深的发展。
 从此之后,古镇李庄不再是一个地图上的村庄名称,它简直就是一张安放在烽火中国的历史书卷,是众多学者呕心沥血成就的一部熠熠不朽的民国学术史。
 为纪念同济与李庄同生死、共存亡的友谊,2006年,同济大学与宜宾市在李庄建立了“李庄同济纪念广场”,树起了纪念碑。近年来,中央电视台、四川电视台、香港凤凰卫视等都曾来此拍摄纪录片《万里长江第一镇》。李庄这座小镇,在尘封的历史中“脱颖而出”。

飘出了浓浓酒香
 行走在李庄,最不能错过的就是李庄“三白”。这“三白”指的是白糕、白肉、白酒。
   白砂糖精制的白糕自不必说。白肉则是李庄的名片,民间流传李庄白肉因周武王起兵伐纣,起义各路人马将身首断开的妖狐苏妲已割片蘸上蒜泥分而食之演变而来。
 因其肉片薄而长,且用一支筷子裹而食之,名“裹脚肉”。抗日战争期间,在内迁翠屏区李庄的文化人陶孟建议下,“留芬”饭馆老板欣然接受建议,将“裹脚肉”改名为“李庄刀工蒜泥白肉”。
 据说,做法是将细长的刀片从猪皮进刀,划出的猪肉每片长可达20至30公分,宽15至20公分,厚仅1至2毫米。点上蒜泥辣椒酱油,味道很鲜明,有一种很滑溜的感觉在齿颊边徘徊。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里靠近国窖广场,连猪肉的特别得香。
 而李庄白酒以本地高梁为酿酒主料,经传统工艺酿制而成,后经存放和勾兑便可出售。
 漫步李庄古镇的街头巷尾,随处都可以看到店铺里摆放着金属做成的酒壶包装的李庄老白干。酒壶包装有鼓形的,也有扇形的,但更多的还是弧形为主。壶里的酒从二两到半斤的不等,价格也不贵,从每壶十二元到三十五元不等,非常接近一般百姓消费,也便于携带。到此旅游,买上几壶当作为纪念,也是特别有意义的。
 小小李庄古镇上,至今还保留着好几家老酒厂、老酒窖,这些老酒厂虽历经几百年沧桑,但仍保留着醇厚的传统酿酒工艺原貌。宜宾地区酿酒历史悠久,蜚声海内外的中国名酒“五粮液”就出产于此,造酒业在这里十分普及和兴盛。
 李庄老酒厂是周正红祖辈几代人经营起来的,厂里的酿酒工都是李庄镇人,别看他文章来源华夏酒报们大多是30来岁的壮汉,但从事酿酒的年头已有一二十年了。他们每天劳作在酒窖里,默默无闻地制作着高粱白酒,并在当地销售,并不与宜宾声名显赫的“五粮液”名酒争风。当然,他们每天也有自己的乐趣,劳作之余美美地喝上几两自己酿造的高粱酒。
 2009年9月,在李庄新区,当地政府已经规划了很大一片地作为李庄酒类食品工业园区。现在,已有包括叙府酒业在内的等多家酒类企业进驻工业园区。一座饱经沧桑的千年古镇飘出浓浓的酒香。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编辑:赵鑫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
总排行
月排行

—— 融媒体矩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