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文化 > 文化 > 正文
温酒文化
来源:  2015-12-21 14:23 作者:
  中国人有将酒温热了饮用的习惯,酒在特制的容器中加热以后,散发出醇厚的香味。无论黄酒或白酒,温热以后,不仅会使一些酒的味道更鲜美,对身体也有好处。
  晋代文人左思在《魏都赋》中就有“冻体流澌,温酎跃波”的诗句,明确地说到了温酒。古人书籍中关于温酒的故事有很多,如《三国演义》中的“煮酒”、“热酒”,都是将酒温热了喝。这种做法,一直延续到今天。
  历史上关于温酒器的记载,早在商周时期就已经出现,商代由于奴隶主的嗜酒,加上青铜冶炼技术的成熟,各种酒具、温酒器具层出不穷,爵、斝、角、觚、觶、壶、觥、尊、彝等。
  汉代被称为“中国青铜时代的最后闪光点”,这时温酒器具在民间已经十分流行,陈设于山西博物院展厅的“胡傅温酒樽”就是典型的代表作品,酒樽的器盖中央设计有提环,周围有三个凤形钮,器底是三个矮矮的虎形足。一条宽宽的装饰带将酒樽外壁一分为二,厚实的铜胎外通体浮雕有诸如猴、鹿、龙、凤、虎、羊、牛、骆驼等动物图案,这些形形色色的动物体态各异、造型生动、或动或静、或站或奔。汉代随着漆器的兴起,青铜工艺的衰落,在汉代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漆制酒具在民间已经十分普遍。
  三国时期,“煮酒论英雄”的故事中,这里的煮酒就是指温酒。两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连绵,时局动荡,基本上沿袭了前朝的酒器具。
  到了隋唐时期,政治开明,经济发展,社会上除了陶器,瓷器等材质酒具外,还出现了大量金银材质的温酒器具,这些金银器酒具制作精细,造形华丽端庄,体现了大唐风范。
  宋代由于瓷器业的发展成熟,加上社会相对稳定,出现了大量的瓷质的温酒器,如注碗的出现,成为当时一种最普遍使用的温酒器具,它由注子和温碗俩部分组成文章来源华夏酒报,注子是盛酒的,温碗是温酒的,广口,碗壁直而深,圆筒状,有的通体呈莲花形,大小依注子而定。使用时将注子置于温碗内,倒上热水即可温酒。
  元代由于时间较短,加上游牧民族文化盛行,温酒器具以贵金属为主。
  明清时期,酒具得到空前发展,温酒器种类繁多,材质更是多样,有温碗、温酒壶、温酒炉、温酒罐、温酒盅等;材质上除了有瓷器外还有金银、景泰蓝、角制的、竹制的等。如清代的青花温酒壶,青花发色淡雅,瓷胎厚重细腻,对光可见指纹,异常漂亮。
  说到温酒器,就不得不提到江南绍兴酒店或老百姓家中常用的紫铜或马口铁制成的温酒器具——爨(音同串)筒和瓷、锡制成的烫壶。烫酒壶外形分八角形、六角形、圆形等,一般由盛水器、盛酒器、酒盅环环相套组成。自己在家温酒时,可将酒壶置于装满沸水的容器中,将酒盅倒扣盖上,闷几分钟后,待酒逐渐变暖即可饮用。在天气寒冷的季节里,喝上一杯暖暖的绍兴老酒,心中真是别有一番情趣。
  从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温酒器具到秦汉典型的浮雕温酒器具的出现,从六朝到隋唐金银温酒器的过渡,再从宋元到明清时期瓷质温酒器具的发展。我们从温酒器的历史发展脉络中可以看到古代社会发展的跌宕起伏。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文化的繁荣,促使酒器具也随之发生变化。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编辑:车婉宁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
总排行
月排行

—— 融媒体矩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