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Coco和朋友去杭城一家小酒吧喝酒。点了一杯鸡尾酒后发现,涨价了!“大概比之前贵了3元左右,问了店员,说是进货价涨了。”记者询问了一些经销商后发现,洋酒确实又涨价了。
久加久相关负责人表示,2月1日起,马爹利、轩尼诗、芝华士等都涨价了,大多在5%~6%。例如陈酿18年、700ml的芝华士,涨了7%,零售价涨40元左右。“据供货商的消息,人头马将在4月涨价,幅度还挺大。”她表示。
一位从事洋酒销售14年的经销商说,从2005年开始,洋酒吹起涨价风。“保乐力加每年调两次价,一次在2、3月份,一次在11月左右。像马爹利一年涨两次,每次涨11%左右,供货价从去年的1100多元涨到1400多元。近几年感觉更明显。”而在每次的涨价潮中,干邑都会充当“先锋”,今年它又是涨价潮中最猛的一位。“2月1日开始涨价,达15%~16%。”
“酒商觉得中国市场在扩大,便开始有底气地涨价,跟奢侈品是一样的道理。以干邑为例,中国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去年供不应求。”一位经销商说,去年他一度拿不到干邑,断货三个月之久。而最近,葡萄酒行业组织国际葡萄酒及烈酒展会(V inexpo)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已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干邑消费国,将在四年内成最大干邑消费国。“干邑卖得太好,原浆就会供不应求。与其他洋酒相比,干邑的出厂要求比较高。他们要求每支干邑都有40%以上的20年陈酿原浆,出厂要求高了,产量必然受到限制。涨价也就跟着开始了。”拿12年的芝华士来说,2004年时,容量为750ml,供货价为160元。2006年开始,容量下降到700ml,价格不变。但接着几年,容量维持在700ml,价格却不断上涨,一直到现在的220元。
为何会选在市场相对较淡的年初涨价?周先生卖洋酒多年,为多家星级酒店供酒。他认为,市场投入是酒商选择在年初涨价的主要原因。“外国酒商的财政年度与国内不同,多是从当年7月至次年6月,他们会选择在4月~5月制定全年销售计划,7月付诸实施。在实施半年左右,若感觉与预期有所差距,就会在次年年初市场相对稳定的情况下进行价格的调整。”
记者了解中发现,除了个别酒吧有涨价的现象外,各大超市、久加久等商场洋酒的零售价目前暂时没有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