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长沙酷热异常,当天最高的气温为37°C。
这样的温度下,61岁的法国先生杰哈·布鲁全副武装、西装革履,额头在不断地冒汗,但是却一直努力保持着迷人的微笑。
面对中国市场,很难没有笑容。
金融危机后,在欧美市场受挫的各国酒庄纷纷将目光瞄准了中国。据海关统计,2008 年前三季度的葡萄酒产品进口量同比增幅达35%,第四季度也保持了30% 的增长,进口葡萄酒总量达到了590 万标准箱。而2009年1 至5 月的葡萄酒进口数与2008 年同期相比,增长量为33.48%。
杰哈本人也对中国的市场寄予很大希望。作为法国南部最大酒庄的庄主,杰哈·布鲁已经有两年没有出过国。他这次中国之旅的主要目的是:考察湖南市场、拜访中国的艺术家及参加湖南非常有影响力的电视节目《越策越开心》。
此后数天,记者几乎大部分时间内贴身观察杰哈。虽然多次挑起评价竞争对手的话题(以澳洲、智利为代表的 新世界 (行情 股吧)葡萄酒以及法国本土的廉价葡萄酒近年来对法国的高端红酒冲击很大),杰哈总是无懈可击地微笑回答:“需求都是多层次的,存在即合理。”
这种类似“天气真好哈哈哈”的回答,让人备感无趣,但是杰哈的微笑,又使人觉得无法去责怪他。
普吉奥酒庄亚太区营销总监杨敏笑起来,“他是一个典型的法国人,从来不会说别人不好的地方。”
商人退隐
杰哈20岁大学毕业后,在蒙彼丽埃开办了斯达提讯电器工厂,短短数年内就实现相当于1500万欧元的年产值,这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算是不小的规模。
此后的20年努力,他创造了一个电器王朝,资产遍布全法国, 1978年,电器巨头阿尔斯通收购了杰哈在法国的二十多家工厂。通过此次出售,杰哈赚了一笔钱。
两年后,阿尔斯通由于经营不善,负债累累。董事会希望杰哈出山。由此,杰哈花一法郎,把工厂再度买回,自己担任董事兼阿尔斯通总经理。 也就是在这个时间里,他的电器王国延伸到了法国之外。包括中国的苏州。
再花了数年时间,阿尔斯通扭亏为盈,并跻身世界500强企业之列。
至此,杰哈在同一家世界500强企业的“买”、“卖”上赚了两次钱,这个传奇目前仍在法国各界广为流传。
四十不惑,这个年龄对中国男性来说正处于事业之高峰期。杰哈选择的却是彻底引退。
“人的一生只有这短短的几十年,在我20岁到40岁的这20年里,我选择了商业并享受到了成功。但人总要学会放弃与割舍,才能收获新的喜悦。所以在40岁时,我想接下来的20年,应该要干点自己喜欢的事情。”
杰哈喜欢达·芬奇的一句名言,“在有人类欢乐的地方就有葡萄酒——它是人类欢乐的源泉。”所以他成了一个酒庄的主人。
中国行
上世纪80年代的阿尔斯通电器,其版图已遍布十几个国家,包括中国。杰哈因此常到苏州和上海,他记忆中,最常入住的是上海和平饭店。
那一时期,中国的专职翻译人才匮乏,以法语为母语的杰哈,每次来到中国都要带两个翻译,一个把中文翻译成英语,一个再把英语翻译成法语。由此还产生了不少笑话。有一次,当他需要一杯水的时候,经过两个人翻译,结果递给他的是一杯酒。
8月是杰哈第一次来到中国的腹地——长沙。
此地有两件东西让杰哈难以割舍:口味虾和毛泽东。
“美酒是一种艺术,美食同样是一种艺术。”作为“酒痴”的杰哈,对美食也情有独钟。
杰哈来到长沙的当日,参加完欢迎晚宴及酒会后,就赶往长沙著名的小吃一条街“坡子街”开始品尝长沙的地道美食,重点还是长沙著名的小吃口味虾。
坐在露天的大排档,两盘4斤的口味虾上桌后,杰哈就脱了西装,直接用手抓起了口味虾,开始了一发不可收拾的“壮举”。
美食离不开美酒,因为没有专业的酒杯,所以杰哈的葡萄酒只能用茶杯装着。女士们仍穿着酒会的晚礼服,杰哈则穿着礼服,拿着茶杯喝着红酒,用手抓着吃着口味虾。同时,仍不忘记在与别人干杯的时候,用眼睛深情地凝视着对方。
“这地方可比在包厢里吃要好了一千倍。”杰哈显得很欢。此后的几天,口味虾成为了他在长沙生活的“必修课”。
长沙还有一处吸引杰哈,它是毛泽东故乡的省会。
“毛泽东在法国拥有很高的声望,我自己也很喜欢毛泽东。”杰哈经常提到毛泽东。
8月4日中午,长沙一家饭店大堂的毛泽东半身铜像吸引了杰哈的注意,该铜像足足有超过半米高、半米宽,重量也不下100斤。杰哈对铜像爱不释手,遂请其亚太区营销总监杨敏与饭店老板商谈,希望将铜像转卖给他,带回法国。
因为饭店老板的拒绝,给杰哈的长沙之行留下了一丝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