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深度 > 评论 > 正文
重庆酒·重庆酒市·重庆酒文化 ——关于当前重庆酒业的思考
来源:  2015-12-21 10:28 作者:
     
一、从国渝酒谈起
 
      二OO七年阳春三月,重庆市直辖十周年纪念的第二天,正值当年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在渝举办,中国食品质量报第四版红底白字见刊“国渝酒在重庆亮相”,展位前人头攒动,国渝酒、中国的酒、重庆的酒、一炮走红。一时间,京渝两地酒界专家学者好评如潮,连百岁泰斗秦含章,望着清沏透明的酒液,闻着厚醇独特的浓香,品着优雅舒畅的琼浆,也脱口称赞“国渝酒,好!好!好!”重庆晚报载文惊呼“渝酒,我们为你加油”。
 
     无疑,国渝酒的诞生是成功的。
 
     任何成功都有多种因素构成。国渝酒创立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是酒品还是品牌?是市场销售还是文化底蕴?
 
  开放的重庆需要名牌,今天的重庆需要名酒。国渝酒顺应时代潮流,实施了超级品牌战略,实现了从普通商品到品牌商品一步到位,完成了从产品开发向品牌开发的美丽嬗变,满足了消费者既有物质的生理享受,同时又有精神的心理享受。
 
  于是乎酒界泰斗喜不自禁、杯酒题诗“抗战八年奔渝久,沙坪坝上磁器口,友朋欢聚只三杯,巴渝醉心无忧守”。意犹未尽,又题“渝州烧酒好浓香,薄皮高梁糯性良。风格正常天府窖,大家喜欢国琼浆”。
 
  于是乎爱酒晚辈如我也步其秦老韵奉和:“秦老年轻饮渝酒,至今难忘磁器口。七十光阴禅滑过,百岁泰斗杯在手。”“巴地自古酒浓香,贵与黄龙比优良。唐诗宋祠舰不断,更有今人秦含章”。
 
  于是乎中外酒客手捧着独具历史纪念意义和地域特点的解放碑外型酒瓶,频频摄影,笑容满面,总想赏一口那里面装的是什么美味。
 
  于是乎订单草簧,供不应求……
 
  很明显,国渝酒的成功之处,是品牌的开发,是内含的文化,是走了一条与其它酒类企业发展比较具有创新特色的发展之路。
 
二、重庆要重视酒文化
 
  重庆市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在直辖以后,社会、政治、经济、交易、城建各方面都突飞猛进,都发生了令人欣喜的大变化。但大家同时也越来越清醒地意识到,在文化建设上滞后,乃至于在本地人自豪兴奋、外地人称赞羡慕的大合唱中,也有有识之士放言“重庆没有文化”。这个问题在酒的生产和消费上亦显现出来了,酒品的文化底蕴,酒厂的企业文化、酒客的消费引导,酒市的氛围营造等等工作都提上了议事日程。
 
  为什么重庆市地产白酒在每年销售近100万吨,人均消费约35公斤的市场上只能占到约20%的份额?
 
  为什么重庆市地产白酒不能突破贵有茅台、川有五粮液的夹击而在生产上有所突破?
 
  为什么重庆地产白酒不能诸如湖北稻花香、四川红花朗,甚至四川小角楼之类一样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为什么有重庆酒领头羊之称的诗仙太白人领导会说出“重庆本土酒业的发展已经错过了白酒发展的最好时机”的感叹?
 
  ……
 
  重庆人对本土酒的酒文化的研究和运用是不是有问题了?重庆市是否有专门从事酒文化建设科研的组织机构?重庆市至今是否公开正式出版过酒文化方面的著述?
 
  值得庆幸的是中共重庆市委去年三届五次会议产生了《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文化强市开始提高了重庆人的精气神。重庆酒界也在行动。
 
  ——重庆有了中国小曲清香白酒代表:几江牌金江津酒,从此终结了重庆没有“国字号”酒的历史。
 
  ——诗仙太白集团筹划今年内上市,将成为继重庆啤酒集团之后第二家本土酒业上市公司;还引入北京艺人的经典话剧《李白》在重庆大剧院公演。
 
  这叫知耻而后勇。
 
  重庆人要改变自己酒类市场的“散、乱、小”观念,不要文章来源中国酒业新闻网认为有4000多家批发企业、60000多家零售企业就是“失控”就是“混乱”。现行的《重庆市酒类管理条例》要与时俱进,修改得更适应市场经济,政府重新实行批零审批许可证制度来规范酒类市场,一定要慎重,不要“一放就乱、一管就死”。要在酒类的产销和消费的文化建设上下功夫,注重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酒文化研究和培育。正在打造的“五个重庆”的提出,其中宜居重庆、平安重庆、畅通重庆、健康重庆这四个都与酒文化相关。重庆人一定要在文化强市工作中注重酒文化的内容,赶上四川、赶贵州、赶上京津沪,呐喊一声“雄起!渝酒闻于天下”。
 
三、重庆人文精神与酒
 
  纵观历史,重庆有酒,历时至少不短于三千年。重庆古称巴称渝,巴人善酿,渝人善饮,有史可考,有文可查,可物可证。巫山人和大溪文化遗址的发现,证明巴人聚居之地也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摇篮之一,生活在这里的先民为适应和改善生活,酿酒饮酒,人文鼎盛,源远流长。
 
  《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中有则很能说明这个问题的记载:“板楯蛮夷者,秦昭襄王时有一白虎,常从虎数游秦、蜀、巴、汉之境,伤害千余人。昭王乃重募国中能杀虎者,赏邑万家、金百镒。时有巴郡阆中夷人,能作白竹之弩,乃登楼射杀白虎。昭王嘉之,而以其夷人,不欲加封,乃刻石盟要……盟曰:‘秦犯夷,输黄龙一双;夷犯秦,输清酒一钟。’夷人安之。”这里的“板楯蛮夷人”就是古巴人的一支部落,算是今天重庆人的鼻祖。这盟约条文中的“黄龙”是金或铜制作的王室工艺品,而“清酒”就是史书后来记载的一种叫“巴乡清”的酒。此一故事在另一古藉《华阳国志·巴志》中亦有类似文字。这就足以证明,巴人酿造的“清酒”是可与象征王权皇位的“黄龙”等值等价,这酒不是一般的饮料酒,已经用作政治酒、外交酒、团结酒、是“全国名酒”“中华美酒”了。
 
  现藏于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和重庆市博物馆远古巴渝厅的商代青铜酒具漩涡纹爵博、父丁觚、夔螭尊、亚父丁卣、父丁斝,就是重庆酒史的实物佐证之一。人类从开始酿酒到使用专门器具酿造饮用,是需要一个相当漫长的发展过程。这些制作相当精美的酒具距今已有三千年,说明重庆人对酒的需求早就从简单的生存的生理需要,进化到了复杂的心理的文化需要,对酒的饮用已经有所讲究,涉及到了社会生活的政治、经济各个领域,诸如祭祀、宴请、婚丧、纪念、欢迎、社交等等,酒文化已相当发达,鉴于此,笔者认为,既然产生在同一时代的绍兴酒与法国葡萄酒和古埃及啤酒并称的世界三大古酒,那我们的重庆酒也是中国古酒的一个源头,只不过跟巴人的消亡一样,被逐渐泯灭了而己。
 
  酒与诗从来就有不解之缘,重庆酒自然不例外。重庆酒流传到诏宋,理所当然就在诗词中见到踪影。以既是诗圣又是酒圣的杜甫为例,他在今重庆所辖奉节(夔门)寓居流传下来的一首《拨闷》是这样写的“闻道云安曲米春,才倾一盏即醺人,乘舟取醉非难事,下峡消愁定几巡。长年三老遥怜汝,捩舵开头定有神,已办青钱防雇直,当今美味人吾唇。”此诗所吟云安即今云阳,诗圣认为是“当今美味”可见评价之高。初唐四杰中的骆宾王,四十岁时闲居山东衮州了还对此酒念念不忘,专门有首《咏云酒》的诗吟道“色泛临砀瑞,香流赴蜀仙”,可见重庆酒知名度之高。宋代文人范成大赴任四川制置使和成都知府时,途中逗留夔州,正巧时逢农历端阳,有《竹枝词》以记其事:“五月五日岚气开,南门竞船争看来。云安酒浓曲米贱,家家扶得醉人归。”这就是当年重庆人饮酒风俗人情的写照了。
 
  横看现在,重庆的酒,白酒、啤酒、黄酒、红酒、洋酒,生活中无处不在,市场上应有尽有。据重庆晨报《都市新闻》来自市商委的数据,“半年喝掉35万吨酒,倒进嘉陵江要流一小时”。可见重庆人的豪饮雅酌,与“抗战文化”“红岩文化”“美食文化”“美女文化”“码头文化”一起,遐迩闻名。
 
  巴山渝水地处祖国西南,自然环境险恶,经济生产落后,生活条件艰苦。重庆人天性劲勇、吃苦耐劳、敢拼敢闯、坚韧不拨、齐心协力,负重奋进。重庆酒的生产和消费要根植在这些人文精神之中,着手对传统酒文化的研究继承,对民族复兴新时代酒文化的培育发展。
 
  综上所述,重庆的酒,要如白酒泰斗秦含章给国渝酒题辞“重庆名酒”那样,要定位为巴渝历史上最名贵的酒,是有唐诗宋祠为证的酒,是中华民族抗战胜利精神堡垒的酒,是川江号子战险滩激流的酒,是国家西部大开发中心城市的酒。
 
  重庆人挟三峡山川之灵气,沿秦室汉武之雄风,酿巴山渝水之精华,弘盛世和谐之丰功,醉天下众生之英雄,呐喊一声:“雄起!渝酒闻于天下”。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中国酒业新闻网。
编辑:张勇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