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来,百余白酒共用一个商品名;5年多“诸葛酿”之争愈发扑朔迷离……临近中秋白酒旺季,仍在迷雾中的诸葛系白酒市场战火更旺,近期不断有企业称赢了诉讼官司,自称“我最正宗!”但信息时报记者调查获悉,“诸葛酿”商标至今未能成功注册。知识产权专家尹学谦透露,更多的“诸葛酿”官司尚未了结,迷局尚难解开。
调查 近200种诸葛酿分食“诸葛”市场
究竟市面上有多少个白酒品牌在打着“诸葛酿”旗号在销售?记者近日走访发现,“诸葛酿”混战的情况在小型超市、士多以及各种林林种种的酒类批发行均比较严重;包装的极度相似给消费者造成了很大的迷惑性和识别障碍。
在客村立交附近一家烟酒小店,记者见到一款标称成都市方圆酒业有限公司生产的诸葛酿酒,52度包装销售35元。“听说现在诸葛酿有很多,这款是不是正宗的?”“绝对是真的,不信你闻,香味很浓的。不真你可以随时拿回来。”
不远处的另外一家烟酒专卖行,记者见到了两款诸葛酿在销售,一款是江口醇诸葛酿,另外一款是四川川崃香酒业生产的诸葛酿,两款诸葛酿,前者52度装销售60元,而后者则只需43元,32度装40元。该批发行的老板介绍,“这是两家不同公司的产品,但喝起来感觉都差不多,43元那款优惠很多,更受欢迎。”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酒类批发行、士多店的老板们大多都分不清各诸葛酿品牌之间的关系。在三元里的金发烟酒商行,记者见到江口醇诸葛酿以及四川尖峰酒业的义斗诸葛牌诸葛酿酒在销售,当记者指着这两款诸葛酿询问老板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时。该老板先愣了一下,然后看了下两者的包装,才对记者说:“这是两个不同酒厂生产的诸葛酿。”
而在一家叫新兴百货店的商铺,店铺老板居然指着铁盒包装的江口醇诸葛酿和纸盒装的诸葛酿演义,告诉记者这是同一家酒厂的酒,只是包装不同,纸盒装的更实惠,只要55元,铁盒装的贵一点要60元。
一位白酒界资深人士向记者透露,市面上的诸葛酿酒,从10年前刚开始时的40多种,到2006年增加到120种,再到目前已达近200种,不乏一个厂家生产十几种相似包装诸葛酿白酒投放市场。
探因 “诸葛酿”三字无法注册
不难发现,所有的纷争皆是围绕“诸葛酿”三字产生,而由于有诸葛亮家、诸葛亮府、诸葛亮宴、诸葛亮等这些相似的商标注册在先,至今没有一家企业能够将诸葛酿三字成功注册。最早是2000年平昌县酒厂(该厂于1998年撤消)首次注册诸葛酿商标未果,随后曾经拥有诸葛亮商标的千年酒业进行注册,但因公告期被江口醇集团异议宣告失败。
对此,知识产权专家尹学谦律师指出,诸葛酿注册时间比其他商标在后,同时,各家诸葛酿都有在先使用的证据,事实上,在这场混战中,这些在先使用的证据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造成事实不清,国家商标局难以以一家的事实认定给予核准注册。例如,千年酒业和江口醇之争,法院认定江口醇的使用日期是1999年6月5日,而千年酒业公司的诸葛亮商标核准注册于2000年,既然商标局已经核准了诸葛亮,再接受近似的诸葛酿注册,法理上是不通的。两个近似的商标不能核准给两个不同的主体。
企业纷纷钻空子赚快钱
据调查,全国诸葛系白酒市场容量高达100个亿,众多企业纷纷进入,目前已形成三大阵营。第一是销售量最大的四川江口醇诸葛酿,产品约在58~62元之间,年销售高达24个亿。第二是襄樊三九、泸州佳冠的诸葛酿,及山东诸葛亮家等,三九仅在湖北销售就过亿。第三则以小厂、小品牌居多,价格在35~45元之间。“每家企业都看准了这个市场有机可乘,谁也拿不到诸葛酿的归属权,所以大家都做,捞一把就走。”该人士指出,这些企业要么为了赢得诸葛酿的所有权争得头破血流,要么跟风,都是赚快钱心理,根本没有把品牌做好的心态。
消费者不在意纵容企业
走访过程中,记者随机采访了10位在不同商铺购买白酒的消费者,发现没有一位能够清楚地分辨哪种诸葛酿产品是由哪家企业生产的。消费者程先生说,只知道诸葛酿是比较大众、实惠的白酒,从来没有留意市场上有多少种诸葛酿,有多少个厂家在生产。
消费者黄先生说,平时去酒楼喝诸葛酿,从没在意过是哪里生产的,“好象包装都差不多,价格也差不多,几十块钱的酒,喝起来都没有什么区别,谁会在意那些。”消费者曾女士则说,好象看过一些新闻和广告,听说过诸葛酿打官司的事,但是也搞不清谁是谁非,“能在商店里卖的,应该都是正规的吧!”更有一些消费者甚至认为,既然企业个个都想争这个品牌,“应该还是不错的,可以喝喝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