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市场 > 啤酒 > 正文
茅台多元化之路坎坷 啤酒业务“下嫁”雪花(1)
来源:  2015-12-21 06:35 作者:

  今年八月,贵阳国际会展中心,为了推广新品,茅台酒董事长季克良在“2011中国国际酒类博览会”上品尝茅台啤酒。

  虽然有国酒茅台光环的照耀,“茅台啤酒,啤酒中的茅台”的目标仍旧无情落空。茅台啤酒低下昂贵的头,下嫁华润雪花。

  8月,华润雪花啤酒突然对外宣布,与贵州茅台(600519)酒厂共同增资合资贵州茅台啤酒公司,组建华润雪花啤酒(遵义)有限公司。其中,华润雪花以总现金约2.7亿元增资,占70%股权出任大股东,而贵州茅台则以现有的茅台啤酒资产参股,占30%股权。

  尴尬又坎坷的多元化

  作为中国白酒唯我独尊的龙头,茅台集团在酿酒行业里的多元化探索与经营并不成功,颇为尴尬,甚至可以说是“坎坷”。

  1998年,茅台集团一改以往“温良恭俭”的作风,高举多元化旗帜,确立企业发展战略:“一品为主,多品开发,做好酒文章;一业为主,多种经营,走出酒天地”。茅台开始在多元化之路大步踏进,学赶五粮液(000858)。在1998年的时候,茅台只有20多个品种,但是到今年,茅台已扩军到200多个品种、10多个行业!

  一是打破几十年单一酒度和单一包装的格局,开发了33度、38度、43度三种低度茅台酒,包装也分为1680毫升、1000毫升、500毫升、250毫升、50毫升、二套装、三套装、礼盒等多种,名目繁多;二是为迎合更多消费者群,降尊迂贵推出中高档、中低档系列白酒子品牌。比如茅台王子酒、茅台迎宾酒、茅台醇、茅台液等,此类直接冠以“茅台品牌”的产品;还有贵州王、习酒、红河酒、小豹子、九月九等,则冠以“茅台集团品牌出品”;三是加紧向其他酒类产品链进行延伸,陆续开发了茅台干红、茅台啤酒,保健类的茅台不老酒、茅台女王酒、茅台威士忌等也先后上市。1999年,利用“茅台”的牌子和昌黎“地王”的技术、设备,生产茅台葡萄酒;2000年茅台收购遵义高原啤酒厂,投入2亿元建新厂区,改扩建10万吨高档啤酒生产线,生产茅台啤酒。

  产品繁多如儿辈孙辈满地跑,却鲜有多少消费者熟悉,业绩普遍不佳,即使号称国内最高价的茅台啤酒也鲜有人耳闻,更遑论有喝过。茅台集团主要还是靠53度、56度茅台飞天系列白酒来提升业绩。

  另外,面对多元化诱惑,茅台也挥舞资本长袖,以资本运作方式拓展到其它非酒类相关产业,进行多种业态渗透经营,如如生物工程、医药、食品、饮料、包装、防伪等领域,又参股交通银行(601328)、南方证券等,最终形成多元化经营大格局。

  然而品牌延伸、品牌多元化,对“茅台”这个沉甸甸的品牌无异于一把双刃剑。不熟悉的地方未必风景独好。你在白酒市场上叱咤风云,并不代表在你不熟悉、不专业的行业也能呼风唤雨。多元化惨败屡见不鲜之例,在其他不熟悉的行业,你仍是新手,上路必是坎坷艰险。消费者认可的是白酒市场的你,而不是做红酒、啤酒、生物、做医药或者做其他的你,即使您财大气粗!五粮液在多元化经营中,许多投资不是只开花不结果?

  2003年,茅台曾提出打造百亿集团的目标,但在过去几年间,茅台啤酒、葡萄酒业绩不彰甚至产生小额亏损,要进入领先行列路漫漫。投入2亿多的茅台啤酒,投产10年来,一直处于半开工状态,估计最高峰年产量也不过6万千升,如今要挤上全国主流品牌行列更几无可能。

  在茅台其他相关产业上,比如生物工程、医药、食品、饮料、包装、防伪等领域,也是光打雷不见下雨,只见播种不见结好果,没有见到一个在全国叫得响的品牌,惨淡经营。

[1] [2]

编辑:赵果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