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市场 > 啤酒 > 正文
用“金蓝领”护航“金品质”青岛啤酒战略落地靠人才
来源:  2015-12-21 06:34 作者:

    青岛啤酒,一个凝聚了时光流年与百年风霜的品牌,在“百年归零”和“新鲜度管理”的品牌战略指导下,年轻而时尚的青岛啤酒越来越彰显生命活力。站在青岛啤酒厂区,弥漫在空气中扑鼻而来的啤酒香气,历久弥醇。
     
  通过严格的门禁,《华夏酒报》记者有幸进入青岛啤酒厂的糖化车间,在这里,记者见证了青岛啤酒糖化车间的工作流程,见证了这个团队严格的交接班制度,并感受到一代又一代青啤人“好人酿好酒”的精神传承。在这个团队中,以编号“0010130”进入青啤公司的于江虹,现在已经是名副其实的“金蓝领”和青啤的专业技能“宝贝”。他说,这个胸牌,到2011年10月他正好佩戴了20年。

20年磨一剑
锻造“金蓝领”

     
  3月15日,青岛市第十一届职业技能大赛总结表彰大会隆重举行,青啤公司获得团体组织奖,数十位员工以优异的成绩折桂“工种状元”和“技术能手”,于江虹就是其中的一位。
     
  2008年,于江虹在青啤公司举办的职业技能大赛中取得了酿造工种的“状元”称号;2009年,其被评为青岛市“首席技师”,并享受政府每月1000元的特殊津贴;2010年,他再次获得青啤公司和青岛市职业技能大赛酿造工种的“状元”称号。能取得今天的成绩,并受到公司和社会的如此重视,是20年前刚进青岛啤酒厂的那个毛头小伙万万预想不到的。
     
  “我们团队365天每天都在重复‘糖化流程’的每一个批次,除非机器故障或大修,期间从未间断过,所以我们部门的聚会从来没有大团圆的时候。”于江虹笑言。当然,他也已经记不清到底有多少个夜晚,因为机械故障,与团队一起彻夜不眠。于江虹所说的“糖化流程”是指从原料投料—湿粉碎—糊化—糖化—过滤槽—煮沸锅—回旋槽—薄板冷却的整个操作过程。而整个糖化过程就像是“列车时刻表”,得保证每一个站点是畅通的,才能保证下一站不误点。
     
  于江虹将糖化工段形象地比喻为“炒菜”,什么时候放什么料,火候把握到什么程度,都会影响啤酒的风味和口感。“刚进工厂时,师傅会手把手地教你,青岛啤酒的品质和风味,跟工艺和操作的一致性是分不开的的;而百年酵母在每一代青啤人手里不走样,酿造出风味一致的青岛啤酒,与师傅的传、帮、带是分不开。”青岛啤酒的每个工段,大家都有一家人的感觉,特别是师徒之间,这种关系是青啤百年传承的一个纽带。“记得2008年8月,工段有位师傅到了退养年龄,但他听说一周以后工段要进行大修,其实当时完全可以离开岗位,可他还是坚持继续站好最后一班岗。不管是做人还是做酒,青啤都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
     
  实际上,自身悟性较高的于江虹在青啤公司,完成了两个重要转型,其一就是从高中毕业生到技能大学生的转型,青岛啤酒这所大学,为其提供了专业技能培训的平台;其次,完成了专业技能大学生到所在岗位专业骨干的提升,经验积累对于于江虹所在的工种来说,至关重要,而在不断地实践和操作过程中,于江虹将自己锻造成为名副其实的“金蓝领”。

重视技能人才
成就“金品质”
     
  现代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经说过:“企业只有一项真正的资源:人。”无疑,在当下“招工难”、“用工荒”、劳动力成本上涨以及产业转移、产业升级的大背景下,企业对人力资源的关注与“争夺”越来越激烈。对此,早在2004年,青啤公司就启动了职业技能大赛,以企业搭台,员工唱戏的方式,让一线员工在这个舞台上,有积极学习、成长向上的动力,用专业技能为青啤“金品质”护航。
     
  对此,在之前召开的青岛啤酒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颁奖仪式上,公司副总裁姜宏表示:为了打造一支具有竞争力的员工技能队伍,青岛啤酒走出青岛面向全国搭建竞技平台、建立技能师评聘制度,设立技能师聘任岗位津贴,加大技能培训,激发员工练绝活。“公司的发展归根到底就是靠人才,公司的战略要落地,归根到底还是靠人才。”
     
  记者从青啤公司了解到,通过公司搭建的技能培训和成长平台,越来越多的员工正在从普通操作工向“金蓝领”转型。他们除获得公司和工厂的高额奖金外,还将被纳入青岛市高层次人才库,定期参加新技术培训、有进入大学深造的机会……在青啤公司,越来越多的员工正在向“于江虹”这样的团队迈进,他们用上进的态度、精进的技能为职业和人生赢得了尊重与荣耀。

员工不是成本是资本
     
  作为行业领军企业,青啤公司对于如何能更好地吸引人才,如何能用机制留住人才,如何能最大限度的为人才提供财富力、健康力、情感力、学习力等交织而成的幸福力,有着自己深入的理解和践行。其认为:从企业内在而言,技能人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员工已成为企业能否持续成长、永续发展的关键。
     
  对于公司斥巨资打造的这一以赛促训、以训促学的竞技平台,姜宏对记者表示:“在青啤看来,员工是企业的第一资源,投资员工,便是投资企业的未来。如何培养员工不断提高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是企业的所有经营资源中,最具能动性、创造性的一个维度,他们是能够不断增值、不断为企业创造新价值的源泉和动力。”
     
  在职业技能大赛的平台上,青啤公司涌现出了一大批高技能人才,有省级首席技师、市级首席技师,现在都已经是啤酒行业内响当当的专家。而像于江虹这样的一线员工,无论收入、荣誉、晋升机会等都有了文章来源华夏酒报更大的空间。正是他们,用“列车表形式”的糖化流程严格控制生产过程,为下一道工序创造快乐;也正是他们,用百年传承的“好人做好酒”的精神,用百年酵母,酿传世麦香。
     
  “如果同行高薪聘请,会不会跳槽?”对于记者抛出的问题,于江虹的回答同样朴实:“用20年干好一件事不容易,我在青岛啤酒,有成长、有过程、有认可、有价值,这些不是单纯用钱可以衡量的。”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编辑:车婉宁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
总排行
月排行

—— 融媒体矩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