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市场 > 啤酒 > 正文
楠溪江啤酒期待华丽转身
来源:  2015-12-21 06:26 作者:
  浙江楠溪江啤酒厂被收购一事,对于永嘉企业界来说,不亚于这个经济严冬中的一声惊雷。一个刚刚完成集团化组建还不到一年时间的楠溪江农业集团,以9000万元的巨资收购了一个有着50年历史的酿造企业,这一堪称蛇吞象式的收购,引起各界的关注。

  收购后的楠溪江啤酒能走出低迷,实现华丽转身么?农业集团这头“小牛”能拉动楠溪江啤酒这架“大车”么?曾经酿过酒、卖过楼的徐林能让楠溪江啤酒“凤凰涅槃”么?五一节前后,记者两度走进浙江楠溪江啤酒厂,寻找这一串问号的答案。

  不惜一切拼技改

  “不惜一切拼技改,誓让好水出好酒。”这句口号式的话表达了楠溪江农业集团董事长徐林对楠溪江啤酒技改的决心和信心。

  收购前,许多人对这句话并不以为然。楠溪江啤酒的一名老工人说,过去也年年搞技改,可是并没有改出什么。

  收购后,新东家在技改方面的动作让他们的看法发生了改变。

  四层楼的楠溪江啤酒糖化楼是啤酒厂内最好的房子,可新东家的技改第一刀就朝糖化楼下手。

  在目前的糖化楼西边,新的糖化楼地基已经开始清理,负责基础部分的施工队伍已经进场。等新的糖化楼建成后,旧糖化楼将退出楠溪江啤酒的舞台。

  站在糖化楼前,一名有着20多年厂龄的老工人在回答记者关于新楠溪江啤酒的前景时,从嘴里蹦出三个字,“我看行。”他说,糖化楼是啤酒生产的关键,从这里开始技改,说明新老板的技改是动真格的。不改糖化楼,楠溪江啤酒的质量就上不去。

  新建糖化楼,投资1500万元,主要是为了让5万吨啤酒生产线实现技术升级和智能化。而这样的技改,在徐林等公司高层的计划里,还只是应急技改。

  楠溪江啤酒副董事长徐贤孟说,他们的中远期技改计划是通过3年努力,陆续完成10万吨生产线和20万吨生产线的技改和扩建,使楠溪江啤酒的生产能力从现在的5万吨提升至30万吨。

  “没有品质的啤酒是没有市场的,在完成初步技改、稳定啤酒质量之前,楠溪江啤酒不会开展大规模的营销。”徐林说,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命名的楠溪江啤酒还拥有中国驰名商标的头衔,楠溪江啤酒要对得起“楠溪江”这个品牌。

  徐林指着现在的老厂区说,许多建筑将被拆除,连大门口的围墙都要拆掉,这里将变成一座集生产、观光、休闲为一体的楠溪江啤酒城。

  逆势而动揽人才

  “不减员,不减薪,反而要增员增薪,增薪幅度超过30%。”近日,在温州的媒体上出现了这样一则招聘启事,楠溪江啤酒公开作出增薪承诺,向社会招聘酿造技术人员和销售人员106名。

  这则广告在目前并不景气的温州人才市场上产生了相当大的轰动效应。

  “我的手机马上就没有电了。”4月28日,刚从广州开会回温的徐林,一下飞机就给记者打来了电话。他说,前来应聘的人员不断,许多人通过各种关系来找他,把他的手机打得都快没有电了。

  在徐林办公室采访的时间里,不时有人来到他的办公室向他递简历,其中许多人是从外地赶来的酿造工程师。

  人才是啤酒品质的保证,没有人才就无法提升啤酒品质,成立一个有20名工程师组成的技术中心,开发更适合消费者口味的新品种,是楠溪江啤酒的人才目标。

  为了更好地带领这个技术团队开展研发工作,楠溪江啤酒聘请了我国著名的啤酒酿造大师、中国酿酒工业协会啤酒分会技术委员会委员徐斌教授为啤酒导师,领衔技术中心的工作。中心下设研发部和品控部两个部门,其主要职能是负责开发新产品和新工艺。

  这个中心的技术研发能力,是原楠溪江啤酒厂的好几倍。徐林说,这么多技术人才现在来看可能有点过剩,但从长远来看还不够。人才是稀缺资源,要先储备起来。

  记者从公司行政部门了解到,楠溪江啤酒被收购后,270多名职工中只有个别员工因自身创业原因离岗,其余职工都在公司找到了更合适的岗位。

  4月28日,到楠溪江农业集团开展安全检查的永嘉县委副书记李爱燕代表永嘉县委、县政府,对楠溪江农业集团在楠溪江啤酒发展最困难的时候作出的收购举动表示肯定,尤其是对农业集团作出的“不减员减薪,反而要增员增薪”的承诺表示感谢,认为集团的做法维护了社会稳定。

  集中优势打品牌

  “品牌、网络、资源是我们下决心收购楠溪江啤酒的三大理由。”徐林说,这也是楠溪江啤酒最值钱的部分。

  楠溪江啤酒的品牌是不可复制的,也是独一无二的,拥有一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品牌资源,对楠溪江农业集团来说是梦寐以求的。

  作为一种消费频次高、数量大的日常消费品,楠溪江啤酒在温州二三线市场建立起比较健全的网络,对楠溪江农业集团的产品推广有着较强的互补作用。

  对于楠溪江啤酒厂,谁先抢占它就表示谁将拥有这个唯一性的资源。徐林说,再在楠溪江办一个类似的啤酒企业几乎是不可能的。

  楠溪江啤酒厂被收购后,将成为农业集团下属的最大的企业,使农业集团的结构调整发生质的变化。徐林说,原先的农业集团虽说拥有13家子公司、8家农业基地、100家连锁店,但还是小规模、低档次、粗放型的企业,楠溪江啤酒的加入,将为楠溪江农业集团的产品深加工开辟一条新路。

  在徐林的眼里,产值过亿的农业集团太需要一个好的篮筐,把品种繁多的农产品合理地整合起来。徐林笑称,“楠溪江啤酒就是一个好筐。”

  “我们将进行一次彻底的品牌革命。”徐林说,原楠溪江啤酒厂拥有多个啤酒品牌,分散了楠溪江这一品牌优势。

  “一个好筐不能有太多的牌子,一个就够了。”徐林说,今后农业集团旗下的所有产品都将统一到“楠溪江”这一商标名下。

  徐贤孟说,集团下面的楠江红黄、白酒,原先就是从啤酒厂分出来的,一直想用楠溪江的牌子,现在终于可以实现了。

  目前,集团已经委托企划公司对集团旗下的产品进行全方位的、系统的包装策划。
  “随着楠溪江系列产品的完善,楠溪江品牌将遍布温州。”对此,徐林信心满怀。

  终极目标是销售

  今年的五一,当很多人都在享受假期的时候,新楠溪江啤酒人如同他们的啤酒生产线一样忙个不停。拿徐林的话说,他们没有时间停下来,啤酒销售的旺季已经到来。

  徐林说,他们对销售员队伍的培训从五一开始。

  在此次人才招聘中,楠溪江啤酒一口气招了70名销售代表,楠溪江啤酒将对他们进行系统的培训。据了解,徐林将亲自对他们进行培训。

  对徐林这个人,许多永嘉人和温州酒行业的朋友并不陌生,上世纪90年代,他成功创办了乌牛酒,兼并了9家贵州茅台镇的酒厂作为乌牛酒的基酒厂。就在乌牛酒如日中天的时候,他选择了退出,退出原因不得而知。然而,徐林用一年多的时间,把乌牛酒做成占据温州白酒市场70%份额的地方名酒,其营销手段为业内许多人士所称道。

  离开乌牛酒后,徐林开始涉足房地产业,并开始对自己进行充电,去攻读MBA,为今后的事业积蓄能量。在此期间,他还担任了浙江大学的客座教授,主要教授营销。

  去年,成功组建无区域农业集团后,徐林乘势而动,出手兼并了省农业厅旗下的绿色公司和绿色大厦,为农业集团的发展迈出了关键一步。此后,农业集团逐步成为浙江省农产品连锁经营首批试点企业,浙江省骨干农业龙头企业,浙江省绿色食品协会副会长单位,中国绿色食品协会市场流通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单位等。

  徐林说,这些为楠溪江农产品的销售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啤酒也是食品,这个基础对楠溪江啤酒一样重要。

  据介绍,楠溪江啤酒的品质最近已经得到较大的提升,但楠溪江啤酒的营销一直蓄势待发。徐林说,在品质、标识、人员全部到位的时候,也将是楠溪江啤酒迎风扬帆的时候。

编辑:王玉秋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
总排行
月排行

—— 融媒体矩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