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监管 > 正文
酒企维权“道阻且长”
来源: 《华夏酒报》  2015-04-07 09:00 作者:刘保建
     国内葡萄酒巨头张裕葡萄酿酒股份有限公司近期掀起一场企业维权风暴。
     针对发现“张裕”、“解百纳”商标被严重仿冒,张裕葡萄酿酒股份有限公司近期在江苏境内通过诉讼进行了地毯式维权。根据江苏省高级法院3月9日前后发布的消息,当下张裕公司在江苏境内起诉的15起案件,已经全部结案。
     2014年8月,张裕公司接到有关假冒品牌的举报后,对市场假货进行调查,发现在海安县等地有10余家超市销售侵害张裕商标权的产品,随即取证向海安县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根据最新获得的消息,这些超市均承认所售酒侵犯了张裕葡萄酿酒股份有限公司的商标权,在确定侵权事实后,法院确立了此类案件的判决和调解的基本方向,通过分批、统筹协调,目前,15起案件全部调解结案。
     在企业维权相对弱势的当下,张裕公司再次成功维权值得我们振奋并反思:作为一家酒类企业应该如何维权?如何通过维权营造企业所需的良好生态环境?
看张裕理性维权
     张裕葡萄酿酒股份有限公司算是国内维权意识较强的酒类企业。根据《华夏酒报》记者的查询来看,张裕公司曾先后开展各种企业葡萄酒商标维权行动,最后均取得成功。与当前社会上被控诉的“过度维权”不同,张裕的企业维权行为更显“理性”一面,其维权重点是为了保护公司受法律保护的“张裕”、“解百纳”等注册商标。
     比较典型的案例有,张裕公司通过近两年的努力在2007年取得了在香港维权的胜利。香港特别行政区高等法院判决,撤销由内地个人和企业在香港注册的山东张裕葡萄酿酒集团有限公司、香港张裕葡萄酿酒有限公司等28家香港张裕公司。
     据了解,这些公司的产品都使用了与张裕公司产品相同或近似的商标、标识、包装、装潢,突出使用“张裕”企业名称,并在销售中有意混淆产品来源,使消费者误认为产品为张裕公司生产或与张裕公司有某种联系,属于典型的“傍名牌”造假行为。
     不仅限于求助于法律维护,事后,张裕公司还开展技术上的升级打假。专门开发了一套完善的产品追溯系统,即物联网RFID。通过物联网RFID为每瓶葡萄酒分配一枚电子标签,每瓶产品都拥有一个自己的身份证,根据身份证信息实现产品质量回溯和打击假冒伪劣的目的。
     在维权过程中,张裕也选择合理合法的做法。今年1月份,张裕公司的“解百纳”维权瞄准了常州市40家小超市经营者,公司维权人员在公证员的现场陪同下,取证了这些小超市大肆销售的假冒注册商标葡萄酒,据常州市中院知识产权庭称,这批商标侵权案将于近期开庭审理。
     维权诉求也显得很“克制”,从开篇中所叙述的近期海安县维权成功案件中,张裕在胜诉后选择了“和平解决”,并没有依靠大企业和合法的巨大优势,对后者进行“报复式惩罚”,而是在对方停止侵权的前提下,走向了“调解解决”的方向。
酒企维权路漫漫
     与当下消费者维权屡屡成功的案例不同,企业维权充满各种的“烦恼”,酒企维权之路更是漫漫。
     首先,很多不法侵权行为在钻法律的空子,例如不仿造商标但仿造设计,采用相同和相似的字号进行“山寨”,面对诸如此类隐形侵权行为,企业往往弱势,维权过程十分艰难。
     其次,企业维权可能收效低于想象,有些侵权行为出现过一段时间后会再次出现,甚至会换个地方继续“傍品牌”,这样长期的侵害,持续损害企业文章来源华夏酒报形象。再如有些恶意报道行为,即便是最后自证清白,但由于损失已经造成,难以修复。
     最后,由于缺乏更细分的法理依据,有些侵权行为容易就此不了了之。
  2013年,北京多家进口葡萄酒企业联名向国家行政管理总局和其他相关部门维权投诉“我查查”APP,指责“我查查”APP恶意修改产品价格,涉及非法敛财的行为。不过,当下尚未有官方部门对此事给出结论。
     此外,我们还看到,由于司法诉讼漫长、外加上法律空白以及处罚力度不足,违法成本低和回报高,“傍名牌”等现象在各个领域还在盛行。
     面对“道阻且长”的维权之路,酒企应该更多依赖法治的约束和保障。
  今年“两会”期间,又有多位酒业全国人大代表呼吁立法思想。其中尤其提及规范知识产权与品牌保护和加强生产、流通、经营监管和打假力度等。也有全国人大代表在两会议案中呼吁国家降低食品制假、售假行为的入刑门槛。
     我们相信,尽管长路漫漫,但酒业仍会加强维权力度,高度重视自身的权益,也是为了行业灿烂的未来。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编辑:王丹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
总排行
月排行

—— 融媒体矩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