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市场 > 黄酒 > 正文
绍兴黄酒节诞生记
来源: 《华夏酒报》  2015-07-08 11:34 作者:傅保卫


     绍兴黄酒2500多年悠久的历史似粒粒散落的珍珠,一经串缀,即可成为精美无比、身价不菲的珍品。而绍兴黄酒的文化,更由于历史上一个个文人墨客、名人雅士的轶事,而汇聚成了一卷让人受益匪浅的恢弘巨章。历史的发展过程,需有人用心去记录,用情去感受,绍兴黄酒的文化亦同样道理。

绍兴黄酒节的历史雏形

     绍兴酿酒节会风俗历史久远,不过古时称之为酒神会,这也是酒乡独有的一种酒民俗或酒文化的符号。

     绍兴酿酒业自古以来十分发达,很早就出现并形成了“恭请酒仙菩萨”的乡风习俗,只有完成了这一乡风习俗的程序,才能在心中感到当年的酿酒平平安安、事事顺吉。后来又逐步演变成以迎奉酒仙菩萨为主要内容的各类“酒神会”,从此奠定了绍兴酒文化史册中的一个重要民间习俗。

     绍兴的酒神会在各地酿坊都有举办,但以绍兴东浦镇上的酒神会最为出名。东浦在绍兴城郊,原属绍兴县一经济重镇,以酿酒闻名。该镇形成于南宋,繁荣于明清,镇内河流纵横、户户通舟,据老辈人回忆,当时的东浦沿河二岸店铺林立,其中光酒楼、酒店就有四五十家。自清代起,这里就形成了每到冬季家家户户酿造绍兴黄酒的习俗。20世纪30年代,东浦镇上大大小小酒作坊达400余家。

     每年的农历七月初六至初八,东浦各酒坊都会举办“酒仙神诞庆神会”。当然,这些活动最初是由民间各酒坊单独祭祀,以后则由几个主要酒坊大户牵头举行迎神祀拜活动。

     清咸丰二年(1852年),酒乡东浦就成功举办了由30余家名酒坊集体迎请酒神的活动。这一风俗传说均有历史遗迹及文物佐证,早时在东浦赏祊村戒定寺内的一块《酒仙神诞演庆碑记》,就较为详细地记录了当年“迎请酒神”的这一盛况。此碑刻录于咸丰七年(1857年)。

     1936年,绍兴地方乡绅陈子英担任东浦乡乡长一职时,为了振兴东浦酿酒业,他提议将酒神会改称“酒业会市”,举办会市期间广邀海内外酒商参加,并同时展示名酒坊新生产酒品。

     “酒业会市”改变了原先单一祭拜酒神的模式,而成为具有文体活动、行业交流、推广产品、洽谈业务、沟通情况、扩展影响等多方面的作用,相当于已经成为一种绍兴黄酒业的展销集会;传统的酒俗,也得以创新与提高。当然,酒业会市中请酒仙菩萨是一个雷打不动的保留节日和重头戏。

   有意思的是,酒仙菩萨是以女性形象出现,在她的身边有两位童子侍立,左边童子手拿酒耙,右边童子手捧酒坛。酒仙为女性,意思较能理解,原先绍兴农村酿酒均为自酿自饮,而这些劳动主要由家中妇女来承担,一直到酒坊大批量生产,酒成了商品,酿酒才成为一种产业由男子接手。

     农历七月初六是“酒业会市”的第一天,东浦赏祊村戒定寺是主会场,寺前热闹非凡,各地善男信女和游客酒商纷至沓来,大家点烛敬香,诵经念佛,人声鼎沸,昼夜不息。直到第二天(七月初七)拂晓,庙祝为酒仙菩萨装扮一新,炮仗齐齐点燃,锣鼓锁呐齐鸣,在村民们的拥簇下,酒仙菩萨塑像被送上神舟。舟上各种祭品齐备,烛光闪闪,香烟袅袅,颇有神圣庄重之感。待酒仙菩萨安坐完毕,会市总指挥一声令下,乐队齐奏,火炬、炮仗再次点燃,队伍分水陆二路行进,神舟、龙船浩浩荡荡出发,所过之处,各村都在宽阔空地搭棚迎神,万人空巷恭候酒仙菩萨的到来,以求得菩萨赐福。

     “酒业会市”共有三天,每天各村的青壮年都会组成队伍进行划龙舟赛事。晚上村村都有戏班子通宵达旦的演戏,高亢的绍兴大板、婉约的越剧戏曲让人如痴如醉,一些大的酒坊都是宾客盈门。

     “酒业会市”凝聚了酒坊之间的力量,敬畏神明的法威,诚信酿酒,丰富了绍兴黄酒文化的内涵,也有益于绍兴酿酒业的规范和健康发展,成为古越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页。

建国后的首届绍兴黄酒节

     绍兴的酿酒业在清代进入鼎盛时期,酿酒作坊遍布绍兴城乡,至20世纪30年代,全县酒坊多达2000余家,黄酒产量达7万余吨。

     1949年底至1950年初,绍兴黄酒外销受阻,致酒价下跌,绍兴许多酿酒大户纷纷倒闭歇业。1950年全绍兴黄酒产量仅有1522吨,为历史低谷。

     1952年9月,绍兴专区成立酒类专卖处,对绍兴酿酒业采取了一系列帮助管理措施后,绍兴的酿酒行业才逐渐恢复元气,重新走上发展之路。文革十年,绍兴的酿酒业又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在“大破四旧、大立四新”的革命文章来源华夏酒报口号下,一切带有封、资、修内容形式的民间传统文化习俗都销声匿迹,“请酒仙菩萨及筹办酒业会市”这种酒乡习俗也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上世纪80年代以后,一些有识之士开始认识到恢复绍兴酒业节会具有特定文化意义及经济现实意义。绍兴文化界人士陈述先生便是其中之一,他为绍兴黄酒节会的恢复和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令笔者印象深刻。

     陈述是浙江东阳人,1985年农历三月初三,由他牵头策划筹办的绍兴首届书法节在书法圣地兰亭成功举办,流殇曲水中飘扬的阵阵黄酒醇香使他灵感迸发:绍兴除了可以办书法节,绍兴黄酒的历史更久、名声更响,举办一个绍兴黄酒节又何尝不可?他把这一想法告诉了绍兴日报记者唐学慧女士。唐学慧听后拍手称绝,决定抽时间与陈老一起来做这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1988年到1989年间,陈述及唐学慧着手搜集绍兴黄酒风俗的相关资料。他们走访酒厂,向一些在职的和退休酿酒师傅了解历史上的绍兴黄酒文化节庆概况,对酒乡东浦更是多次踏访。在笔者的介绍下,陈述和唐学慧还联系上了黄酒学术前辈徐呈祥教授。在中国黄酒界,徐呈祥教授可谓大名鼎鼎,是他第一个提出了“知我黄酒、爱我黄酒、兴我黄酒”的口号,也是他首次把黄河、黄酒、黄土地、黄种人的概念结合在一起,提出了“炎黄子孙喝黄酒”的倡议。

     1989年夏季,徐呈祥教授应邀来绍,再次与陈述、唐学慧见面,大家一起商谈对绍兴举办黄酒节的建议,笔者有幸参与并见证了这一幕。事后陈述利用汇报工作的机会,积极向绍兴市委市政府领导建言绍兴举办黄酒节设想与现实意义。

   正是这些热心人士的奔走呼吁,市委市政府领导对黄酒节的举办有了统一的认识和重视。特别是1985年绍兴成功举办了首届书法节后,在全国反响良好,更使市领导增添了举办首届绍兴黄酒节的信心,要求市政协、文化局、文联等相关单位相互配合,完善方案。

     1990年4月2日,以“黄酒开道、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为主旨的第一届“90绍兴黄酒节暨春季商品交易会”拉开帷幕。开幕仪式在绍兴人民路上的市群众艺术馆举行,还邀请了六个国家的外宾和国内各省市的1600多位客商参加了开幕式。由于是绍兴黄酒在解放后的第一次盛大节会,有35家酒厂精心准备,拿出了自己的拳头产品,参加黄酒节成品展览。

   通过行业专家的感观品评,绍兴市酿酒总公司、沈永和酒厂、东风酒厂三家生产的加饭酒、元红酒、花雕酒产品获特等奖,绍兴市酿酒总公司、沈永和酒厂、东风酒厂等11家酒厂生产的善酿、加饭、香雪、越绍酒等获得一等奖。与会专家还对参评的40只绍兴黄酒新包装进行评比,共评出一等奖3个、二等奖4个。

     整个节会,不仅扩大了绍兴黄酒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还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据有关部门统计,三天黄酒节,全市各类商品成交额突破4亿元,对外出口成交374万美元,外资收购值超过6312万美元,还有对外易货贸易达到34.6万瑞士法郎。

     绍兴人开始懂得“好酒也要勤吆喝”。自此,绍兴政府部门决定把绍兴黄酒这个节会固定下来,以酒为媒,定期举办。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绍兴黄酒节已从第一届的青涩走到了现在越发成熟的第二十届中国绍兴黄酒节,仅从节会名称中的地域定语来看,它已从绍兴走向中国甚至走向了世界。

  底蕴深厚、源远流长的绍兴黄酒已与绍兴这座具有2500年悠久历史的名城深深融合在一起,酒为城添彩,城为酒扬名。作为中国黄酒行业的龙头,古越龙山应努力不懈,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忘掉成绩,追赶更高的业绩,为绍兴黄酒、中国黄酒的发展把好方向,做好引导作用。

(您对本文有何见解,欢迎通过新浪微博@华夏酒报进行讨论。)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编辑:闫秀梅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
总排行
月排行

—— 融媒体矩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