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狮城堡
副牌诞生的传说
1901 年,位于波尔多St. Julien村庄的雄狮城堡(Leoville-Las-Cases)面临一个痛苦、彷徨的抉择。这个世纪首年的气候差强人意,酒庄里一片年轻、薄弱的葡萄园被折磨得缺少应有的熟度。这座雄狮城堡在波尔多浩若繁星的酒庄中绝非籍籍无名的角色。
1855 年,他当仁不让地被评为二级酒庄,地位仅次于拉菲、拉图、玛歌和侯伯王四大豪门贵族。如今显赫的城堡却面临尴尬,如果不加选择地把差强人意的葡萄用来酿酒,几年后它们很可能成为行家们餐桌上的笑柄。如果放弃这些葡萄呢?庄主自信这些葡萄的品质依然比大多数卑微的“波尔乔亚酒庄”高贵得多。他舍不得把这些葡萄卖给他人灌装成廉价的地区餐酒。最后,这些葡萄被单独酿造,成为酒窖里一名命运未知的成员。
三年以后, 这批经过橡木桶、酒窖沉思默想的酒终于成熟。正如当年预料的,这些酒达不到雄狮城堡的水准,却明显比普通的平民作品精致高雅。雄狮城堡决定为它贴上一个全新标签——Clos du Marquis。这就是法国有史以来第一款Second Vin——副牌酒(俗称“二军酒)。
令人瞠目的是,雄狮城堡的副牌之举带来意外的惊喜。1901 年这个糟糕透顶的年份,其他列级酒庄的葡萄酒都展现出和年份相称的单调与平庸。雄狮城堡却因为果实经过严格筛选,品质得到一如既往的保证,成为晚餐上的惊喜。
在雄狮城堡获得成功的这一年,他的小手腕被波尔多另一家名气更大的酒庄, 超级巨星玛歌(ChateauMargaux )借鉴。从1904 年起,玛歌酒庄开始筛选庄园中的果实,差强人意地被用来酿造副牌。这批略逊于Chateau Margaux 的产品于1908年正式销售, 被命名为Le PavillonRouge,即今天耳熟能详的玛歌红亭。从此,副牌文化在波尔多名庄间小范围流行。
有人问:副牌酒为什么只有波尔多有, 其他地方没有吗? 是的,波尔多实在是法国葡萄酒的异类。与勃艮第、香槟人将葡萄美酒献给国内餐桌不同,波尔多葡萄酒整船整船运往海峡彼岸的不列颠。1855 年列级酒庄排名的标准,就是以出口到伦敦的葡萄酒价格分级作为依据的。波尔多繁荣的出口文化,为副牌造就了机会。
法国人贝尔纳-皮沃在《恋酒事典》中说:“作为前英国的殖民地,英国与波尔多的经济、文化关系长久以来都是各自独立的,但是却从来不曾松脱,双方都因此获利”,20 世纪中后期随着美国的疯狂崛起,“这个从大不列颠帝国分出的新芽,甚至成为波尔多产区的最佳客户。”
继不列颠人之后,20 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人对波尔多的喜爱为二军酒创造了繁荣的契机。有时候让外行、富有的土包子认识新事物,名气比品质更为重要。20 世纪70 年代的美国人和今天的中国人有很多相似之处,人们对品牌格外痴迷,这与欧洲人的葡萄酒理念格格不入。当年的美国人宁可选择一瓶差年份、老酒龄的名庄酒,也不会选好年份、壮年的普通列级酒庄。二军酒恰好满足了这种花小钱风光一把的心理需求。
20 世纪80 年代恰好又是波尔多的黄金十年,一个接着一个的好年使酒庄们为了树立起自身形象纷纷提高质量。他们对酿造正牌酒的葡萄筛选更严格。落选的葡萄也不是劣品,这为二军酒品质的提高创造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