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新春伊始,似乎整个酒类市场都笼罩在一层悲观的气息中。在这片沉闷的经济背景中,会出现哪些看点?2009年全球酒市将如何演义?且听just-drinks分析师Olly Wehring进行解析。
烈酒:经销联盟重组合
烈酒似乎是受危机打击最严重的区域。首先,消费者倾向于选择那些价格不太昂贵的酒品,受其影响,许多高档文章来源华夏酒报品牌销量出现下滑。不过,一些高端品牌如Patron龙舌兰却相信,无论经济形势如何变化,消费者购买高端酒的热情不会下降。另一个变化是,在经济不景气时,消费者减少了外出就餐的频率,更多地转向居家消费。
去年,保乐力加以56.26亿欧元的价格,全资收购绝对伏特加母公司Vin&Sprit(V&S)。为了偿还债务,保乐力加集团拟出售部分二线品牌,其中包括普利茅斯金酒(Plymouth Gin)和维波罗瓦伏特加(Wyborowa Serkova)。不久前,保乐力加方面证实,已将Lubuski金酒售与德国Henkell公司的一家子公司,并将其位于希腊的Serkova伏特加售与Amvyx SA公司。
今年3月份,法国人头马集团(Rémy Cointreau)将结束与Maxxium公司的合作协议。随后,Maxxium公司将与英国爱丁顿集团(The Edrington Group)、Beam全球葡萄酒与烈酒公司(Beam Global Spirits & Wine)建立新的经销联盟。
爱丁顿与Beam公司将从明年4月1日起开始与Maxxium的合作关系,双方表示将加入Maxxium的十大市场,包括英国、俄罗斯、中国和西班牙。Beam随后会负责澳大利亚、新西兰、德国、加拿大市场的经销,爱丁顿掌管斯堪的纳维亚市场及中国台湾、韩国市场。合作后,预计新联盟产品年销售额将超过7.5亿欧元。Beam副总裁Donard Gaynor 、爱丁顿销售经理Bill Farrar都表示,结盟是开拓新市场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途径。
Maxxium销售合资公司是销售中性烈酒和高档葡萄酒的公司,建于1999年,2001年扩大规模,控制了美国、南美、非洲和印度以外的主要烈酒市场。
葡萄酒:平静之中有隐忧
2009年,对于葡萄酒行业来说将是比较平静的一年。不过,作为主要生产国之一的澳大利亚似乎处在多事之秋。8月份,星座集团宣布计划出售其位于澳大利亚的3家酒厂以及位于南澳、西澳和维多利亚省的23家葡萄园的4,400英亩葡萄田。约有350名、占到该集团澳大利亚公司人员20%的雇员面临失业。该集团超过1/3的澳大利亚葡萄酒将不再生产。
而澳大利亚另一葡萄酒业巨头福斯特集团的情况也不容乐观。去年6月份,首席执行官Trevor O'Hoy由于经营状况不佳而辞职。不久前,该集团公告称,其全球葡萄酒销售额为5.17亿澳元,16年以来首次出现亏损。业内预测该集团将售出其葡萄酒业务,但在经济下滑期找到合适的买家显然并非易事。
业内专家称,澳大利亚葡萄酒业正在经历一场暴风雨的洗礼。除了经济滑坡外,澳大利亚葡萄酒还面临着汇率、干旱以及葡萄种植面积过大等不利因素的影响。这些问题并非短期内可以解决。
啤酒:区域并购成看点
继去年比利时英博啤酒集团完成对安海斯—布希的收购后,啤酒业全球范围内的大规模并购似乎告以段落。英博宣布,“考虑售出部分资产以弥补并购带来的亏空”。在全球性的信贷紧缩下,似乎没有哪个啤酒生产商手中留有多余的资金。
不过,一些区域范围内的并购并未停止。完成收购后的安海斯布希—英博公司计划出售在韩国的啤酒业务子公司——东洋啤酒公司(Oriental Brewery)。如果由安海斯持有50%股权的墨西哥酿酒商莫德罗集团(Grupo Modelo)继续对英博的收购不作回应,那么墨西哥啤酒市场将有戏可看。任何有宽裕资金的酿酒商都会对莫德罗集团垂涎三尺,如果安海斯布希—英博成功收购莫德罗集团,必然会对另一持股者——拉美地区饮料生产巨头墨西哥FEMSA公司形成巨大压力。
从其他地区来看,福斯特集团的啤酒业务依然处于困境。去年末,摩森·康胜公司(Molson Coors)证实收购福斯特5%的股权,这表明该公司将继续对其收购。另一颇具实力的国际啤酒巨头SABMiller也在对其虎视眈眈。
与此同时,日本啤酒生产商也在继续对亚洲市场进行扩张。今年初,日本第二大啤酒生产商朝日啤酒公司开始从生力集团手中购买43.25% 的生力啤酒公司(San Miguel Brewery Inc.)股权。2月底双方将正式签订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