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国际 > 正文
酿酒师:被遗忘的鉴酒要素(1)
来源:  2015-12-21 11:14 作者:

  关于葡萄酒的鉴赏,我惊异地发现:我们在品尝一瓶葡萄酒并作出评论的时候,却很少提到酒的作者,也就是酿酒师或者庄园主。

      

  在欧洲,一般会将葡萄酒分成两类:一类是日常饮用的餐酒(Table Wine),一类是优质产区葡萄酒(Quality Wine Produced In Specific Region,简称为:QWPSR),也就是说一类是吃饭时随便喝一喝的酒,一类是可以慢慢品尝鉴赏的酒,如果说前者是日用品,则后者可以称为艺术品。

  实际上,一瓶葡萄酒,价格过千,甚至上万,这里面除了必须有的品质价值之外,其实还有许多附加的东西,比如品牌、产量、销售、产区、年份、栽培及酿造等等因素,而要鉴赏一瓶高品质的葡萄酒,除了对酒本身的品尝之外,如果我们知道酒庄的历史、产区的特性、当地的文化、葡萄的品种及比例,乃至庄主的喜好等等,我们就会更深刻地体会葡萄酒的奇妙与愉悦,这跟鉴赏一件艺术品是相类似的。

  去过巴黎卢浮宫的游客可能深有感受的是,同样面对应接不暇的举世奇珍,在断臂的维纳斯与缺头的胜利女神的雕像前,在神秘的蒙娜丽莎的画前,人头涌涌,而众多的艺术珍品却被我们一笑而过,原因很简单:我们都知道这几件艺术品的背景资料都或多或少地有所了解,观赏的角度与热情就完全不一样了。

  一款好的葡萄酒,也是一件艺术品,如果你鉴赏的时候,对于其背景资料一无所知,鉴赏的效果肯定也会大打折扣,这也是我不主张普通的爱好者玩盲品的一个主要的原因,盲品对于提高葡萄酒的品尝能力是必不可少的,作为专业的训练,或者是比较有特色而价格不太高的葡萄酒,猜一猜,开开心,是可以的,但是一款顶级的好酒,也东施效颦地搞盲品,何异于暴殄天物。

  艺术品的鉴赏,古今中外的学术论著可谓汗牛充栋,流派也相当多,总体而言,都会讨论作品、作者与读者三者及其关系来探讨,以西方文论为例,18世纪末的浪漫主义至19世纪的现实主义时代的文艺理论是以作者为核心的,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的现代派文学,以作品为研究核心的文艺理论占据了主要地位,而20世纪中叶至今的后现代主义艺术时期,读者接受理论上升为主导思潮,但是,这三者中不管哪一个占主要地位,都跟其他两者有密切的联系,看看当代的艺术评论方面的文章,有哪篇在评论艺术品的同时,不提到作者的呢?

[1] [2]

编辑:马宁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