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拉(Jura)位于法国中部最东边的弗朗什-孔泰(Franche-Comté)地区的中下部,这里与瑞士接壤,有着全法国历史最悠久的葡萄园,也是法国最小的葡萄酒区之一。
从巴黎的里昂(Lyon)火车站乘火车向东南方行进,车窗两旁飞速略过的是四种和谐的色彩——蓝的天、白的云、绿的草和大片盛开的黄色油菜花。只用了两个多小时,便到达汝拉的Mouchard火车站。除了我和同伴,黄昏的站台空无一人,幸好提前预定的出租车恭候在外,这可是我们即将落脚的小镇Arbois仅有的三辆出租车之一!
Arbois真的很小,小到在诺大的Franche-Comté的地图上只能用一个圆点来表示。你可千万别因此而小看了它,这个气候温和、湿润的小镇可是汝拉酒区葡萄种植首屈一指的地方,同时也是法国最早获得AOC(原产地命名)级别的酒区,到今年已经整整70年了。每年都有众多葡萄酒爱好者乐此不疲地往来于Arbois那些小有威望的酒窖,在其独一无二的葡萄酒文化中流连忘返。住在镇上的短短几天里,我们四处游走,也让我们对汝拉这片土地有了全方位的深入了解。
瓶中金,汝拉因你光彩动人
提起汝拉,最有名的就数这一地区独有的黄葡萄酒(vin jaune)了。当地人自豪地把这种色泽明亮、晶莹华贵的黄酒称作酒瓶中的“黄金”。也正因为如此,汝拉被誉为法国所有酒区中唯一有颜色的地方。
关于这种黄酒的来历有很多说法,其中流传最广的版本是,中世纪时,在汝拉的夏隆堡,有个叫古拉比尔的贵族应征入伍去了前线。等到他六年后回到家乡时,发现自家酒窖的橡木桶里陈酿的上好白葡萄酒统统变成了黄色,酒液上还浮着一层厚厚的酵母。古拉比尔认为酒已变质坏掉,就找来工人,要他把变了色的酒全部倒掉。馋酒的工人偷尝了一口,竟然发现酒味远远胜过原来的白酒,便偷偷把酒卖掉,发了一笔横财逃之夭夭。从那以后,汝拉人都知道——窖酿三年的白葡萄酒,如果再多酿上三年,就会变成色香味俱佳的黄酒。
现在的酒庄对黄酒的酿造工艺更加讲究。每到葡萄收获季节,酒农都会选取上好的萨瓦涅(savagnin)葡萄,将其放置在阴暗、通风的地方,用稻草作为铺垫,缓慢风干至次年的二月。这时,一公顷的葡萄最多也只能榨出三吨葡萄汁,好的酒庄通常会控制在两吨以内。经缓慢的发酵酿成白葡萄酒以后,还须在橡木桶中储存六年以上。在这期间完全任由其挥发,由于氧化和微生物生长的缘故,酒的表面会形成一层白色的霉花将空气隔绝,防止酒因过度氧化而变质。经过六年静置而成的黄葡萄酒,因为水分的挥发逐渐减少,每公升酒只剩下620毫升。因此,在汝拉,每一个装黄酒的瓶子,容量都是620毫升的。装瓶后的黄酒可保存数十年或上百年而不坏。香味强烈,经常能品出核桃、杏仁和蜂腊的香味,入口后的余香更是持久浓烈。难怪即使在法国,最普通的黄酒也要卖到三四十欧元一瓶呢。
感谢伟大的巴斯德
在Arbois小镇的中心位置,有一个矗立着巴斯德铜像的小广场。这是为了纪念世界著名的生物学家巴斯德(Louis PASTEUR,1822-1895)而建造的,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Arbois度过的。巴斯德不光是众所周知的高温灭菌法和狂犬疫苗的发明创造者,他还为法国酿酒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9世纪,法国里昂的发酵工业蓬勃发展,同时也面临葡萄酒产量逐渐变少且容易变酸的问题。巴斯德深入研究并解决了酒质变酸的原因,并由此发现了酵母菌。后来,法国酿酒业又遭遇了更大的难题——酒易变质而难以储存和运送。巴斯德利用既有的研究成果进一步探索,延长了葡萄酒的储存期,从而医好了法国的酒病。汝拉人更是尊称巴斯德为“黄酒教父”,这是由于他运用酵母繁殖理论,使空气与酵母相互作用,教会当地人酿出了品质、色泽一流的黄葡萄酒。怪不得很多黄酒的酒标都印上了巴斯德的头像,听说印有这个标志的黄葡萄酒都能卖上个好价钱。
从广场步行十分钟,就可以到巴斯德故居去做客。砖石砌成的老房子内,巴斯德使用过的家具、装饰品和各种试验器械保存完好,全部按当年的样子陈设,让人恍惚觉得这位伟大的科学家依旧全心投入在楼上的实验室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