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法国葡萄酒行业来说,2008年可谓“酸葡萄年”。葡萄酒这一历史上一直被法国人引以为骄傲的行业,却因法国政府对酒精饮料的限制而变得苦涩不堪。
葡萄文章来源华夏酒报酒作为法国人生活方式的一部分,素来与美食与美好生活紧密相联。然而,这一高雅的事物却地位日下,葡萄酒商们抱怨自己被政府当成了毒品贩子,连葡萄酒网站也如同色情网站一样遭受限制。
最近的一项民意测验显示,法国公众有51%认为葡萄酒是一种“危险食品”,喝葡萄酒会埋下健康隐患。发起此项调查的法国生活质量调研中心(Credoc)负责人Raphael Berger表示,过去人们并未将葡萄酒当作一种对健康有害的酒精饮料。然而,在政府打击控制酒精饮料的措施推出后,很多人的态度发生了改变。
法国卫生部的政策曾有效减少了酒后驾驶现象。2008年,卫生部将大部分精力用于制订有关限制青少年聚众狂饮与滥用酒精的规定。2009年,其还将出台一系列新的措施,包括将法定适饮年龄由16岁提高至18岁,限制酒吧营业时间等,还有可能禁止举办免费品酒活动。虽然法国医生认为女性怀孕期间喝几杯杯香槟是安全的,新的法规却迫使酒商在酒瓶上标注“怀孕期间禁止饮酒”的字样。
波尔多葡萄酒商联盟新任主席 Georges Haushalter在接受法新社采访时表示:“虽然这些措施的出台有着其良好的意愿,但却不是在鼓励人们适当饮酒。这样做的结果是将葡萄酒妖魔化,最终使民众远离葡萄酒。
虽然表面看来,法国国内葡萄酒消费依然繁荣,但是已呈下降态势,自上世纪90年代早期的每人75升下降到了64升。
直至2008年,对英美出口量的上升才力挽法国葡萄酒业于狂澜,出口的上升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国内消费的下滑。但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却中断了这一繁荣的局面,前9个月法国葡萄酒出口量下降了近10%。
法国葡萄酒与烈酒出口商联合会主席Renaud Gaillard表示,到2008年底,法国葡萄酒出口额的增长为零。而2009全球经济更令人担忧,想尽快从这次危机中恢复元气几乎没有任何希望。
除了面临需求量的大幅下降,法国酒农们还要经受有史以来最严酷的葡萄生长季节考验。霜冻、冰雹、暴雨接踵而来,灾害天气给葡萄带来了严重的霉病及葡萄孢菌病害。虽然很多葡萄园均称2008年为好年份,但葡萄价格奇高,产量成为历史最低年份之一,从而引发了一些品种的供应不足,如2008年的波尔多白葡萄酒就严重短缺。
另外一件棘手的事情就是葡萄酒的宣传。法国政府至今都未将网络作为酒类宣传的合法媒体。当然,这一问题还不仅仅局限于网络。继法国香槟巨头Moet et Chandon对喜力集团的反酒精控诉案件胜诉之后,曾公开支持葡萄酒消费的法国媒体《巴黎人》,也开始进行自我反省。除此之外,发表在一份全国性刊物上的一篇题为《书籍与葡萄酒展》的文章中,在印上了展会的葡萄酒杯标识的同时,还带有政府的健康警告。法国企业国际化促进署2008年出口报告上也带有警告标示,上书“此报告并非意在鼓励酒精饮料消费”。
这些事实在酒农中引起了强烈不满。2008年10月30日,从业者走上街头,破坏波尔多、香槟、勃艮第等产区路标,来抗议传闻中的“葡萄酒审查制度”以及新提议的葡萄酒税率。虽然最终政府可能在其他方面有所妥协,但此后新的税率开始实行。
卫生部部长Roslyne Bachelot近日宣称,在2009年初政府可能会使葡萄酒网络广告合法化。但众多业内人士对此仍持怀疑态度,表示将继续观望。关于使葡萄酒网络广告合法化的立法草案在2008年就有相关报道,该草案建议葡萄酒网络广告只在限制的时间内可以看到——这与对色情网站的限制是相同的。
政府对葡萄酒的敌意使得两位知名葡萄酒记者共同控诉政府压制了葡萄酒消费,却对抗忧郁药品在药店内公然销售坐视不管。甚至酒商们也开始抱怨称,葡萄酒这一法国最引以为骄傲的出口产品已经遭到法国政府的破坏。独立葡萄酒商Jean-Charles Tastavy说:“葡萄酒目前与毒品可以相提并论了。”
波尔多顶级酒庄之一的白马庄总裁Thomas Duroux说,尽管该酒庄葡萄酒的需求非常旺盛,但他对未来并不乐观。从产品宣传方面来说,2008是个非常糟糕的年份。法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葡萄酒出口国,但其葡萄酒法规也是全世界最严苛的。